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南朝陳宣帝陳頊[chén xū]這個人,真是把權力游戲玩到了“極致”。
當初哥哥病重托付江山,他在病榻前哭得撕心裂肺,說什么都不肯接受皇位。
可誰能想到,僅僅過了兩年,這位"忠臣"就把自己的侄子趕下了皇位。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位皇帝除了會玩權術,生孩子的本事更是“天下第一”。一個人怎么能變得這么快?權力的誘惑到底有多大?
“質(zhì)子”時期埋下的野心
陳頊,本名陳曇頊,他的人生轉(zhuǎn)折得從“侯景之亂”說起。那場動亂平定之后,他和哥哥陳昌被召到江陵,本以為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結果轉(zhuǎn)眼就成了西魏的人質(zhì)。
在異國他鄉(xiāng)當“質(zhì)子”的日子不好過,整天看人臉色行事,吃飯睡覺都得小心翼翼。西魏滅亡后,他們又被北周接收,繼續(xù)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這段經(jīng)歷對陳頊的影響太深了。
在北周的那些年,他眼睜睜看著各路權貴勾心斗角,看著弱者如何被欺凌,也看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手握實權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陳霸先在南方建立陳朝的消息傳來,陳頊心里既激動又焦慮。激動的是終于有了回家的希望,焦慮的是不知道回去后能分到什么位置。
公元559年,陳霸先病逝,陳頊的哥哥陳蒨繼承了皇位,成為陳文帝。
北周看到有機可乘,故意放陳昌回國制造內(nèi)亂。陳昌一回去就鬧騰起來,想要爭奪皇位,結果很快就被陳文帝處理掉了,直接扔進水里淹死。
這件事讓陳頊看清了皇權爭奪的殘酷,也讓他明白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親兄弟在皇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陳文帝把陳頊接回來后,對這個弟弟相當器重。封他做“驃騎將軍”,還讓他擔任揚州刺史,掌管著江南最富庶的地區(qū)。
陳頊拿到這些權力后,表面上勤勤懇懇為國效力,私下里卻在暗暗經(jīng)營自己的勢力。
他籠絡軍中將領,收買朝中大臣,一點一點把自己的人馬安插到關鍵位置。這些動作都做得很隱蔽,陳文帝忙于國事,根本沒察覺到弟弟的小心思。
病榻前的“精彩表演”
陳文帝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到了晚年更是越來越差。眼看著自己命不久矣,他開始考慮身后事。
太子陳伯宗才13歲,根本撐不起這個局面,必須找個靠得住的人來輔佐。陳文帝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自己這個弟弟最合適。
陳頊在朝中威望高,軍隊里有人脈,關鍵是他一直表現(xiàn)得忠心耿耿,從來沒露出過異心。
陳文帝把陳頊叫到床前,握著他的手說要把國家和兒子都托付給他。陳頊聽到這話,立刻跪在地上,眼淚嘩嘩往下流。
他哭著說自己德行不夠,能力有限,實在擔不起這個重任。陳文帝越勸,他越是拒絕,還舉出一大堆理由說明自己不行。
這場戲演得太到位了,陳文帝感動得不行,覺得這個弟弟真是太難得了,有本事卻不貪權,忠誠又謙遜。
滿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大家也都被陳頊的表現(xiàn)打動了。只有一個人看出了門道,那就是輔政大臣劉師知。
劉師知在官場混了幾十年,什么人沒見過。他注意到陳頊雖然表面拒絕,但眼神里閃過的那一絲興奮沒逃過他的眼睛。
劉師知心里明白,這個陳頊不簡單,將來肯定是個“禍害”。
陳伯宗登基后,朝政大權實際上都落在了陳頊手里。這位年僅13歲的小皇帝每天上朝,看著叔叔在下面發(fā)號施令,自己只能乖乖坐在龍椅上當個“擺設”。
陳頊名義上是輔政大臣,實際上已經(jīng)是“太上皇”了。他發(fā)布的政令,小皇帝連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直接就蓋章通過。
權謀中的步步緊逼
陳頊掌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劉師知趕出京城。劉師知是陳文帝留下的老臣,在朝中根基深厚,不除掉他陳頊心里不踏實。
陳頊找了個借口,說劉師知年紀大了該回家享清福,明升暗降把他弄到地方上去了。
劉師知臨走前找到陳伯宗,想提醒這個小皇帝注意防范叔叔,可陳伯宗年紀小,根本聽不懂這些彎彎繞繞的話。
