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zhí)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這是前天的文,忘發(fā)了。今天就發(fā)了,大家將就著看吧。
以下: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你不關心一下你老鄉(xiāng)“俞總”?
他被罵慘了!
說了好半天我才反應過來,他說的是胖東來的于總 —— 于東來。
于總是我素未謀面的老鄉(xiāng)。
他是家鄉(xiāng)的名人,而我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蝦米。
雖然我們本身并沒有什么交集,但也不影響我一直為家鄉(xiāng)企業(yè)和企業(yè)家驕傲。
所以,我真心希望胖東來和于總越來越好。
但現(xiàn)實中很多事情都是事與愿違的。
比如,一直被視為良心企業(yè)家的于總,現(xiàn)在的處境就有點不妙。
遠的那些個事兒就不說了。
最近他兩次發(fā)言都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誤”。
先是前幾天為西貝賈老板站臺,被廣大網(wǎng)友罵得連夜關閉評論,隱藏賬號。
結(jié)果還沒兩天,昨天他又在《731》上映后發(fā)文:
“電影很好,但別傳播仇恨?!?/strong>
這寥寥十個字,像把冰水倒進滾油。
評論區(qū)瞬間爆炸。
一夜之間,就連去年他帶高管去日本賞櫻花的舊賬都給翻出來了。
胖東來官微也被憤怒的輿論攻陷,逼得運營又一次連夜關評論、隱藏賬號。
再這么下去,那就是八個字:
形勢危急,老鄉(xiāng)危險。
我人微言輕,不足為重,還是講一些故事吧。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故事。
話說前秦的名士苻郎到了江南,跟東晉的一個官員王素之為同僚。
王素之這個人平時也算有點威望,但就是非常喜歡管閑事,話還特別多。
他經(jīng)常向苻郎詢問中原地區(qū)的風土人情,一問起來就問個沒完沒了,這讓苻郎非常討厭。
有一次,王素之又問:
中原地區(qū)的奴婢價格如何?
苻郎說:
話少的十萬,話多的一千。
聽到這個回答的瞬間,王素之啞口無言。
故事的寓意大家都明白,我也就不多說了。
我想,要是我老鄉(xiāng)也看到了這個故事他一定也能看懂的。
而且,聽說這個老鄉(xiāng)很喜歡國學智慧,但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周易》里面有一個很著名的卦辭: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國藩給他弟弟曾國潢寫了封回信。
在這封信里曾國潢說“家中子弟無不謙者”。
曾國藩回信卻說“此卻未然”。
然后就有了下面一段話:
“余觀弟近日心中即甚驕傲。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弟于營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樹堂諸君子,弟皆有信來譏評其短,且有譏至兩次三次者。營中與弟生疏之人,尚且譏評,則鄉(xiāng)間之與弟熟識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則諸子侄之藐視一切,信口雌黃可知矣。”
意思是,你說家里的人都很謙卑,但我覺得不像。
比如說我看你這些日子就有點飄了。
你跟我營中諸將根本就不熟悉,還整天寫信來評頭論足,更何況對那些你熟悉的人呢??
不用猜,都知道你肯定是各種嘲諷吧。
也不用看了,老弟你都這樣子,那些子侄晚輩肯定更是藐視一切,信口雌黃了。
信里面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弟弟,就算你有一些資本,但也要戒驕戒躁,因為言多必失。
這就是: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故事講完了,也不知道我的老鄉(xiāng)會不會看到這些淺薄的小故事呢?
希望他能看到吧,說不定有用呢。
今天就閑聊這么多吧。
天氣不錯,希望大家心情也都不錯。
今天周末,大家如果出去玩,有什么好看的景致,還望評論區(qū)里不吝賜圖。
獨樂不如眾樂。
再見了各位~~~
高位而獲浮名者,
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于高明。
豈不哀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