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王石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同日擔任萬科董事會名譽主席,次日就任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就在他離任的前一天,即2017年6月29日,位于廣州的南方聯(lián)合產權交易中心舉行了一場重量級拍賣會,參與競拍的有中海、碧桂園、保利、越秀、信達、萬科、華發(fā)和華潤八大知名房企,爭奪“廣信資產包”。
最終,萬科通過全資控股的廣州萬溪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廣州萬溪”),以551億的天價競得。
什么是“廣信資產包”?
1999年,中國第二大信托投資公司——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廣東國投”)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其資產總額為214.71億元,負債總額361.65億元,資不抵債146.94億元。
2003年2月28日,廣信破產案終結破產程序,廣東國投及其3家全資子公司廣東國際租賃公司、廣信企業(yè)發(fā)展公司和廣信深圳公司的破產清償率分別為12.52%、11.5%、28%和19.48%。
不過,廣東國投另一全資子公司廣東省信托房產開發(fā)公司(簡稱“廣信房產”)并未進行破產清算,因為房地產業(yè)務涉及眾多中小業(yè)主和供應商,債務關系錯綜復雜。
當時,廣信地產只有廣東國際大廈、江灣城、花地灣翠竹苑等少數幾個不動產項目被拍賣抵債,其他未拍賣資產就構成了“廣信資產包”的主要部分。
2010年1月,廣東國投歷經五次破產財產分配,確認破產債權共計347筆,債權總金額為人民幣201億元,分配財產合計37億元,破產財產分配累計清償比例從最初的12.52%提升至18%。
2017年,由于房價大漲帶動地價也跟著大漲,廣信房產持有的土地資產成為“香餑餑”,不用破產清算了。
這份被王石稱為“離別大禮包”的資產,分為三個部分:
1、廣東國投持有的,對廣信房產的三項權益,評估值為404.41億元:100%投資權益;債權及相應利息;受讓實業(yè)公司對廣信房產的債權及相應利息。
2、廣東國投旗下三家已經破產清算的全資子公司——廣東國際租賃公司、廣信企業(yè)發(fā)展公司和廣東國投深圳公司,都對廣信房產持有債權,本息合計38.58億元。
這三家公司的破產清算組或破產清算小組,委托廣東國投破產清算組將上述債權在本次拍賣中一并出售。
3、廣東國投持有的對廣東國投廣州房地產分公司100%投資權益,評估值為3.78億元。
上述三項資產打包掛牌底價為446.77億元,超過廣東國投1999年申請破產時361.65億元的負債總額。
最核心的資產是:廣州市區(qū)的16宗可開發(fā)土地,對應權益可開發(fā)計容建筑面積約211萬平方米,大多位于荔灣、越秀兩大主城區(qū),主要由廣信房產持有。
其中,最大的一宗是位于芳村花地灣的1500畝土地,廣信房產于1988年以2.808億元中標競得。
該地塊樓面地價折后為218元/平方米,在當時并不算便宜。而2017年拍賣時,附近的廣鋼新城土地出讓樓面地價已高達4.2萬元/平方米,29年來上漲近200倍。
因此,除了551億的購入價款外,萬科還要支付由稅務部門核定的、廣信房產和廣東國投廣州房地產分公司因改制而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預估約315億元。
此外,競得人還要自行解決與小業(yè)主、供應商等債權人的債務糾紛。
為此,萬科接盤后成立了相應的法務團隊,專門處理廣信資產包涉及的2800多起債權債務訴訟與糾紛,直至現在仍未完全解決。
2019年1月9日,廣州萬溪與廣東國投破產清算組簽署《關于改制土增稅預估及轉讓款確認書》,雙方結束對兩家公司的共同監(jiān)管,破產清算組于當日向廣州萬溪移交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同年3月2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廣國投案”清算組第六次破產財產分配方案,指定清算組負責執(zhí)行事宜。
至此,中國首宗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案最終以全部債權足額清償結案。
同年8月29日和12月2日,廣信房產和廣東國投廣州房地產分公司分別完成改制,從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截至2020年6月30日,萬科為廣信資產包累計投入470.4億元。其中廣信資產包轉讓款416億元(尚有135億未支付),其他費用、支出、以及投入的項目運營資金共計54.4億元。
或許覺得吃不下這么一大塊資產,萬科在2020年引進7名戰(zhàn)略投資者共同開發(fā),合計回籠資金390.4億元。
具體方式是:萬科將廣州萬溪50%股權以70.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信信托·廣州萬溪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收回前期向廣州萬溪和廣信資產包提供的股東投入320億元,并繼續(xù)擔任項目操盤方。
在這320億元中,70.4億元為新股東投入置換前期原股東(廣州萬科企業(yè)有限公司)投入,249.6億元為通過并購貸款置換前期原股東投入。
“中信信托·廣州萬溪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規(guī)模人民幣196億元,預定存續(xù)期限為年,一共有7名投資人,分別是:
1、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0%份額。
2、深圳市綠景華城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持股20%份額,該公司隸屬于綠景系。
綠景系被業(yè)界稱為“深圳舊改王”,不久前拿下“白石洲”這個航母級舊改項目。萬科持有其核心公司——在港上市的綠景中國地產5.94%的股份,為當時的第三大股東。
3、上海瑞塘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持有7.5%份額,為文一地產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4、深圳市琳珠凱粵投資有限公司,持有7.5%份額,背后是深圳龍崗開發(fā)商琳珠集團。
5、深圳市景陽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持有5%份額,曾于2019年獨立開發(fā)深圳布吉片區(qū)地產項目景華領峯。
6、深圳市興遠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持有5%份額。
7、深圳勤升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持有5%份額。
經過一番折騰后,廣信資產包里的土地于2021年才正式開發(f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廣信資產包已經開發(fā)出7個項目,包括位于花地灣的金域曦府、瑧園、朗庭、傲璟,位于白云區(qū)的瑧山府、喜悅里,位于越秀東山的瑧樾府。
萬科2024年財報披露:廣信資產包的規(guī)劃計容建筑面積約305.03萬平米;而截至2024年末,完工率僅15%。
2023年,萬科遭遇財務危機,開始甩賣資產,廣信資產包的項目也不例外。
今年以來,廣州萬溪陸續(xù)分3次將8項資產擺上貨架出售:
1、6月23日,廣州荔灣金域曦府的底商曦街、天河銀利街107號住宅。
2、9月8日,白云區(qū)遠景小區(qū)辦公物業(yè)、越秀區(qū)東興小區(qū)住宅物業(yè)、佛山南海木門加工廠工業(yè)物業(yè)以及珠海香洲區(qū)樂園新村商業(yè)物業(yè)。
上述資產在招標截止日,都未公布買家信息,很可能沒有找到接盤俠。
3、9月17日,越秀區(qū)下塘西路一棟商辦物業(yè)、越秀區(qū)童心路一棟辦公樓。
根據相關公告,這兩棟樓目前帶有租約,投標人必須接受租賃合同的全部內容及租賃條件,而且要在2025年12月15日前繳清全款。
老王離任前留下的“大禮包”,現在成了燙手山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