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暮色完全籠罩武漢漢陽區(qū)龍陽湖半島公園,湖面的晚風還帶著初秋的微涼,岸邊卻早已被攢動的人群烘得熱鬧非凡。大人牽著孩子的手踮腳張望,年輕人舉著手機尋找最佳拍攝角度,老人則坐在自帶的小馬扎上,眼神里滿是期待。
2025 年 10 月 7 日晚,這場讓無數(shù)武漢市民和游客心心念念的非遺打鐵花表演,即將在這片湖畔拉開帷幕。沒人愿意錯過這場視覺盛宴,畢竟在國慶假期的尾聲,能親眼見證千余度高溫的鐵水在夜空中化作 “鐵樹銀花”,既是對傳統(tǒng)技藝的致敬,更是對這個假期最浪漫的告別。
隨著一陣清脆的銅鑼聲響起,表演區(qū)的燈光驟然暗下,只剩下幾簇跳動的火光在黑暗中格外醒目。“來了來了!” 人群中有人小聲驚呼,所有目光瞬間聚焦在表演臺中央。只見幾位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表演者手持特制的花棒,沉穩(wěn)地走到高溫熔爐旁。熔爐里的鐵水早已被燒得通紅,像一汪沸騰的巖漿,散發(fā)著灼熱的氣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藝人率先拿起花棒,將其浸入鐵水中,瞬間,通紅的鐵水便附著在花棒上,在夜色中劃出一道耀眼的弧線。
緊接著,老藝人手腕猛地一甩,同時另一位表演者迅速用木板擊打花棒?!芭椋 ?一聲清脆的聲響過后,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現(xiàn)了 —— 千余度的鐵水被瞬間擊散,化作無數(shù)細小的火花,如同漫天繁星墜落,又似煙花綻放,在夜空中形成十幾米高的 “鐵樹銀花”。
那火花先是耀眼的金色,在空中短暫停留后,又漸漸變成淡淡的紅色,緩緩飄落,仿佛一場夢幻的 “金屬雨”。岸邊的觀眾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陣陣驚嘆,手機拍照的 “咔嚓” 聲此起彼伏,孩子們興奮地拍手跳躍,不少人甚至忘記了呼吸,生怕錯過這轉瞬即逝的絕美瞬間。
這場打鐵花表演看似精彩絕倫,背后卻藏著表演者們數(shù)十年的堅守與付出。負責此次表演的團隊來自河北,他們傳承這項非遺技藝已有三代人。團隊中的老藝人王師傅告訴記者,打鐵花可不是簡單的體力活,從鐵水的溫度控制到擊打力度的掌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拌F水溫度必須達到 1600 度以上,低了打不出漂亮的火花,高了又容易燙傷自己?!?王師傅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笑著說,“我們手上的老繭,都是常年握花棒、練擊打磨出來的。有時候表演結束,摘下手套能看到手上的水泡,但只要看到觀眾喜歡,一切都值了?!?/p>
在表演間隙,記者注意到,為了確保安全,表演團隊做了充分的準備。表演臺周圍設置了防護網(wǎng),地面鋪著防火材料,每位表演者身上都穿著特制的防火服。不僅如此,團隊還安排了專人負責現(xiàn)場秩序維護,提醒觀眾保持安全距離?!半m然打鐵花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我們從事這行幾十年,從來沒有出過安全事故?!?王師傅語氣堅定地說,“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保證安全,才能讓更多人欣賞到這項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p>
此次龍陽湖半島公園的打鐵花表演,是園區(qū) “十一” 假期(10 月 1 日 - 8 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打鐵花,園區(qū)還推出了非遺文化展、傳統(tǒng)民俗表演、親子互動游戲等多項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打卡。據(jù)園區(qū)工作人員介紹,國慶期間,每天入園人數(shù)都超過了 1 萬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專門為了看打鐵花而來?!拔覀兿Mㄟ^這些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感受傳統(tǒng)民俗的魅力。” 工作人員說,“打鐵花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不僅是一種表演,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我們把它引進武漢,就是想讓武漢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這項千年技藝的風采?!?/p>
在現(xiàn)場,不少游客都對這場打鐵花表演贊不絕口。來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是第一次看打鐵花,她激動地說:“之前只在視頻里見過,今天親眼看到,比視頻里震撼太多了!那火花在夜空中綻放的樣子,真的太漂亮了,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武漢本地市民張先生則帶著父母和孩子一起來觀看,他表示:“現(xiàn)在的孩子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太少了,帶他們來看打鐵花,不僅能讓他們感受傳統(tǒng)技藝的神奇,還能讓他們了解咱們中國的文化底蘊,這比在家看電視有意義多了?!?/p>
隨著時間的推移,打鐵花表演漸漸進入高潮。表演者們輪番上陣,有的單人表演,有的雙人配合,花樣不斷翻新。有時是兩簇鐵花在空中交匯,形成 “雙龍戲珠” 的壯觀景象;有時是多位表演者同時擊打,讓整個表演臺被 “鐵樹銀花” 環(huán)繞,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岸邊的觀眾也越來越投入,不少人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拍手,還有人自發(fā)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歌聲、笑聲、驚嘆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首熱鬧的國慶贊歌。
當最后一簇鐵花在夜空中綻放,表演正式落下帷幕。但觀眾們卻遲遲不愿離去,大家還在興奮地討論著剛才的精彩瞬間,分享著自己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拉著王師傅的手,激動地說:“我小時候在老家見過打鐵花,幾十年沒見了,今天看到,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謝謝你,讓我重新感受到了這份熱鬧和親切?!?王師傅握著老人的手,笑著說:“只要大家喜歡,我們就會一直表演下去,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夜色漸深,龍陽湖半島公園漸漸恢復了平靜,但那璀璨絢麗的 “鐵樹銀花” 卻永遠留在了觀眾的記憶中。這場非遺打鐵花表演,不僅為武漢的國慶假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更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與溫度。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或許習慣了城市的霓虹閃爍,習慣了高科技帶來的視覺沖擊,但當千余度的鐵水在夜空中綻放出最原始、最純粹的光芒時,我們依然會被這份來自千年之前的浪漫所打動。
非遺不是塵封在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活在我們身邊的文化瑰寶。像打鐵花這樣的傳統(tǒng)技藝,需要我們?nèi)リP注、去傳承、去弘揚?;蛟S在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再次看到 “鐵樹銀花” 在夜空中綻放時,會想起這個國慶假期里,在武漢龍陽湖半島公園度過的那個難忘的夜晚,會想起那些為傳承非遺技藝默默付出的表演者們。而這份記憶,終將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激勵著我們更好地守護和傳承這份屬于中國的獨特浪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