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轅門射戟和太史慈一箭把敵將之手釘在城樓橫梁上,這兩件事分別見于《三國志》卷七和卷四十九,而黃忠箭射關羽盔纓,就純屬《三國演義》虛構了。
在《三國志》中,黃忠在荊州時還真沒有資格跟關羽交手,劉備取長沙兵不血刃,韓玄也沒有被魏延斬殺:“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tǒng)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zhì),隨從入蜀?!?/strong>
黃忠箭術如何,在正史中并無記載,他跟關羽“互饒性命”更是無稽之談:如果關羽在長沙城外就與黃忠惺惺相惜,后來又怎么會說羞于與之為伍?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那番話說得很難聽:“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并,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關羽對張飛、馬超、趙云稱字,而對黃忠直呼其名,這就不是一般的藐視,甚至還有些痛恨的意思了。
即使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jù),我們也能找到關羽對黃忠鄙視甚至仇視的原因:黃忠之所以能受封后將軍并位列五虎大將,就是因為在定軍山用詭計斬殺了夏侯淵,而夏侯淵是關羽“三弟妹”的親伯父——關羽跟張飛情同手足,張飛不好公然對黃忠表示不滿,但關羽身為“二哥”,不能不站出來說話。
夏侯淵確實是被黃忠所殺,但正史中的黃忠絕沒有參加伐吳之戰(zhàn)“替關羽報仇”,而是受封后將軍、關內(nèi)侯第二年就死了,關內(nèi)侯的爵位也沒人繼承:“賜爵關內(nèi)侯。明年卒,追謚剛侯。子敘,早沒,無后。”
我們當然不能說黃忠死得蹊蹺,而只能說他剛受封就辭世是巧合,但呂布轅門射戟一箭正中畫戟小支,那可不是瞎蒙,而是《三國志》記載的:“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門候于營門中舉一只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fā)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后各罷。”
《三國演義》的描述跟《三國志》差不多,但卻更詳細,連射擊距離,也通過呂布之口和紀靈之思寫明了是一百五十步,古代五尺為步,呂布這一箭是在兩百米左右命中目標——在沒有瞄準鏡的古代,能看清畫戟小支,那得有一雙鷹眼才行。
呂布那一箭有沒有射中,估計呂布心中有數(shù),其他人也只能看戟下的小兵“報靶”了。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話說得很“公允”:“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有不從吾言者,并力拒之。”
將小說和正史一對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還是正史中的呂布“講義氣”——他先是強調(diào)了自己跟劉備的兄弟關系,而且還說明了這一箭射不中會如何:你們都別走了,就在我的營寨里來一場單挑!
用大將決斗定戰(zhàn)爭勝負,這種事情史料中的呂布是比較喜歡干的,當年李傕郭汜打著替董卓報仇的旗號進攻長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在城頭親眼看見呂布與郭汜單挑:雙方讓人馬退后,呂布和郭汜在一對一決斗中,一矛把郭汜戳下馬去——估計當時的鎧甲比較堅韌,郭汜中了一矛并沒有死掉,還跟李傕合兵,把呂布打出了長安。
郭汜不能認賭服輸,這才有了王允之死、漢獻帝流離,如果郭汜有些紳士風度,東漢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呂布個人武功極高,所以比較喜歡單打獨斗,他在真實的歷史中,并沒有說讓劉備和紀靈回去整頓兵馬兩軍對壘,而是當場斗將,那偏袒的意思建制已經(jīng)寫在臉上不藏著了:現(xiàn)在劉備一方有三員虎將,紀靈老哥一個,就是劉關張不群毆只單挑,紀靈又能打過哪一個?
紀靈的武功如何,正史中沒有記載,但劉備、關羽、張飛有多厲害,那卻是有目共睹的,張飛和關羽都是萬人敵、熊虎之將,劉備也不含糊:他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有武勇,從涿郡涿縣“少年豪俠”首領,到安喜縣尉、下密縣丞、高唐縣尉、高唐縣令、平原縣令、平原相,那都是“力戰(zhàn)有功”,一刀一槍殺出來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按正史記載,劉備的武功也是超一流,單打獨斗絕對能拿下紀靈,這可能也是呂布提出射戟不中就讓兩家單挑的底氣。
呂布當時稱紀靈方面為“諸君”,這說明紀靈絕不是單刀赴會,也是帶了一些手下的,那么要是呂布射戟不中,單挑的二人就只能是劉備和紀靈了。
以《三國志》為依據(jù),我們可以像呂布一樣相信劉備一定能打贏,要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jù),似乎也得不出相反的結論——劉備在小說中,是可以跟呂布打幾個回合的,穰山之戰(zhàn)的危急關頭,劉備甚至準備揮劍跟高覽單挑。
有人說虎牢關三英戰(zhàn)呂布時劉備就是幫倒忙,那肯定是沒細看《三國演義》——關羽和張飛聯(lián)手“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劉備揮舞雙股劍參戰(zhàn),這才占了上風:“這三個圍住呂布,轉(zhuǎn)燈兒般廝殺,呂布架隔遮攔不定……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zhàn)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彌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劉關張跟呂布打了多少回合,因為速度太快,觀戰(zhàn)的諸侯根本就數(shù)不清,而熟悉古代騎馬作戰(zhàn)規(guī)律的讀者都知道一個回合是怎么回事,這就是說劉備跟呂布在那場激戰(zhàn)中,也單獨照面很多次,既沒有被砸飛寶劍,更沒有被畫戟戳傷,所以呂布對劉備的武功還是頗有信心的。
反觀紀靈,在呂布面前就表現(xiàn)得像個小孩子了——呂布將紀靈“一把扯回,如提童稚”,他能抓得住、提得動劉備嗎?
要是手中沒有長兵器,呂布在步戰(zhàn)中能不能打過劉備都是個問題,所以呂布冠冕堂皇地說了一番“公平公正”的話,紀靈明知道自己只能借坡下驢,哪里還會去觀察呂布那一箭射在了哪里?
呂布也是梟雄或準梟雄,自然知道劉備不想打、紀靈不敢打,那么這就是他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只要箭頭跟畫戟碰出一點響動,那就是射中了小支,即使連邊兒都沒沾,小兵也會報告箭頭被畫戟小支彈飛,反正當時也沒有高速攝影機,還不是“裁判”說啥是啥?
當時三家各懷心腹事,呂布那一箭有沒有射中已經(jīng)不是主要問題,讀者諸君聽了呂布那番話,肯定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在您看來,呂布那一箭有沒有射中?如果紀靈較真兒說沒射中,呂布肯定讓他在劉關張中挑一個對手,或者直接跟劉備決斗,真打起來,紀靈是不是得命喪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