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辯論完,火氣沒降,麥還沒收就追著鄭麗文新仇舊賬一起算,這一幕是真的發(fā)生了,也是我今天最感興趣的一幕。
說白了,他不服:你鄭麗文居然說要當(dāng)選后去拜會高市早苗?那位是安倍一路的人馬,歷史立場硬得像石頭。張亞中抓住這點不放,一口一個“不適格”,句尾還加了“荒唐”兩個字,像老電風(fēng)扇一樣呼呼直吹。
我在屏幕前看直播,差點把泡面杵翻。隔著鏡頭都能聞到火藥味。張老師脾氣出了名的直,但這回是連環(huán)炮,一發(fā)接一發(fā),嘴角都沒抽筋。
他先罵“投機分子”,又罵“臉不紅心不跳”,最后給鄭麗文貼了“出賣同志”的舊標簽。可惜這一條,很多老黨員都知道準確度存疑——雙文爭輝那會兒,鄭麗文的確幫黨打過好幾場硬仗。張亞中拿這事在挖坑,有點像翻舊賬翻到別人家的祖墳。
輪到鄭麗文回應(yīng),她先是愣一秒,然后擠出個禮貌微笑,嘴動了,卻沒發(fā)聲。那尷尬畫面,比停電還冷。老實說,一個人當(dāng)眾被貼那么多標簽,要是還能笑得出來,也算心理素質(zhì)過硬。
可是失言就是失言。她對高市早苗那段話,毫無疑問給了對手抓手。邱毅都搖頭說“她可能真不懂”,這不像場外救火,更像替自己留條后路??纯蛡円裁靼?,一場選舉,懂與不懂,有時候比對錯更致命。
我注意到一個小動作:張亞中說到“3500萬犧牲”時,猛地把手指往桌面戳了一下,那聲音砰地脆響,主持人眉毛都跳了一跳。這不是演技,這是情緒破表??梢灿腥饲那泥止荆呵榫w是真,邏輯卻不一定全對。
旁邊幾位高階退將被他點名“別忘了30年那個人”,臉色像掉進灰堆。有人在群里發(fā)語音說:“張教授記性太好,不好處就是不肯翻篇?!边@句我聽得真切,因為背景雜音里還有麻將聲,說明軍系大佬也得邊搓牌邊看直播。
再說回鄭麗文,她那句“當(dāng)選后拜會”到底為何冒口?有幕僚事后爆料:原本只是想表達“多方溝通”,結(jié)果臨時口誤加上例子選錯,話筒前一緊張就全垮。試想,你我平時開會都可能說錯話,何況鏡頭一堆,燈光又烤人??烧尉褪橇闳蒎e,三秒失言,三年修復(fù)。
不過張亞中也不是全身而退,他那句“忠誠第一,口吐蓮花沒用”,聽來鏗鏘,其實也埋了伏筆。洪秀柱公開表態(tài)“聽不進去”,黃智賢更直說“別再打悲情牌”。這些反彈,比鄭麗文的錯話殺傷力小嗎?未必。選民最怕的,是一家子吵翻天。
此時我腦子里忽然浮現(xiàn)菜市場常見的畫面:兩個賣菜伯伯因為擺攤距離吵起來,旁邊買菜的大媽嘴里喊著“別吵啦”,卻還是把手機掏出來拍視頻。政治舞臺其實也差不多,大家一邊覺得吵鬧,一邊又怕錯過熱鬧。
說真的,張亞中要是稍微收一收,不必場場放火,也許能顯得更穩(wěn)。但他本就靠“直”出圈,突然變溫吞,那就像炒飯沒放鹽,觀眾也會嫌淡。至于鄭麗文,怎么補漏洞?我猜最快的辦法是趕緊端出具體政策,別再讓“是否拜會”這根繩子越勒越緊。
評論一句:選舉是比心態(tài),也比耐力。張亞中火力再猛,得小心燒到自家屋檐;鄭麗文想站穩(wěn),得先把詞背熟再上臺。觀眾圖個真,也圖個爽,誰演得假,手機屏幕會第一時間亮紅燈。
再往后怎么走?我用早市大嬸的話結(jié)尾:“看戲要看全程,不到散場不知輸贏。”眼下雙方都還在臺上,麥克風(fēng)也沒斷電,下一個意外,很可能就在開票前的某個轉(zhuǎn)角。
懸念仍在,味道未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