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2月5日這天,洛陽城外高平陵,曹芳帶著曹爽兄弟去祭拜明帝。
司馬懿突然起兵,整個曹魏朝廷瞬間分裂。
那些曾經跟隨曹操打天下的老臣們,此刻都在哪里?他們會選擇站在哪一邊?
——《壹》——
消失的開國功臣們
249年,距離曹操去世已經29年,這個數字意味著一代人的徹底凋零,曹操手下那些叱咤風云的武將,幾乎全部離開了人世,五子良將中,樂進死于218年。
于禁死于221年,張遼死于222年,徐晃死于227年,張郃死于231年。
沒有一個活到高平陵之變,更諷刺的是什么?張郃的死和司馬懿還有直接關系,231年,張郃受司馬懿所迫,領兵追擊蜀軍,結果在木門中箭身亡。
如果張郃能活到249年,憑他的威望和資歷,司馬懿絕不敢輕易動手。
但歷史不容假設,文臣方面情況稍好一些,曹魏開國時的"三公",鐘繇、華歆、王朗,他們的處境各不相同,鐘繇死于230年,享年79歲。
這個書法大師活得最久,但也沒能看到司馬懿的真面目。
華歆死于232年,享年76歲,王朗死得更早,228年就去世了,連曹丕都說過:"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后世殆難繼矣!"結果后世確實難繼。
因為他們死后,曹魏再也找不到這樣德高望重的元老了。
整個曹魏朝廷,真正稱得上曹操老臣的,只剩下一個人,蔣濟,蔣濟是什么人?他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四朝元老。
從曹操、曹丕、曹叡,一直到曹芳,每一任皇帝都對他極為信任。
蔣濟有多厲害?年輕時在合肥,他僅僅用一封書信就嚇退了孫權,贏得"蔣一封"的雅號,曹操把洛陽禁軍都交給他統(tǒng)率,到了高平陵之變前夕,蔣濟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可以說,他是曹操舊部中最后的代表人物。
——《貳》——
蔣濟為什么背叛了曹家?
要理解蔣濟的選擇,必須先看清曹爽做了什么,239年曹叡去世時,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平衡方案:曹爽代表宗室,司馬懿代表世家大族,兩人相互制衡。
曹爽毀掉了這個平衡,他聽信何晏的建議:"權力不宜委之于人。"
于是開始排斥司馬懿,先是把司馬懿升為太傅,這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然后安插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訓分別擔任中領軍和武衛(wèi)將軍,完全掌握了宮中禁軍。
更過分的是,曹爽還奪走了蔣濟的兵權。
蔣濟曾經統(tǒng)率洛陽禁軍多年,結果被曹爽一紙調令就撤了職,理由很簡單:你不是我的人,曹爽不滿足于奪權,還要搞改革。
他在夏侯玄主持下推行"正始改制"。
要改九品中正制,要改行政層級,要改官場規(guī)矩,改革本身沒問題,但改革的方式有問題,曹爽重用的都是什么人?何晏、鄧飏、李勝、畢軌、丁謐。
這些人都是"浮華"之輩,眼高手低,善于清談,沒有實際能力。
何晏是誰?大將軍何進的孫子,曹操的養(yǎng)子,還是曹操的女婿。但他好色又無才,被提拔完全是因為關系。這樣的人掌權,怎么可能不出問題?
曹爽還要立軍功,247年,他親自率軍伐蜀,結果呢?
被蜀漢的王平、費祎打得大敗,死傷無數,關中地區(qū)因此損耗嚴重,連羌、胡等少數民族都對曹爽不滿,蔣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多次勸諫曹爽,結果一點效果都沒有,于公于私,蔣濟都有理由討厭曹爽一黨。
最讓蔣濟無法容忍的,是曹爽對郭太后的態(tài)度,247年,曹爽把魏明帝的皇后郭太后遷到別宮軟禁起來,這是公然的犯上行為。
在蔣濟這樣的老臣看來,這已經不是權力斗爭了,而是叛逆。
所以當司馬懿找到他時,蔣濟幾乎沒有猶豫就同意了。
——《叁》——
249年2月那五天
249年2月4日晚上,洛陽城一片平靜,曹爽帶著皇帝和一干親信去高平陵祭拜,留下空城給司馬懿,為什么如此大意?