朝中再也沒人能制約陳頊了。他開始大規(guī)模安插親信,把自己的人馬放到各個重要部門。兵部、戶部、禮部,凡是能沾上邊的地方都換成了自己人。
地方上的刺史太守,也一個個被他的心腹取代。整個陳朝的軍政大權,實際上已經(jīng)完全掌握在陳頊手中。
陳伯宗雖然年紀小,但也不傻。他慢慢發(fā)現(xiàn)叔叔對自己越來越不尊重,下面的大臣們也都只聽叔叔的話。
有一次早朝,陳伯宗想要任命一個大臣,結果陳頊當場就反對,說這個人不合適。
陳頊的謀士毛喜看出了主公的心思,找了個機會跟他密談。
毛喜說:"大人現(xiàn)在雖然權傾朝野,但名不正言不順。萬一皇上將來長大了,收回權力怎么辦?到那時候再想反抗,就是出外受制于人了。"這句話點醒了陳頊。
是啊,自己現(xiàn)在雖然大權在握,但畢竟只是個臣子,陳伯宗再過幾年就成年了,到時候肯定要親政。與其等著被清算,不如現(xiàn)在就把事情做絕。
兵變奪位震驚朝野
公元568年,陳頊覺得時機成熟了。于是他調(diào)動了自己掌控的禁軍,把皇宮團團圍住。
陳伯宗正在寢宮休息,突然聽到外面人喊馬嘶,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就看到叔叔帶著一隊士兵闖了進來。
陳頊臉上沒有一絲愧疚,反而帶著一種終于如愿的興奮。他宣布陳伯宗年幼昏庸,不適合做皇帝,從現(xiàn)在起廢黜帝位,改封為“臨海王”。
陳伯宗瞬間癱坐在地,他終于明白,當初病榻前那場感人的拒絕,全都是演戲,這個叔叔從頭到尾就是沖著皇位來的。
第二天一早,陳頊就在太極殿登基稱帝,是為陳宣帝。滿朝文武跪在殿下山呼萬歲,沒有一個人敢說半個“不“字。
陳頊登基后,對陳伯宗倒也沒趕盡殺絕,畢竟是自己的侄子,明面上還要維持點親情。
他把陳伯宗安置在一處僻靜的宅院里,表面上是讓他過清閑日子,實際上就是軟禁起來了。
陳伯宗從此失去了自由,這個可憐的少年,就這樣成了權力斗爭的“犧牲品”。
陳頊當了皇帝后,開始著手治理國家。他確實有些本事,在民生方面做了不少實事。
減輕百姓賦稅,修建水利工程,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些政策讓陳朝的經(jīng)濟有了一定起色。
軍事上,陳頊的運氣就沒那么好了。公元573年,他派大將吳明徹北伐,一開始打得挺順,收復了淮南不少地方。
可惜好景不長,北周那邊滅掉了北齊,騰出手來對付陳朝。兩年后的一場大戰(zhàn),陳朝被打得一敗涂地,吳明徹被俘虜,好不容易收復的淮南又丟了。
這場敗仗讓陳頊很沒面子,他在朝堂上發(fā)了好大一通火,把負責后勤的大臣罵得狗血淋頭。
陳頊最讓后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那超強的生育能力。這位皇帝的后宮妃嬪數(shù)量驚人,幾乎每年都有孩子出生。
據(jù)史書記載他至少有42個兒子和24個女兒,這還只是有名分的,那些沒記載的估計還有不少。
后人稱他為"史上最能生的皇帝",這個稱號一點也不夸張。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獨一份,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在這方面跟他比。
陳頊的身體素質(zhì)確實好得出奇,一直到50多歲還在生孩子。他的后宮管理也很有一套,雖然妃嬪眾多,但井井有條,很少出現(xiàn)爭風吃醋的事。
陳頊在位期間,陳朝的國力雖然算不上強盛,但至少維持了穩(wěn)定。
他用鐵腕手段壓制住了內(nèi)部的反對聲音,對外則采取守勢,不主動挑起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這種策略讓陳朝多存在了一些年頭,雖然最終還是難逃被隋朝滅掉的命運。
陳頊臨終前,把皇位傳給了第17子陳叔寶。這個兒子后來成了陳后主,是個有名的“昏君“,整天沉迷酒色,最后把陳朝搞得亡國了。
陳頊要是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后悔當初那么拼命奪來的江山,最后竟然毀在了自己兒子手里。
陳頊這輩子,把權謀玩得爐火純青,卻也暴露了人性的“丑陋”。
他用“忠誠”的面具騙過了所有人,等時機成熟就露出真面目奪走侄子的皇位。
做了皇帝后,他治國有方,生孩子更是“天下第一”,可這些成就也掩蓋不了他篡位的“污點”。
信息來源:
1. 《陳書·宣帝本紀》,唐代姚思廉著,記載陳頊生平事跡
2. 《南史·陳宗室傳》,唐代李延壽編撰,詳述陳朝皇室成員
3. 《資治通鑒·陳紀》,宋代司馬光著,記錄陳朝歷史大事
4. 《南朝陳史研究》,中華書局出版,現(xiàn)代學者對陳朝歷史的系統(tǒng)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