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一則校園車禍消息讓不少人揪心——華南理工大學校內(nèi),兩名學生遭遇車禍,最終一人失去生命,一人受傷,而方向盤后坐著的,是一名老師。這個時間點很特殊,事發(fā)在9月27日晚上9點多,正是學生們結(jié)束自習、結(jié)伴返回宿舍的高峰時段,路上來來往往的大多是背著書包、討論功課的年輕人,事故就發(fā)生在學生宿舍樓和教師公寓樓之間的小路上,那片本是學生日常穿梭的生活區(qū)。
咱們先把涉及的人捋清楚。開車的老師姓金,不只是普通教師,還是北京舞蹈學院的老師,同時有黨員身份。事故發(fā)生后,有信息提到他沒喝酒,但現(xiàn)場有個細節(jié)很關(guān)鍵——他副駕駛上坐著72歲的母親,老人在碰撞中骨折,車上的安全氣囊都彈了出來,能想象當時撞上去的力道有多大。更讓人在意的是,最先打急救電話的不是他,是路過的路人,而且有說法稱他在事發(fā)后第一時間想離開現(xiàn)場,面對詢問只說車子出了故障。
再看兩位受害的學生。其中一位是舞蹈生,事故中受到驚嚇,送醫(yī)治療后很快就出院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另一位就沒這么幸運,她是剛?cè)雽W的大一本科生,讀的是華南理工大學的電氣專業(yè)。這個女孩不簡單,高考考了644分,還是全市前幾名,十年時間埋首書本才考上這所雙一流大學,本該有四年校園生活和無限未來,現(xiàn)在卻永遠停在了大一。
她的堂兄后來曬出兩人的聊天記錄,記錄里還能看到之前送花給她的對話,堂兄在網(wǎng)上明確說,一定要讓肇事者受到該有的懲罰。而她的父母,花了全家心血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原本等著孩子帶來更多驕傲,現(xiàn)在卻要面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這份打擊沒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那好好的生活區(qū)小路,怎么會出這么嚴重的事故?咱們接著說現(xiàn)場的情況。那條小路屬于校園生活區(qū),平時走的都是學生和老師,路燈亮度不夠,晚上走起來視線不算好。而且生活區(qū)的小路特點很明顯,路口多,偶爾還會有小貓小狗突然跑出來,按說在這種路上開車,得把速度壓得很低才對。大家都知道,就算是鄉(xiāng)村小路,限速也才三四十公里每小時,校園生活區(qū)的路限速更低,很多地方只有一二十公里每小時,這個速度下就算碰到人,也不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傷害?,F(xiàn)在氣囊彈開、學生一死一傷,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當時車速肯定超出了這個安全范圍,甚至可能快了不少。
警方后來發(fā)了通報,確認了金某沒飲酒,但事故的具體原因還在調(diào)查中。不過有個問題繞不開——不管當時被撞的學生有沒有橫穿小路,有沒有走得快一些,這都不能成為開車撞人的理由。校園道路的核心是保障行人安全,尤其是學生群體,司機握著方向盤時,本該把注意力提到最高,把速度降到最低,可這次事故里,這些該有的謹慎顯然沒做到。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在大家最關(guān)心的就是調(diào)查結(jié)果。家屬在等一個明確的說法,公眾也在等肇事者承擔責任的結(jié)果。會不會有人因為金某的教師身份、黨員身份而有所偏袒?調(diào)查過程能不能完全公開透明?這些都是大家心里的疑問。另外,這起事故也給所有學校提了個醒,校園里的車輛管理是不是還有漏洞?生活區(qū)道路的限速有沒有真正落實?晚上的路燈能不能再亮一些?這些問題不解決,類似的風險就一直存在。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覺得校園里該如何更好地平衡車輛通行和行人安全?是完全禁止校外車輛進入,還是對校內(nèi)車輛實行更嚴格的速度管控?畢竟每一個走進校園的學生,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期待,沒人愿意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