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寫一篇關于諾貝爾獎的事,但當看到北京航空大學全面禁止動漫、二次元等相關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校園活動中這個消息時,我似乎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
當熱愛被貼上“風險”標簽,當表達被視為“越界”,校園的多樣性正在被悄悄抹去。禁止的不只是Cosplay,也是在切斷一種青年文化的自我表達。真正危險的,從來不是二次元,而是那種懼怕熱愛的空氣。
成都十月三日的世界線動漫展上,一名男子因Cos《我的英雄學院》角色(常被戲稱為“柜子”),在遭到觀眾勸阻無效后,被另一名男子扯掉假發(fā),引發(fā)持續(xù)推搡與混亂。
這場鬧劇被傳上網(wǎng)后,評論區(qū)竟一片叫好。
說來也諷刺——同樣都是熱愛Cosplay的一群人,卻為了心中的“大義”,忘了曹植的那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類似的場面并非首次上演。就在兩個月前,上海豫園,一位身穿“國漫古風服飾”的女孩被“義憤填膺”的陌生男子毆打致輕傷——解釋也無濟于事。更早些時候,因為穿JK、和服、洛麗塔等服飾出入公共場所而被辱罵、驅(qū)趕、甚至扒衣服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當“道德”被無限泛化,拳頭終有一天會落到自己身上。普通人哪里分得清“紅白假發(fā)”的角色究竟是《我的英雄學院》、還是《第五人格》、又或《王者榮耀》。在某些人眼里,為了捍衛(wèi)心中所謂的大義,唯一的原則就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而如今,竟然有高校打響了“全面禁止動漫、二次元”的第一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往年的“禁止Cosplay活動”,一步升級到“禁止出現(xiàn)任何動漫相關活動”,這種加速之快,幾乎讓人恍若隔世。
二次元群體的生存困境,從來就像一把懸在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自從“禁止過洋節(jié)”的風潮興起,這根劍絲就越繃越緊。
所以,我始終反對動漫圈內(nèi)部公然討伐《我的英雄學院》等Coser的行為。那種群起而攻之的場面,看似是“伸張正義”,實際上卻是在幫外界錘死整個圈子的生路。一群人追著Coser打,生怕上不了熱搜,想以“正義之名”贏得掌聲——結(jié)果反倒印證了大眾的刻板印象:滿身日系服飾的人,痛罵別人“不愛國”。
真正危險的,從來不是“紅白發(fā)Coser”,而是那些靠辱罵與暴力搶占道德高地的“正義使者”。他們是壓垮文化多樣性的第一塊石頭。
要知道,二次元群體的訴求并不復雜——他們只是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表達熱愛,創(chuàng)作、交流、發(fā)呆、生活??涩F(xiàn)在,這個世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回到北航。
這一刀切的決定令人咋舌。依我之見,這不太可能是上級指令,更像是某位校領導“壯士斷腕”的個人決斷。也許是“孩子沉迷動漫無法自拔”,于是干脆一刀封喉,拉全校學生下水。
據(jù)說,北航那個名為「飛夢動漫社」的社團,從去年起就被“重點關注”:經(jīng)費被砍、活動申請不下、指導老師不續(xù)簽——直至被正式除名、徹底消失。
可悲的是,理工科院校本就文娛稀少,性壓抑程度名列前茅,而動漫社團,恰恰是這群理工宅男少有的精神出口。B站、牛客、各大程序員社區(qū),“二次元濃度”之高,有目共睹。
沉迷二次元,和沉迷抽喝嫖賭相比,究竟哪個更具社會危害?
任何圈層都有“抽象者”,可若因為個別極端者,就要對整個群體下狠手,那才是真正的盲目與傲慢。那些濫用權(quán)力、借機薅二次元羊毛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更諷刺的是,北航自己還設有「數(shù)字動畫藝術」等專業(yè),深度參與過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導演於水還是本校副教授。電影上映時,學校還曾高調(diào)宣傳,借機蹭了一波熱度——如今卻一腳踹開,堪稱“放下碗罵娘”的經(jīng)典案例。
老一輩人對二次元群體的反感,早已根深蒂固。如今,連上流985都率先“立威”,其他高校是否會跟進,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有一句話:
“來大陸投資的商人,每次第一件事就是看首都機場的裸女壁畫。如果哪天壁畫沒了,就說明——該跑了。”
當“動漫”與“二次元”被直接劃入禁區(qū),這不僅僅是文化展示的消失,更是一種象征——某一部分人的熱愛,被粗暴地判定為“不配存在”。
但他們沒想到,那些陪伴成長的作品、角色、音樂與創(chuàng)作,從未與“敏感”掛鉤。它們只是青春的延伸,是想象力與表達欲的出口。
如今,這一切被輕易貼上標簽,劃入風險區(qū),一句“禁止相關活動”,便要將整個文化清除。
北航的校園原本就冷清,如今更添幾分寂寞。
他們到底想把北航建設成什么樣?
一個只剩規(guī)章、沒有熱愛的地方?
一個懼怕色彩與聲音的地方?
一個讓學生學會沉默、而非表達的地方?
我不玩cosplay,但是每次在路上看到一群年輕人cos成他們喜歡的形象,帶著笑聲從我身邊經(jīng)過,我都覺得這個世界又燦爛又美好。
文化的多樣性,從來不是風險,而是大學精神的底色。
真正可怕的,不是二次元文化,而是對不同聲音的恐懼。
而當一個社會開始懲罰熱愛、獎勵沉默——
那離荒蕪,就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