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先拋出來:張任先后大戰(zhàn)魏延、黃忠、張飛、趙云,看似打成平手,勝負卻早已分明?答案究竟是怎樣的呢?
當年益州牧劉璋請劉備入蜀,可張任從一開始就看出危險,仗著忠心,幾次開口勸阻都沒用。這一天,劉璋與劉備議盟,龐統(tǒng)早有心思,想一舉拿下益州。他暗中指使魏延在筵前舞劍,意圖趁亂取劉璋性命。眾人都以為這是一出獻藝,只有張任看得清楚。于是他走上前,掣劍對舞:“舞劍必須有對,某愿與魏將軍同舞。”魏延心知不妙,卻已來不及。二人交手數(shù)十招,魏延無法破張任防線,只得招劉封相助。可見魏延根本打不過張任,要不他何必讓人幫手?從這一場“比武”,勝敗就定了:魏延輸了,張任贏了。
劉璋不聽勸,還是請劉備來,沒多久兩邊就翻臉開戰(zhàn),劉備大軍壓境,圍攻雒城。守城將領勸張任固守不出,他卻說:“守城固然重要,可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币贿呑屓思訌姵菈?,一邊暗派精騎布陣山道,防止劉備偷襲。果不其然,劉備軍師龐統(tǒng)領兵出擊,瞬間遭埋伏。龐統(tǒng)一路揮鞭,一時血花飛濺,當場身死——“縱擊殺八萬人,血流于路可涉”。要不是黃忠大將及時馳援,連魏延都可能栽在張任手中。劉備一時大亂,只能退守涪關。
黃忠趕到后,一面對死去的龐統(tǒng)悲憤欲絕,一邊思忖:“今番折了龐統(tǒng)軍師,張任必然來攻打涪關,如之奈何?”他立刻差人往荊州請諸葛亮來助。張任卻絲毫不慌,揮軍追至涪關外大嚷:“來戰(zhàn)便可!”黃忠慨然應戰(zhàn),單騎沖前,斬將奪旗,卻剛好中了吳蘭、雷銅的夾擊。黃忠悻悻退兵:“今日雖是老夫不敵,可將軍當知川中險阻,非一人之力可奪?!笨梢姡渌囯m然高,卻難抵過張任深諳山林機關。而此時,劉備逃至后方,又遭張飛接應,才得以保全性命。
張飛趕來救主,張任放馬迎戰(zhàn),二人鏖戰(zhàn)十余合,互不相讓。張任突見嚴顏自后夾擊,索性揮刀退走。張飛得意,連追數(shù)里,卻不知前方已陷埋伏。張任回頭大笑:“小張飛,你也有今日!”張飛拔劍欲突,忽然趙云驚夜而至,一聲長嘯,直沖亂軍,四下開刀,旋即救出張飛。亂軍頓散,張任只得退回山谷——這一次,他并未示弱,卻也無力再戰(zhàn)。
從對陣魏延、黃忠、張飛四次較量來看,張任的武功未必力敵張飛、趙云,但他的謀略深得山林之要,常以奇計取勝。可見,綜合實力誰更強?答案并不在單純武力之上,而在于智勇雙全。張任用的到底是直來直往,還是以退為進?他的山間機關,到底有幾分玄機?
諸葛亮南征終于來到戰(zhàn)場,親自出馬,引張任上鉤。他布置了水寨、伏弩、陣腳,讓手下猛將環(huán)伺四方。一見張任來挑釁,諸葛亮冷笑一聲,令兵分兩路,一路佯退,一路伏擊。張任果然追擊,而被掩埋多時的鐵甲兵團突然現(xiàn)身,將其圍個水泄不通。張任一時孤立無援,只得降伏。
此時劉備軍中有人主張禮待張任:“如此猛將,留作心腹,日后用處不小?!眳s被諸葛亮斷然回絕:“此人早干掉我?guī)?,若留存川中,恐后患無窮?!碑斖?,張任囚于營頭,鼓聲沉重,他面壁長嘆,竟未有人來勸他降服。隔日,諸葛亮令將張任斬于軍門之下,還稱是“成全其寧死不降之節(jié)”。為何要如此狠絕?
原因一,張任曾刺殺龐統(tǒng),斬殺龐統(tǒng)雖是戰(zhàn)功,卻傷了劉備軍心。此時若留他性命,恐軍中將領皆懷不滿。諸葛亮得安撫眾將之責,必須以公論儆效。原因二,張任智勇兼?zhèn)洌舨幌瘸滗J,恐其政治歸附之后,反成蜀漢心腹大患。諸葛亮雖素有仁義之名,行此斷絕之舉,卻也在情理之中。不禁讓人追問:諸葛亮此舉,是出于公心,還是藏在仁義之下的私心?
張任先后與魏延、黃忠、張飛、趙云四人較量,局面看似膠著,勝負卻早分明。與魏延一戰(zhàn),他用謀定勝;與黃忠交鋒,他據(jù)險制;對張飛之斗,他利退為進;遇趙云,他又能用伏弩之術。表面無分勝負,其實勝負已定——除了最后落入諸葛亮計中,方才一敗涂地。如此大將,竟被諸葛亮斬于軍門,成就一段悲歌,也難怪后人嘆息:劉備失一員猛將,蜀漢損一大才??!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信息來源:[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至八十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