因為前不久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曹爽徹底放松了警惕。
司馬懿裝病裝得太像了,李勝去探病時,司馬懿連說話都困難,吃飯時湯水流得滿身都是,李勝回來告訴曹爽:"司馬太傅命不久矣。"
曹爽信了,凌晨時分,司馬懿行動了。
他和司馬師率領3000死士,直奔武庫,這3000人是誰?史書記載:"初,帝陰養(yǎng)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路過曹爽府邸時,曹爽的部下嚴世想要射殺司馬懿。
弓已拉滿,箭在弦上,結果被曹爽的門人孫謙拉住了胳膊:"天下事未可知!"就這一拉,改變了歷史,司馬懿控制武庫后,立即關閉洛陽城門,占據洛水浮橋。
然后以郭太后的名義下詔,宣布廢除曹爽兄弟的職務。
這時候,蔣濟發(fā)揮了決定性作用,第一,蔣濟在禁軍中有巨大影響力,他曾經擔任過領軍將軍,在禁軍將士中威望很高。
正是因為蔣濟的存在,洛陽禁軍選擇了放下武器,不抵抗。
如果禁軍拼死抵抗,司馬懿的3000死士能撐多久?第二,蔣濟給曹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司馬太傅只是想免去你們的官職,交出兵權就能保全性命,還能享受富貴。"
第三,蔣濟的威望讓這個承諾變得可信。
曹爽猶豫了一個晚上,最終選擇了投降,曹爽投降后,回到洛陽的府邸,司馬懿表現(xiàn)得很大度,甚至讓曹爽繼續(xù)享受侯爵待遇。
蔣濟松了一口氣,他以為自己成功地避免了一場血腥沖突。
既保全了曹爽的性命,又讓司馬懿奪回了權力,這是一個完美的政治解決方案,但蔣濟錯了,2月9日這天,宦官張當被抓了。
在廷尉的嚴刑拷問下,張當供稱曹爽和何晏計劃在三月造反。
司馬懿立刻下令逮捕曹爽等人,當天,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飏、李勝、丁謐、畢軌、桓范等人全部被殺,連同三族,男女老幼,一個不留。
——《肆》——
老臣們的最后結局
蔣濟得知消息后,徹底崩潰了,他意識到自己被司馬懿利用了,那封勸降信成了司馬懿殺死曹爽的工具,蔣濟覺得自己背叛了對曹爽的承諾。
司馬懿想要封賞蔣濟,進封都鄉(xiāng)侯,食邑700戶。
蔣濟拒絕了,他上書推辭,理由是自己"失信于曹爽",幾個月后,蔣濟憂憤而死,《世語》記載:"濟書與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誅滅。濟病其言之失信,發(fā)病卒。"
高柔怎么樣了?他在政變中配合司馬懿,接管了曹爽的營地。
但事后他也后悔了,因為他沒想到司馬懿會殺盡曹爽一族,王觀呢?他接管了曹羲的軍隊,政變后繼續(xù)在朝中任職。
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經成了司馬懿的工具。
尹大目更直接,政變后他私下聯(lián)合其他人反對司馬懿,結果被邊緣化,從此再無話語權,還有一個人值得一提,陳泰。
陳泰是陳群的兒子,曹魏的忠臣。
他在高平陵之變中支持了司馬懿,但后來也后悔了,為什么?因為他發(fā)現(xiàn)司馬懿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司馬懿要的不是恢復平衡,而是完全掌控。
陳泰最終也被司馬懿逼得憂憤而亡。
回頭看整個過程,司馬懿的手段堪稱完美,利用老臣的威望和影響力,成功發(fā)動政變,讓老臣們出面勸降曹爽,避免了激烈抵抗。
撕毀承諾,殺掉曹爽一族,徹底鏟除威脅。
讓參與勸降的老臣背上"失信"的罵名,從而與他們保持距離,這樣一來,司馬懿既得到了權力,又避免了"背信棄義"的指控。
所有的罵名都由蔣濟等人承擔了,這就是政治斗爭的殘酷之處。
高平陵之變后,曹操時代徹底結束了,那些曾經跟隨曹操征戰(zhàn)天下的老臣們,要么死了,要么被邊緣化,要么在自責中郁郁而終。
曹魏從此成了司馬家的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