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會想到,劉備和張飛手足情深,打下成都后卻反而提防張飛?更讓人費解的是,漢中太守的位置竟然給了魏延。情同手足,卻為何疑心暗涌?細看張飛平生所為,再放眼劉備的盤算,或許就能撥開這團迷霧。
建安元年(196年),呂布偷襲徐州,張飛守城,因劉備失去丹陽兵援助,被呂布里應外合擊敗。許多人說張飛是醉酒護城,結果才失利,其實張飛的表現(xiàn)并不差,守住門戶、穩(wěn)固士氣,哪怕最后失守,也未見莽撞。建安三年(198年),張飛跟隨劉備投奔曹操,助兄復仇,斬呂布于下邳??蓭啄旰螅懿偾苄熘?,張飛再度流離,夷陵逃難,才顯出他對劉備的忠誠。所有這些,都讓張飛在蜀漢群雄中占據(jù)一席耀眼位置??烧且驗檫@份耀眼,劉備才有了戒心。
有人說,張飛勇猛如虎,是鎮(zhèn)守漢中的一把尖刀;也有人說,蜀漢地盤狹小,容不下第二個虎狼之將;但事實遠比表面更復雜。劉備入主益州那會兒,張飛隨軍出征,打下成都后卻被安排駐閬中,與成都不過百里之遙。張飛心里暗樂:我得重用?可等到劉備在成都確立漢中王身份,招攬重將鎮(zhèn)漢川,朝野上下幾乎一片呼聲“必在張飛”。張飛也自信滿滿:“我鎮(zhèn)漢中,再恰當不過?!苯Y果劉備只淡淡一句話,就把督漢中、領太守的位置給了魏延。張飛一軍震驚:我呢?那時的空氣,仿佛被悄悄抽走一半。
有人說劉備想借此降溫張飛的鋒芒,也有人說他要防范張飛“異心”。不妨從兩件事還原真相。定軍山之戰(zhàn)后,夏侯淵陣斬,黃忠收尸埋葬;張飛的妻子卻冒死前去為夏侯氏下葬,沒人懷疑這是家屬之舉,偏偏當時蜀中大臣都低頭,沒人敢阻攔。事后更傳出,黃忠封“四方將軍”,關羽竟請罪反對,聲稱“大丈夫不與老卒為伍”,卻不見對黃忠戰(zhàn)功的合理懷疑。要知道,黃忠斬殺夏侯淵,也就是擊斷了張飛與曹魏的最后情分;可關羽是怎么知道這其中隱情?再結合張飛岳母的身世——正是夏侯淵同門之親,這層亂麻,只有張飛和劉備心里最清楚。
而此時,劉備深知蜀漢根基尚淺,不容再有二心大將。若張飛獨攬重兵,人心未必歸一;更何況夏侯家與曹魏關系緊密,張飛一旦去鎮(zhèn)守漢中,自身又兼有家屬在對面,兩邊都得留手。于是劉備做了兩件事:一是把張飛留在閬中,隨時掌握;二是把漢中太守交給魏延,讓那個在劉備眼中更易控制的將領管理前線。這不單是人事分配,更是權力博弈。
可是,劉備對張飛的提防,并不代表真的不信任。張飛隨時可以上表陳情,只要他愿意,依舊可以馳騁漢中。可劉備更看重的是“可控性”。魏延個性孤傲,卻不具張飛那般家族紐帶,更不可能趟進曹魏內部的復雜關系。這樣一對比,劉備的算盤便清晰:“雖說兄弟如手足,但手足開了口子,血就流了出去。如今蜀漢危險,必須把血脈關系鎖緊在自己身邊?!?/p>
此舉看似疑心重重,實則含有深意。遠在關中,同為劉兄弟的曹操手下也不是省油的燈:曹操曾待關羽有加,卻又不讓他回荊州;關羽失荊州時,關帝廟中定有薄涼。劉備深知,一旦張飛得勢,再想收緊,遠比放在身邊難。況且,益州地弱人微,周邊尚有彝漢雜處、夷狄未服,隨時會有動亂。這樣一來,閬中既能鎮(zhèn)壓江南余孽,又能隨時支援成都,豈不更穩(wěn)妥?
對劉備而言,最好的保障并非重用誰,而是讓每條潛在的大腿既能出力,又不能獨立。張飛的猛,劉備要;張飛與夏侯家的千絲萬縷,劉備怕;于是把他桎梏于閬中,又用“俸祿優(yōu)渥、賞賜豐厚”等方式示恩,既牢牢抓住張飛的心,也耗干他和外界的往來。結果怎樣?張飛乖乖留守閬中,不敢隨意私行;蜀中上下,也再沒聽說他與魏延暗通的流言。
不過,劉備心里明白:用心防范,也要留口溫情。只要他愿意,張飛依舊有機會出戰(zhàn);只要蜀漢大業(yè)不朽,兄弟義氣不滅。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一面是提防,一面是恩寵。豪杰治國,不過如此。
從此以后,益州穩(wěn)固,漢中雛形初成。張飛留身邊立威,魏延鎮(zhèn)前線稱職。蜀漢雖山河狹小,卻也因這一番布局,讓劉備在兩路夾擊下依然能坐穩(wěn)“漢中王”的位置。而那臺提防張飛的暗棋,也成了劉備一代梟雄深謀遠慮的最佳注腳。
參考資料:[1] 陳壽《三國志·蜀書》 [2] 裴松之注《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