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小伊貌似也快人到中年了,很多事很多人對比年輕時的自己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年危機,結合小伊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很多人一聽到中年危機這詞兒,腦袋里立馬就蹦出幾個畫面:發(fā)際線后退、保溫杯里泡枸杞、躲在車里抽根煙才敢上樓??鬃赢斈暾f“四十不惑”,這話擱現在,簡直就是最大的笑話。不惑?咱們這代中年人,困惑得都快擰成麻花了。
汪國真先生曾說,倉促地到了中年,體態(tài)、面容、眼神、心境都被蓋上了中年的印戳。往前看,鶴發(fā)雞皮正在逼近;回頭望,青春早就溜得沒影了。好像人到中年,就只剩下被生活反復捶打的份兒,再也折騰不起了。
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嘛,不就是錢的事兒,是35歲那條職場榮枯線,是沒完沒了的加班和內卷。這些當然都對,但都不是根子上的問題。要我說,中年危機的本質,就倆詞兒:無力感和恐懼感。
這背后真正要命的,是你自己先認了。你心里嘀咕,“就這樣了吧”、“折騰不動了”、“人生下半場只能走下坡路了”。當你默許這些念頭在你腦子里扎根,那對不起,危機才算真正開始。
中年這口鍋,到底有多重?
咱們先盤盤,壓在中年人身上的這口鍋,到底有多重。
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為啥中年人總是一臉疲憊。差別在哪兒?我告訴你,在“固定開支”上。你二十來歲的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覺得天底下沒啥錢是必須花的,大不了回家啃老??傻搅怂氖畾q,這問題就全變了。
房貸得還吧?孩子上學的費用、補課費得交吧?物業(yè)費、取暖費、養(yǎng)車的保險保養(yǎng),哪樣能???這些玩意兒,單看好像不多,加一塊兒就是個無底洞,而且一分錢都少不了。更坑爹的是,家里的老人開始三天兩頭往醫(yī)院跑,自己身上也冒出各種治不好的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jié)炎……哪樣不是持續(xù)燒錢的機器?
我有哥們兒在補習班兼職,他說經??粗切┩耆珜W不進去的孩子在那發(fā)呆,他一會兒同情孩子,一會兒同情他們父母,過一會兒又同情自己,覺得自己造了什么孽??伤矝]招,周末不出來干這個,房貸壓力就頂不住。
這邊是硬性支出蹭蹭往上漲,那邊是你的賺錢能力在快速下滑。你發(fā)現沒,到了四十來歲,人群會出現一波殘酷的“總結算”。你過去十幾年做對的事、跟對的人,這時候大概都有了結果。但這種幸運兒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職業(yè)道路越走越窄,身體越來越差,麻煩事越來越多。
這種恐懼感還不是線性的,不是說你收入每年降一點點,而是一種突然崩盤的恐慌。你總擔心,萬一哪天工作突然沒了,那堆固定開支一分不少,家里的積蓄能扛多久?就像社會學家米勒說的,中年人就是“三明治一代”,上擠下壓,動彈不得。
最大的坑,不是年齡,是你的腦子
聊到這兒,很多人就說了,沒辦法啊,年紀到了,自然規(guī)律。我要說,你又掉坑里了。中年人最大的坑,從來不是年齡,也不是沒錢,而是你的腦子——你的認知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我老家有個發(fā)小,前幾年琢磨出一個挺好的生意。他發(fā)現現在90后當爹媽,自己和孩子穿的鞋都挺貴,一雙動輒上千,肯定不樂意自己費勁刷。他想在中學邊上開個洗鞋店,這市場絕對有。結果跟他爸一商量,被臭罵一頓:“別把所有人都想得跟你一樣好吃懶做,有手的人怎么可能花錢洗鞋?”
結果呢?他朋友自己干了,一年不到就紅紅火火。我這發(fā)小就感慨,他爹就像活在上個時代的遺老遺少,困在自己的認知里,把金飯碗當成了泥飯碗。
這就是“認知危機”。你太依賴過去的經驗,總覺得當年那套“一招鮮”能吃遍天,結果發(fā)現世界早就變了。大潤發(fā)的創(chuàng)始人黃明瑞,當年也看不上電商,覺得不符合商業(yè)規(guī)律。結果呢?不是電商不符合規(guī)律,是他拒絕去認識新的商業(yè)規(guī)律,最后被時代一腳踹開。
很多中年高管也是這樣。我聽過一個事兒,一個從大廠出來的高管,空降到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直接把大廠那套復雜的流程、開不完的會、一大堆報表全搬了過來。他覺得這是“規(guī)范”,是“專業(yè)”。結果呢?小公司本來就人少事雜,被他這么一折騰,效率急劇下降,員工跑了80%,最后自己也被掃地出門。
他能力不行嗎?不一定。他只是腦子沒轉過來,走不出舊的認知。你以為你在拼經驗,其實你是在用昨天的地圖,找今天的路。這不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
想翻盤?先從這三件事上“摳門”
既然最大的問題是認知,那想不認命,想翻盤,就得先從改變思維開始。怎么改?我總結了三條,你得學會在這三件事上對自己“摳門”,甚至是“狠”。
第一,對無用的社交,要摳門。
年輕時,總喜歡給朋友圈做加法,誰的飯局都去,誰的事都熱心幫忙,生怕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人到中年才發(fā)現,通訊錄里幾百個好友,真有事兒的時候,翻半天找不到一個能說話的。
那些酒桌上的推杯換盞,除了換來第二天早上的頭疼,還能換來啥?那些所謂的人脈,本質上都是價值交換。你對人再好,不如你對人有用。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稱兄道弟、溜須拍馬上,不如關起門來,安安靜靜地磨練自己的本事。
