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市場蓬勃復蘇的當下,面對“秒空”“搶瘋”“手慢無”的演唱會門票,許多粉絲為見明星一面,不惜加價找“黃?!贝鷵屍?。近日,南寧市江南區(qū)法院審理了一起因票務代購未履約引發(fā)的買賣合同糾紛。
2024年4月,為購買某場“一票難求”的演唱會門票,廖某通過網(wǎng)絡平臺結識自稱賣演唱會門票的戴某,經(jīng)多次咨詢后廖某向戴某轉(zhuǎn)賬支付13500元購買3張門票。付款后,廖某多次詢問戴某門票預訂進展,截至演唱會演出當日,戴某始終未能提供有效的票務信息。在廖某不斷催促下,戴某雖給出了退款方案,但未按承諾退回購票款。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廖某遂將戴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戴某返還全部購票款13500元并賠償利息損失。
江南區(qū)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該案廖某、戴某雙方成立買賣合同關系,廖某已依約支付13500元購票款,因戴某未交付門票且承諾退款,雙方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zhì),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請求賠償損失?,F(xiàn)廖某主張戴某退還購票款13500元,故法院對廖某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戴某逾期退款給廖某造成資金被占用期間的利息的損失,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院予以支持。綜上,江南區(qū)法院判決戴某向廖某返還購票款13500元并支付資金占用利息。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法官說法】近年來,關于非正規(guī)票務交易引發(fā)的糾紛頻發(fā),主要涉及“黃?!钡官u、假票交付、臨時加價、活動取消拒退款等問題,因交易多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存在主體資質(zhì)不明、信息不對稱、證據(jù)留存難等特性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法官在此提醒廣大群眾,面對演唱會、賽事等熱門票務資源緊張時,切勿輕信代購、黃牛等非官方購票途徑,否則容易陷入錢票兩空的維權困境。若不慎陷入此類糾紛,要保持冷靜,第一時間留存好聊天記錄、轉(zhuǎn)賬憑證等關鍵證據(jù),協(xié)商無果時及時通過訴訟等合法途徑維權,莫因怕麻煩或輕信拖延錯過時機,提高防范意識方能護好財產(chǎn)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