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理工可能已實現(xiàn)量子計算機的王炸級突破,一個超過6100個高質(zhì)量量子比特組成的原子陣列已經(jīng)問世!
你沒有看錯 ,科學家們已經(jīng)在一枚大頭針尖大小的區(qū)域里(上圖,直徑約1毫米),塞進了比全世界同類量子計算機加起來還要多、質(zhì)量還要好的量子比特……而且還綽綽有余。
這項研究剛剛發(fā)表在全球頂刊《自然》雜志上,《自然》還特別指出,這次發(fā)布的是未編輯版本,方便大家提前了解研究結果。
在量子計算的賽道上,這不叫超車,這叫直接換了條高速公路。
一夜之間,量子計算的競賽格局,可能要徹底改變了嗎?
一、為什么是王炸級的突破?
不只數(shù)量,更有質(zhì)量!
一直以來,我們總聽到“量子計算需要更多比特”的說法。但殘酷的現(xiàn)實是,量子比特(qubit)極其脆弱,像夏天的冰淇淋一樣,一不小心就“化”了(專業(yè)術語叫退相干)。
為了讓脆弱的量子比特能穩(wěn)定工作,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
量子糾錯。簡單來說,就是要用很多物理量子比特去組成一個邏輯量子比特,以確保信息萬無一失。這意味著,一臺真正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需要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個物理量子比特。
過去,要么是數(shù)量上不去,要么是數(shù)量上去了,質(zhì)量(如相干時間、保真度)一塌糊涂。
而加州理工這次的突破,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
他們把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這對“冤家”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數(shù)量:超過6100個量子比特,而此前的紀錄僅在幾百個的量級。
質(zhì)量:
超長待機——量子比特的“待機時間”(相干時間)長達13秒,比之前的紀錄長了近10倍!這意味著它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完成復雜的計算。
超高精度——操控這些量子比特的準確率高達99.98%。
二、群雄逐鹿:量子計算的“華山論劍”
當然,量子計算的世界并非只有中性原子一位玩家。這是一個群雄并起的時代,各路豪杰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要理解這次突破的意義,我們必須先看看牌桌上還有哪些頂級玩家。
1. 超導電路 (Superconducting Circuits) - 武林盟主
獨門絕技:在接近絕對零度的芯片上制造微型電路,使其表現(xiàn)出量子特性。這是谷歌、IBM等巨頭重金押注的路線 。
優(yōu)點:快!門操作速度極快,是目前所有路線中運算速度的佼佼者。
缺點:嬌貴!必須在極寒環(huán)境中工作,需要龐大昂貴的制冷設備。同時,超導量子比特之間連接固定,擴展起來非常困難 。
2. 離子阱 (Trapped Ions) - 絕世劍客
獨門絕技:用電磁場在真空中“囚禁”帶電的原子(離子),進行精準操控。
優(yōu)點:穩(wěn)!擁有最長的相干時間和最高的操控精度,是質(zhì)量上的王者。
缺點:慢!門操作速度較慢,而且“囚禁”的離子數(shù)量有限,大規(guī)模擴展是其“天劫”。
3. 中性原子 (Neutral Atoms) - 新晉宗師 (本次突破的主角)
獨門絕技:用激光“鑷子”抓住不帶電的原子,組成龐大的陣列。
優(yōu)點:多且活!可擴展性極強,輕松實現(xiàn)數(shù)千比特 ;比特可以被靈活移動,為高效糾錯提供了無限可能 。設備在室溫下工作,擺脫了巨型冰箱的束縛 。
缺點:門操作速度目前慢于超導路線。
4. 光量子 (Photonic) - 隱世高人
用光子作為量子比特。優(yōu)點是幾乎不受干擾,缺點是讓光子之間相互作用(進行計算)極其困難。我國目前在這項技術上領先。
5、拓撲量子 (Topological) ——未來盟主
理論上最完美的量子比特,天生免疫大部分錯誤。但它更像傳說中的武功秘籍,至今無人練成,仍處于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微軟就押注于此。
在這場“華山論劍”中,超導和離子阱是成名已久的前輩,但都遇到了擴展性的瓶頸。而中性原子路線,通過這次6100比特的驚艷亮相,證明了自己不僅能打“人海戰(zhàn)術”,還能保證每個“士兵”都是精英,有可能異軍突起。
三、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讓原子做“三體運動”!
這項技術的背后,是一套精妙絕倫的物理操控。
第一步:抓捕原子
他們使用的量子比特,是來自大自然的完美造物——銫原子??茖W家用數(shù)千束高度聚焦的激光,像科幻電影里的“引力光束”一樣,在真空中精準地抓住每一個原子。這種技術叫“光鑷”。
第二步:創(chuàng)造“絕對純凈”的環(huán)境
原子們被囚禁在一個特制的玻璃真空室里,其內(nèi)部的真空度“甚至比月球大氣壓還要低”。這最大限度地隔絕了外界的干擾。
第三步:靈活“搬運”原子
這是最酷的部分。他們使用一種叫“聲光偏轉器”的設備,可以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隨心所欲地移動陣列中的任何一個原子,而且是在不破壞其量子狀態(tài)的情況下!
研究者打了個絕妙的比方:這就像一邊跑,一邊端著一杯水,不僅要保證水不灑出來,還要保證水不起一絲波瀾。
這種靈活性是中性原子路線的“殺手锏”。
四、下一步是什么?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這臺機器現(xiàn)在就能算東西了嗎?
論文作者、研究生漢娜·馬內(nèi)奇(Hannah Manetsch)在視頻中坦誠地告訴我們:還差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量子糾纏 (Entanglement)。
糾纏,是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它能讓兩個或多個量子比特心有靈犀,變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協(xié)同進行計算。
一旦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糾纏,這個6100比特的陣列,就將從一個強大的“量子信息存儲器”蛻變?yōu)橐慌_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而這,正是整個團隊現(xiàn)在全力以赴的目標。
這項研究為通往一萬甚至十萬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鋪平了道路,一個全新的量子計算時代,或許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參考文獻:
Manetsch, H.J., Nomura, G., Bataille, E. et al. A tweezer array with 6100 highly coherent atomic qubits. Nature (2025).
Caltech Team Sets Record with 6,100-Qubit Array. Caltech News (September 24, 2025).
Manetsch, H. "A Tweezer Array with 6100 Qubits". Caltech Science Exchange (September 24, 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