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越來越覺得——買房這件事,是成年人世界里最大的幻覺。你以為攢夠首付、簽了合同、拿到鑰匙,就算是“安身立命”,是人生階段性的勝利。但真正的噩夢,往往從那一刻才剛剛開始。
剛畢業(yè)那幾年,大家都在拼命工作,攢錢、加班、做副業(yè),只為了能早點湊出首付。那個時候,朋友圈里流行的不是旅游打卡,而是曬房貸截圖、曬收樓鑰匙。仿佛只要買了房,就能證明自己真的“在這個城市扎下了根”。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記得我大學(xué)的室友小慧,工作三年攢下幾十萬首付,在父母的幫助下咬牙買了套小兩房。那天她激動得哭了,跟我說:“我終于也有自己的家了?!碑?dāng)時我真心替她高興??蓻]想到,才兩年,她的整個人都變了。
現(xiàn)在的她,眼神里滿是疲憊。工資剛到賬就被房貸和生活費分割得一干二凈,每個月一萬多的房貸,讓她幾乎不敢生病、不敢請假。她笑著說自己是“活著的月光族”,可那笑聲里更多的是無奈。她說:“以前上班是為了生活,現(xiàn)在上班是為了不被銀行收房?!?/p>
她那套房子買在2019年,總價260萬,貸款190萬。原本她覺得只要堅持十幾年,一切都會好起來。但房價跌了、公司裁員了、利率沒降多少,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她經(jīng)常半夜失眠,盯著手機(jī)計算每一筆支出。最怕的不是窮,而是那種“努力了卻看不到出路”的窒息感。
其實,不止她。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shù)都在同一條路上走。
剛工作時想著先努力幾年,再買房。
買房后又想著還貸款,不能辭職。
好不容易穩(wěn)定下來,又開始為孩子、父母、教育、醫(yī)療焦慮。
人生像是被房貸設(shè)定了劇本,你只能照著活。
很多人沒意識到,所謂“買房成功”,其實只是進(jìn)入了更艱難的人生階段。你要開始為那套房子負(fù)責(zé)任,為銀行、為家庭、為生活打工。就像我一個同事說的:“以前沒房,窮得自由?,F(xiàn)在有房,窮得體面。”
我自己也買了房。那種“終于有了自己的家”的喜悅只持續(xù)了短短三個月。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對生活的算計。房貸一萬四,夫妻倆加起來月收入一萬七,還完貸款只剩三千出頭。孩子要上學(xué)、老人要看病、家里各種開銷一堆堆。哪怕是去超市買個水果,都要精打細(xì)算。
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在心里問自己:“我當(dāng)初為什么要買這套房?”
是為了所謂的安全感嗎?可現(xiàn)在的安全感,全被賬單和壓力取代。
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家嗎?可孩子看到的,只有父母的爭吵和焦慮。
現(xiàn)在回頭看,那些沒買房的人,也許才是真的自由。至少他們不用被三十年的貸款綁架,不用每個月看著工資自動消失在銀行賬戶里。
我知道很多人嘴上說“買房是剛需”,可誰又能保證未來三十年都不出事呢?工作穩(wěn)定嗎?行業(yè)會不會被裁員?身體能撐得住嗎?你根本無法預(yù)料??摄y行不會等你,貸款不會少你。
我一個朋友去年斷供了,她說那種滋味就像被掐著脖子活著。她不是不努力,只是撐不下去了。她說自己每天都在害怕——怕失業(yè)、怕意外、怕明天房子被收走。
這就是當(dāng)下很多購房者的真實寫照。我們拼命想抓住一點“穩(wěn)定”,結(jié)果被牢牢鎖死在生活的框架里。
曾經(jīng),我們以為買房就是人生的答案,結(jié)果它成了我們最大的枷鎖。
那些寫在合同里的幾十年貸款,其實也寫下了我們被迫“奮斗”的人生。
有時候我真的想對年輕人說一句:
別把買房當(dāng)成人生成就,那只是另一場更漫長的考驗。
買房,不是終點,而是生活真正的起點——
一個充滿焦慮、壓力和無休止賬單的起點。
而我們,還得假裝堅強(qiáng),告訴自己:
“沒關(guān)系,至少我有個家。”
可心里明白,這個“家”,
從來都不屬于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