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圖片由豆包生成
此心安處是吾家
文/ 書中自有顏如玉
我的原生家庭在靜安區(qū),赫赫有名的育才中學就在我家附近。讀小學時,數(shù)學張老師總是說:在我?guī)У膶W生里,你最有希望考上育才中學,一定要考上哦!但還沒畢業(yè),文革來了,老師被斗了,書也不讀了。又不久,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街道敲鑼打鼓地把下放學生的紅色喜報送上門。如果不報名下鄉(xiāng),家長就被停工辦學習班,此時,上海已無法讓我安心。
漂泊多年后,游子意倦,思歸故鄉(xiāng)。按照上海的有關政策,我可以遷回上海,但四十多年的變遷,靜安區(qū)已是昂貴的回不去的故鄉(xiāng)。此時,有人建議我:不妨去寶山看看。
四十多年前的寶山,在上海市中心的人看來,是典型的“下只角”,是上海北郊相對落后的農(nóng)村。直到1978年,鄧小平赴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換文儀式,并參觀了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chǎn)汽車等公司,急切感到中國需要加快現(xiàn)代化建設,寶鋼建設有幸被列為國家“一號工程”。面臨資金與技術短缺,日本提供了1.2萬億日元低息貸款和成套設備。這種合作既助力中國工業(yè)化,也推動日本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
圖源網(wǎng)絡
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鋼鐵建設隊伍大規(guī)模的匯聚寶山,相應的商業(yè),醫(yī)療,教育,交通設施陸續(xù)建成,寶山成為了上海城北的一座鋼城。它有工業(yè)化的厚重,也有城郊接合部的樸實,況且寶山還是上海樓盤的價格洼地,于是選擇在寶山落戶。
我居住的小區(qū)是一個新開發(fā)的樓盤,剛搬進去的時候,小區(qū)大門前是一條泥濘不堪的土路,這里雖然離開地鐵一號線和三號線都不遠,但是沒有公交車相連,出行很不方便。本地的鄰居告訴我:不要怕,上海的交通是樓盤造到哪里,公交就建到哪里。真的!僅僅年把的功夫,小區(qū)前面就建起了一條四車道的柏油馬路,很快公交車開到了小區(qū)門口,連接地鐵一號和三號線,還和好幾條公交線路交匯,可以換乘到寶山中心城區(qū)和上海市中心,購物,就醫(yī)立刻就方便了。
小區(qū)馬路對面原來是一片雜草叢生,高低起伏的撂荒地,其中還夾著一條斷斷續(xù)續(xù)的水溝,無水處一片爛泥,有水處污濁不堪,蘆葦水草間蚊蠅孳生,團團飛舞。也就是二、三年間,被建成了以“生態(tài)、運動、休閑”為主題的寶山第三大公園。整個公園綠化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栽種著超過百種的花草樹林和多種濕地生態(tài)景觀,一年四季,公園里臘梅、白玉蘭、海棠、牡丹、茉莉、荷花、桂花、秋菊、三角楓次遞開放,舒展大方;枇杷、石榴、李子等碩果累累,清香滿溢;無名的草本野花則擠擠挨挨,交頭接耳……它們都在傳遞時令的消息,無論什么季節(jié)走進公園,都是綠樹成蔭,姹紫嫣紅,百鳥鳴唱的繁華景象。
圖源網(wǎng)絡
原來的臭水溝經(jīng)重新設計,人工開挖, 建成了3.4萬平方米的白沙湖,與湄浦河相交通,湖水清洌如鑒,魚兒成群的在水中嬉戲,湖面游弋著水鳥、野鴨,有調(diào)皮的孩子往水里扔石子,水鳥、野鴨便“撲楞楞”地飛起來,游到蘆葦叢里躲起來。近年來,有善男信女在湖里放生家鴨,家鴨和野鴨在湖中和平共處,各據(jù)一方。湖邊有一個船塢碼頭,節(jié)假日便有年輕人和孩子們在湖上游船打水仗,一片歡樂。
公園有大片的草坪,地勢開闊,一到周末,更有許多人攜家?guī)Э?,支起帳篷、掛好吊床、拿出羽毛球、足球、風箏、相機,到這里野餐游玩,渡過一天的。這時候最開心的是孩子們,相鄰帳篷的孩子很快就成了玩伴,你來我往,一起游戲,分享零食。大自然使人心胸寬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原本陌生的男子在一起談笑風生,女人們則圍繞孩子的話題展開,淺笑低語,像久違的閨蜜。
公園西側(cè)還建了1個標準足球場,2個7人制足球場,2個籃球場。聽說范志毅常常帶人來室內(nèi)球場踢球,有時也會有教練請他給場內(nèi)正在進行訓練的球隊作指點,反正范大將軍一來,這里就熱鬧非凡。在運動場區(qū)的外圍,有健身步道、兒童游樂場、老年活動場地等體育休閑設施。這里成了我和附近居民運動、休閑的好去處。
2014年,我剛辦理好戶口遷移手續(xù),居委會竟然就知道了我的情況。居委會丁主任打電話給我說:你可以辦理知青補貼和幫困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辦,我們可以幫你。我想我是退休回上海的,比起那些下崗,病退回來的知青不算困難,就沒好意思申請。丁主任又耐心地跟我解釋說:知青補助是上海市政府給回滬知青的經(jīng)濟補償,是一個普惠政策。這讓我很感動,感慨于上海人民沒有忘記廣大知青曾經(jīng)遭受的苦難,感慨于上海市政府對回滬知青做出的補償,更感慨于居委會主任、社工的熱心。知青補助的錢雖然不多,但那份情意卻是暖暖的,令我十分感動。
圖源網(wǎng)絡
原來我對自己退休后落戶寶山的生活安排是:就近辦一張圖書借閱卡,經(jīng)常讀書,偶然看電影,每天上一會網(wǎng),和原來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學在網(wǎng)絡上聊天。社區(qū)的社工告訴我,居民可以參加小區(qū)的文藝活動隊,但我并沒在意。后來因為要送一部分書給社區(qū),去居委會商議交接,路過社區(qū)舞蹈房,順便推門進去,才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排練廳,迎門是鏡子組成的墻。舞蹈隊的隊員邀請我一起玩,我從來沒有跳過舞,但是被大家快樂的情緒所感染。后來嘗試著加入隊伍,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陸續(xù)參加了腰鼓隊,合唱隊,時裝隊,滬劇班。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原來寶山的群眾文化相當活躍,以舞會友,以歌會友是寶山人特有的浪漫,各級文化中心對市民文化團隊也都大力扶持,為大型的群眾文藝團隊配備專業(yè)老師以提高藝術水平。平時,各文藝活動隊會根據(jù)社區(qū)、鎮(zhèn)里的安排參加一些公益演出,如送節(jié)目進社區(qū),到敬老院,消防隊慰問等。我有時發(fā)幾張演出的照片給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分享,他們驚呼:你的轉(zhuǎn)型太大了!當然更多的是贊美,每當此時,我為自己的選擇正確而欣慰。
近年來,寶山的市政建設讓這座鋼城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顯得溫柔優(yōu)雅,閑適宜居。在寶山住的時間越久,越感到安心,寶山給了我回家的感覺。此心安處是吾家,寶山,是我安享晚年的福地。
作者:書中自有顏如玉,和三觀一致的人做朋友,關注,記錄身邊的人和事。
~the end~
投稿請加微信:duijiudangge6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