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號的廣州,朋友圈都在刷屏:3條城際、2條地鐵新段、1個地鐵站,同日開通!
這波操作,堪稱“國慶前最大的出行福利”,在廣州交通史上也是罕見。
13號線二期終于"救火"成功
說起13號線二期,那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今天首通的4個站——天河公園、棠下、車陂、天河珠村,看似不多,但對天河珠村片區(qū)的居民來說,這簡直是"久旱逢甘露"。
來源:廣州地鐵
之前住在盈彩美居、遠洋明苑、佳潤上品菁園這些小區(qū)的業(yè)主,想坐地鐵得步行1-2公里到5號線三溪站,那滋味,只有體驗過的人才懂。
現(xiàn)在好了,家門口就有站,4站直達珠江新城,這通勤幸福感瞬間拉滿。
更香的是,對于13號線一期沿線的居民,特別是黃埔、新塘那邊的朋友們,以前進市區(qū)得換來換去,現(xiàn)在一條線直通到底,省時省心省錢。
13號線一、二期走向(來源:廣州地鐵)
還有個被"拯救"的存在——M+Park漫廣場。
這個商場之前被網(wǎng)友吐槽是"郊區(qū)商場",主要就是因為交通不便。
現(xiàn)在天河珠村站距離它只有500米(來源:百度),隨著地鐵開通帶來的人流,說不定真能迎來逆襲時刻。
14號線二期:白云終于不再"偏遠"
14號線二期這次開通的7個站——樂嘉路、云霄路、新市墟、馬務、鶴邊、鶴龍、彭邊。
十四號線二期線路示意圖。來源: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官網(wǎng)
這次開通,主要是為白云區(qū)"掃盲",讓鶴南、彭邊、馬務這些之前沒地鐵的區(qū)域正式接入廣州軌道交通網(wǎng)。
來源:廣州地鐵
對從化、鐘落潭一帶的居民來說,這條線開通意味著進城更快了。
不過有個地方的人可能要"哭暈"——嘉禾望崗站。
本來這個站就是多線交匯的超級節(jié)點,已經(jīng)夠擠了。
現(xiàn)在14號線二期一開,從北部南下的人流全部要在這里換乘(因為火車站還沒開通),那個人流密度,想想都頭疼。
對了,今天還開通了11號線廣州東站。
來源:廣州地鐵
這次開通的是一個“補丁”。去年11號線環(huán)線通車,唯獨廣州東站沒跟上?,F(xiàn)在補齊了,意味著環(huán)線真正閉環(huán),廣園東片區(qū)居民換乘更便捷。
城際線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相比地鐵,今天開通的3條城際線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先說,廣州東環(huán)城際(番禺—白云機場北)全長57.8公里,13個站;
來源:廣州地鐵
好的是,從廣州南站到白云機場,最快半小時搞定。對經(jīng)常南站趕飛機的人來說,省心又提速。
不過,城際這次開通也被不少網(wǎng)友吐槽:班次復雜、慢車太慢、快車太少。
廣州南到白云機場,慢車要坐1小時多,票價還比地鐵貴;最快的特快直達只要36分鐘,但每天才3班,快線也只有5班。
結果就是——想隨到隨走,大概率慢;想快,還得掐點等半天。
這種“要么貴要么慢”的雞肋感,讓人網(wǎng)友直呼:要你何用?
再看琶蓮城際,全長18.2公里,設琶洲、深井、化龍南、廣州蓮花山(既有站)4個站。
琶洲站
直接串聯(lián)琶洲會展中心和蓮花山。會展、旅游、臨港經(jīng)濟帶來的人流動能,將被徹底釋放。
廣惠城際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全長6.4公里,2個站。
開通后,廣州和惠州聯(lián)系更緊密,對臨深、臨廣的置業(yè)族來說,是“跨城上班”的硬支撐。
總的來看,地鐵+城際齊發(fā)力,廣州正從“有線”走向“成網(wǎng)”,一步步坐穩(wěn)灣區(qū)一小時交通圈的核心樞紐。
這不僅意味著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是廣州城市格局、板塊價值和生活半徑的重構。
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哪一條最能真正改變生活?
評論區(qū)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