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chuàng)意廣告的第3503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承認吧,最近“王者榮耀十周年”這排面,很難不讓人注意到。線上狂送皮膚,線下把成都變成了“王者主題公園”,這陣勢,誰看了不想說一句:“小王,這次是真的會!”
但也不禁讓人琢磨:品牌過個生日,怎么就越來越“卷”了?而且卷得讓我們樂在其中?
其實,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都在慶生,但大家的“打法”截然不同。今天,咱們就來盤一盤這幾種“流派”。
“王者榮耀”十周年慶典,簡直是“王者”級別的盛大派對,是真的把生日過成了“全民事件”。線上,登錄即送 3000 點券、送皮膚,玩家直呼“小王,我們何時有過嫌隙”。
線下,成都雙子塔連續(xù) 25 天亮起峽谷主題光影:
最讓玩家上頭的,是“和本命英雄打卡”的儀式感。雙子塔下,有人連夜蹲守就為和屏幕上的李白合影;社交平臺上,代拍、帶 ID 需求爆棚,網(wǎng)友笑稱:“王者榮耀就這樣用英雄把玩家吊成翹嘴?!?/p>
1 號線地鐵變身“痛車專列”。
76 名 COSER 包街巡游——城市成了游戲的延伸舞臺。
就連登錄界面都藏了彩蛋:隨機英雄配音+ Q 版表情包:
結(jié)算畫面還有英雄專屬手勢——這些小細節(jié),讓生日不再是一場單方面“邀請”,而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狂歡。
(失敗結(jié)算頁面為網(wǎng)友 P 圖效果)
這一波操作,不僅讓玩家們感受到了品牌的用心,更讓周年慶典成為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狂歡。品牌通過這些細節(jié),成功地將自己與玩家的情感連接了起來,形成了深厚的品牌認同感。
如果說王者榮耀是用規(guī)模制造記憶,那么麥當勞和宜家則更擅長用時間講故事。
麥當勞堪稱“產(chǎn)品慶生大師”,它的聰明之處在于:不僅為品牌自身慶生,還為自家產(chǎn)品認真操辦生日。
麥樂雞 40 周年時,它在香港舉辦藝術(shù)展,用 mini 小書《我,麥樂雞》認認真真介紹麥樂雞的誕生,麥樂雞有哪些形狀?當然是 LOVE !糾結(jié)麥樂雞怎么吃?就醬吃!將薯塊變成藝術(shù)品,最終將周邊收益捐給慈善基金。
巨無霸 50 周年時推出復刻包裝,用經(jīng)典設(shè)計喚醒味覺記憶。
但最精彩的還要數(shù)香港麥當勞 50 周年——它沒有停留在產(chǎn)品層面,而是巧妙地將其升華為一場文化懷舊:不僅請來陳奕迅拍了一支古早風的 TVC ,并推出鬼馬風格的設(shè)計周邊,還集結(jié)了一眾與品牌「有淵源」的明星舉辦了一場音樂會:謝霆鋒曾自制港式漢堡,容祖兒、張敬軒都拍過麥當勞廣告,這種深度關(guān)聯(lián)讓品牌的情懷不再是空談。這誰看了不說一句:麥門永存!
