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時隔4年之后,科倫藥業(yè)(002422.SZ)再度陷入盈利困境。
2025年上半年,營收90.83億元、歸母凈利潤10.01億元、扣非凈利潤9.85億元,各同比-23.2%、-44.41%和-43.79%。
不過,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并不負向。
在財報披露后的第二個交易日(2025.9.1),爆拉10CM,高位放量漲停。
事實上,過去3年,科倫藥業(yè)走出了一波漂亮的大主升行情:
2022.4.26-2025.9.2,它的股價由13.3元一路漲至41.72元,累計上漲了213.68%。
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生物(06990.HK)的價值發(fā)現(xiàn)。
01
ADC先行者之一--科倫博泰生物
在ADC領域,科倫博泰生物是可以媲美百利天恒的存在。后者在A股創(chuàng)新藥里邊僅次于恒瑞及百濟,市值1478億,是華東醫(yī)藥的兩倍。
如若說恒瑞、百濟是創(chuàng)新藥的第一梯隊,那么百利就獨占第二梯隊,再往下才是復星、華東....
這足以說明科倫博泰生物的確有點東西,要不然怎么撐起超1200億港元的市值,遠超母公司科倫藥業(yè)。
科倫博泰生物是開發(fā)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的先行者之一,在ADC研發(fā)方面積累了超過十年的經驗,有超過10項ADC及新型偶聯(lián)藥物資產處于臨床或以上階段。
而且它的產品早早被國際制藥巨頭(MNC)看上,2022年1月-2023年3月,科倫博泰生物完成3次,至多9個ADC項目與MSD的授權合作,總交易金額近118億美元。
今年創(chuàng)新藥走牛行情,正是由于出海BD帶動的。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就能理解為什么3年前科倫藥業(yè)就可以走起主升來了,深熊又如何?科倫博泰生物自帶阿爾法。
2024年11月,SKB264/MK-2870(sac-TMT)獲NMPA批準在中國上市,用于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tǒng)治療(其中至少1種治療針對晚期或轉移性階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
蘆康沙妥珠單抗(sac-TMT)是國內首個獲得完全批準上市的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國產ADC。
之后的2025年3月,sac-TMT的另一適應癥獲批,用于治療經EGFR-TKI治療和含鉑化療治療后進展的EGFR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NSCLC(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成為全球首款在肺癌領域獲得上市批準的TROP2 ADC藥物。
全球臨床開發(fā)方面,默沙東正在推進14項針對sac-TMT作為單藥療法或聯(lián)合帕博利珠單抗或其他藥物用于多種類型癌癥(包括BC、LC、婦科癌癥及GI癌癥)的全球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
另一款HER2 ADC產品博度曲妥珠單抗,預期2025年下半年獲批在中國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抗HER2治療的HER2+不可切除或轉移性BC(乳腺癌)成人患者的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僅是科倫博泰生物能力的一個側面。
關于科倫博泰生物,粒場接下來會單獨進行分析,這里就不再深入下去。
02
母憑子貴
我們回到科倫藥業(yè)本身,為什么25H1經營業(yè)績突然變得糟糕起來。
主要是受授權收入(里程碑)同比減少的影響,科倫博泰生物2025年上半年轉虧。
另一控股子公司川寧生物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因終端需求下降導致產品銷量下滑,同時部分產品平均價格下降及研發(fā)費用增加,利潤同比下降。
再者,科倫主營輸液和非輸液制劑產品,市場需求較同期明顯回落,銷量下降,同時受集采影響部分產品價格下降,營業(yè)收入和利潤同比減少。
25H1,輸液、非輸液收入37.5億元和43.94億元,同比下降19.65%和18.77%。要知道,這兩大業(yè)務可是占據了公司近九成的營收(營收貢獻率各為41.29%、48.37%)。
不僅如此,輸液毛利率還在下降,為56.08%,較上年同期減少6.19個百分點。
如若不是手握科倫博泰生物這樣的核心資產,這樣的業(yè)績(公司股價很可能要接受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