近日,藝術家蔡國強因一場名為《升龍》的煙花表演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2025年9月,這場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江孜熱龍地區(qū)、海拔5500米之上實施的煙花秀,被指可能對高原生態(tài)帶來影響,一時間爭議四起,網(wǎng)友紛紛發(fā)聲質(zhì)疑。
事后,蔡國強與合作品牌方均對外公開致歉。而拋開這場風波,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蔡國強與建筑領域其實早有淵源——普利茲克獎得主弗蘭克?蓋里就曾為他量身打造“蔡國強當代藝術中心”,這也是蓋里在中國落地的首個項目。
該藝術中心坐落于福建泉州灣秀涂片區(qū),屬于臺商投資區(qū)范圍。
自2013年初步構思曝光以來,方案幾經(jīng)調(diào)整,甚至因外形被調(diào)侃為“一堆翻卷的鐵皮”而一度擱置。直到2022年,蔡國強與蓋里在洛杉磯重新推敲設計,才最終敲定融合泉州本土文化元素的新方向。2023年12月,項目正式奠基。
藝術中心總占地120畝,其中場館與廣場各占一半,建筑面積達4.5萬平方米。蓋里以他標志性的解構手法,將煙花綻放的瞬間凝固為建筑形態(tài)。
外觀采用淡彩金屬與玻璃材質(zhì),營造出輕盈流動的曲線,如同煙花劃過夜空,亦如海上絲綢之路上飄揚的綢緞。建筑兩側造型取自泉州市花刺桐,正門輪廓則呼應傳統(tǒng)古城門與閩南建筑的燕尾脊意象,在張揚的現(xiàn)代形態(tài)中暗藏地域文脈。
這座建筑不僅是蔡國強煙花藝術的實體化表達,也是兩位藝術家友誼的見證。他們2008年相識于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此后蓋里便一直希望將蔡國強轉瞬即逝的煙火定格為永恒的建筑。
外立面的金屬波紋既象征海洋,也暗喻宇宙爆炸的初始瞬間;玻璃幕墻則如山水流瀉,呼應泉州背山面海的自然景觀。
這不僅是一座藝術場館,更是一次對泉州千年文化的致敬,也是一份獻給世界的、融合了東西方美學的禮物。
它承載著兩位創(chuàng)造者的熱情與想象,也將為這座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你對該建筑的設計作何評價?
歡迎留言評論區(q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