董宇輝紅了之后,也遇到過這問題。老朋友拉他去各種飯局,說這都是人脈。他去了幾次就后悔了,一桌子人要么吹牛抱怨,要么煙霧繚繞,他一句話都插不上。后來他干脆拒絕了,他說:“我的精力有限,與其參與無意義的社交,還不如把時間用來充實自己?!?/p>
你看,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把爭辯的力氣省下來,做好自己的事;把社交的時間摳出來,留給真正重要的人。人到中年,圈子小了,不是你混得差了,而是你活明白了。閉嘴是修養(yǎng),退場是智慧。
第二,對無謂的炫耀,要摳門。
世人都愛顯擺,特別是中年人,事業(yè)有點小成,就恨不得把優(yōu)越感掛在臉上。聚會上,從新買的別墅地段多好,到孩子進了哪個名校,唯恐別人不知道。
我老家就有這么一位企業(yè)家,平時風光無限。后來公司資金鏈出了問題,想找往日那些稱兄道弟的朋友借錢,電話打過去,人家直接說:“老兄你平時那么風光,這點小錢還用找我?”他那些炫耀,非但沒贏得半分尊重,反而親手把人情給推遠了。
曾國藩說:“聰明外露者德薄。”你以為你在展示實力,其實是在暴露淺薄,拉仇恨。真正的聰明人,都深諳“裝傻”之道,本事藏在謙遜里,精明裹在憨厚中。愛因斯坦當年拒絕擔任以色列總統(tǒng),他說:“關于政治,我一竅不通。方程式對我更重要?!边@份近乎“傻氣”的清醒,反而贏得了世人更深的敬重。
人到中年,“裝傻”不是真糊涂,是看透世事的通達。斂起鋒芒,既保全了別人的尊嚴,也成全了自己的體面。
第三,對無底的欲望,要摳門。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跋涉,你背的東西太多,就走不遠。柳宗元寫過一種叫“蝜蝂”的小蟲,見著啥都往背上馱,直到把自己活活累死也不肯放下。
很多中年人不幸福,就是活成了一只“蝜肷”??吹絼e人換大平層,自己也砸鍋賣鐵跟著換,結果每月幾萬的房貸壓得喘不過氣;聽說別人炒股發(fā)了財,自己也把買學區(qū)房的錢投進去,結果虧得底褲都不剩;看到別人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瘋狂給自家娃報班,不計成本地“雞娃”,結果錢花了,親子關系也毀了。
你得明白,人永遠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別總想著踩什么風口,走什么捷徑。人到中年,避害比趨利更重要。巴菲特說,慢慢變富的要點在于,永遠不要發(fā)瘋。捂緊你的錢袋子,學會給生命做減法,清空內心的負累,才能洞見幸福的真諦。
真正的出路: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
說了這么多,到底該怎么辦?其實答案很簡單:別向外求,得向內找。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你才是自己最硬的底牌。
首先,把身體當成你唯一的KPI。
拿命換錢的人,最后都得拿錢換命。你以為自己能扛,可你的腰椎、你的胃、你的肝臟,都在默默記錄你的每一場加班、每一頓外賣、每一杯應酬酒。別等到體檢報告出來才后悔。中年以后,身體健康,就是你最大的本錢,是你扛起家庭、渡過難關的唯一資本。
其次,像兔子一樣,給自己多挖幾個洞。
別再迷信什么“穩(wěn)定”了,公司給你的安全感,可能是慢性毒藥。今天的大廠P8,明天可能就在星巴克改簡歷。你得有自己的“Fuck You Money”,這筆錢能讓你在被老板辭退的時候,有底氣對他說“滾蛋!”。
怎么做?發(fā)展你的副業(yè)。把你的愛好、你的經驗,都變成能賺錢的技能。那個從倉管跨行做奢侈品修復的大姐,那個一邊做運營一邊寫網文考獸醫(yī)執(zhí)照的兄弟,他們都在給自己鋪后路。白天你是林經理,晚上可以是滴滴林師傅、抖音林老師。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只有做好準備,當生活關上一扇門時,你才能馬上打開另一扇窗。
再者,你的家庭,才是你最核心的資產。
王小波說,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這話太對了。你事業(yè)再成功,家里要是天天雞飛狗跳,那也不叫幸福。
父母康健,是福氣;伴侶知心,能抵萬金;孩子省心,全家舒心。這三樣,比你銀行卡里的數字重要得多。所以,把那些無效社交的時間省下來,多陪陪家人。好的家庭關系,是你對抗世界所有風雨的充電站和避風港。
最后,永遠別放棄學習和成長。
很多人覺得,人到中年,記性差了,學不動了。其實,中年才是最適合讀書的時候。年輕時讀書,帶著功利心;中年讀書,才更純粹,是為自己讀,為靈魂讀。正如《冰與火之歌》里說的:“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p>
別跟年輕人拼體力,要拼腦子,拼經驗。你對行業(yè)的深刻認知,你十幾年積攢下來的人脈和資源,這才是你真正的護城河。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不學習,不更新認知,你過去的經驗很快就會變成你前進的阻礙。
說到底,所謂中年危機,真正讓人焦慮的,不是孤單,不是貧窮,更不是衰老,而是你到中年才發(fā)現,你從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過。
你的人生劇本,永遠都可以重寫。別認命,別服輸。從今天起,屏蔽掉外界的喧囂,把心力收回來,深耕自己。沉默守護尊嚴,低調沉淀智慧,退場定格體面。
這,才是中年人最好的修行,也是你唯一的出路。你總得做點什么,以證明這個世界,尚未對你完全得手。對吧?
歡迎“點贊”、“轉發(fā)”、“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