更妙的是,音樂會門票會通過公益捐款抽取,用戶活動期間在麥當勞 App 向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捐款,就有機會獲得 2 張門票。既做了慈善,又強化了品牌溫度。
其中陳奕迅與麥當勞的契合度更是堪稱天作之合:同年“出生”的緣分,早年寫過的品牌歌曲,2006 年演唱會上即興改編的“麥當勞無限好”,在 2022 年被網(wǎng)友翻出并封為“麥門國歌”。這種用戶自發(fā)的內(nèi)容反哺,讓品牌情懷更加真實動人。
而同樣擅長打感情牌的還有臺灣宜家。30 周年時,它用一組“能裝”的袋子、“耐磨”的沙發(fā)、“變與不變”的時鐘,講述產(chǎn)品陪伴用戶三十年的故事。
用家具講故事,用文案講生活——袋子能裝的,不只是物品;沙發(fā)耐磨的,是三十年陪伴你走過的歲月;時鐘價格也許不守恒,但愛守恒。
沒有宏大敘事,只有生活細碎。這些文案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讓產(chǎn)品成為時間的見證者,記錄著用戶從幼年到婚姻、從中年到老年的生命歷程。
這種慶生方式,勝在細膩與真誠。它不追求瞬時爆發(fā),而是用時間積淀的情感共鳴,讓用戶自然而然地說出:“原來你陪我走了這么久?!?/p>
當一些品牌用熱鬧的方式向外慶祝時,另一些品牌選擇向內(nèi)探索,與用戶進行一場關(guān)于初心的對話。MUJI 無印良品在中國 20 周年時,用一場名為“無印·有聲”的慶生活動,完美詮釋了什么是“潤物細無聲”的品牌哲學。
20 周年,他們沒有請明星,也沒搞抽獎,而是選擇用 21 款經(jīng)典商品串聯(lián)起時間的故事。從 2005 年進入中國時的第一支墨水筆,到陪伴無數(shù)人度過寒冬的羽絨大衣,再到那把“幾經(jīng)輾轉(zhuǎn)也不舍得丟”的椅子——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構(gòu)成了最柔軟的“生日禮”。
它讓用戶成為慶典的主角。通過邀請用戶曬出陪伴自己十年以上的 MUJI 好物,品牌巧妙地激活了用戶的集體記憶。那些被歲月打磨出光澤的物件,那些承載個人故事的產(chǎn)品,最終匯集成《無印·有聲》特刊中 21 位良友的回聲故事。
在線下,“人海回聲”主題巡展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用多維感官互動呈現(xiàn) MUJI 式生活美學,讓用戶不僅能看見,更能觸摸和感受品牌倡導的生活方式。
從 2005 年上海南京西路首店到全國 81 城 413 家門店, MUJI 用 20 年時間完成了一場“潤物無聲的生活浸潤”,真正讓品牌從“被選擇”走向“被需要”。
同樣選擇“內(nèi)向慶祝”的還有小眾品牌「山下有松」。
創(chuàng)始人付崧——這位清華美院畢業(yè)的前 Google 設(shè)計主管,用“一個很快的人做很慢的品牌”來定義這段旅程。
十周年時,品牌沒有做促銷活動,而是聯(lián)合《中國奇譚》“小滿”篇導演陳蓮華、鯨魚馬戲團李星宇等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了動畫《尋松》,以“翻山”隱喻十年創(chuàng)業(yè)之路:“翻山的目的不是登頂,而是在旅程中尋求足夠多的美好?!?/p>
不僅如此,它們還邀請小紅書內(nèi)容創(chuàng)作博主
@藝術(shù)菜花為品牌拍攝了十周年故事《翻山》。十年「翻山」,核心其實是一句「別急」。短片講述的是一位新銳作家因受挫而郁悶進行自我尋找的路程中,意外收到各種各樣的認可和支持的聲音而決定“繼續(xù)翻山”的故事。翻山也許不是跨過一個個目標,品牌的十周年,也許只是一場堅持與繼續(xù)的山谷回音。
更難得的是,品牌將這種“慢哲學”貫穿到了每個細節(jié):線下展覽以中原地貌為靈感,用煙紅色展臺、山巒帷幔、青松藤蔓營造自然生長感;通過用戶故事征集,讓用戶成為品牌敘事的主角。
“別急,去慢慢做產(chǎn)品;別急,去慢慢做品質(zhì);別急,去慢慢做品牌”——這三句樸素的話,道出了這類品牌慶生的本質(zhì):不是向外展示成績,而是向內(nèi)確認初心。
這句話其實也能送給很多品牌:在喧囂里找到節(jié)奏,在增長之外學會呼吸。
品牌的生日,從來不是一場單向的宣告,而是一次與時間的對話。
有人以城市為舞臺,用聲光電的盛宴制造集體記憶;有人以產(chǎn)品為線索,用細膩的故事喚醒共同經(jīng)歷;有人則以初心為燈,在喧囂中堅持安靜的自我敘說。這些不同的慶生方式,最終都指向同一個內(nèi)核:品牌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存在了多少年,而在于它如何被記住、被需要、被期待。
當慶典的煙火散去,真正留下的不是轉(zhuǎn)瞬即逝的熱鬧,而是那些融入日常的陪伴感——是登錄界面的一句英雄語音,是沙發(fā)上一個經(jīng)年累月的印記,是一件穿了十年依舊舒適的大衣。
正如最好的生日禮物從來不是最昂貴的,而是最懂你的那樣——品牌的慶生,最終想要的也許不是一句“生日快樂”,而是一句“我懂你,我會一直在”。
時光會老,但陪伴長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