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
一個家,不僅僅是遮風(fēng)擋雨的住宅,更是安頓靈魂的精神場所。
它藏著一個人的精神長相,預(yù)示著一個家族的興衰福禍。
家的樣子,往往就是你生活的樣子,也是你未來命運的樣子。
1、干凈是標(biāo)配
《朱子家訓(xùn)》有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一個家的面貌,是主人內(nèi)心的映照。
塵垢堆積,往往意味著心氣衰??;窗明幾凈,則彰顯著主人家的自律。
干凈,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精氣神,也是積攢福氣的第一塊基石。
它掃去的不僅是灰塵,更是內(nèi)心的煩擾與惰性,讓清明常駐心間。
東漢名臣陳蕃,年少時便心懷大志,常以天下為念,卻對日常居家的整潔不甚在意。
彼時他獨自居住在一處宅院,屋內(nèi)器物隨意擺放,塵埃堆積,庭院里的雜草也無人清理,整日顯得雜亂無章。
旁人見了,偶爾提點他整理。
他卻總覺得,大丈夫當(dāng)專注于經(jīng)略天下的大事,怎能被打掃屋子這類瑣碎小事牽絆,因此始終不曾放在心上。
一日,父親的好友薛勤前來拜訪。
剛踏入陳蕃的宅院,便見滿眼狼藉,屋內(nèi)更是凌亂不堪。
薛勤看后,并未過多苛責(zé),只是委婉點出:
一個人若連自己居住的小屋都無法打理干凈,任由其雜亂,又怎能期望日后有能力治理好廣闊的天下、應(yīng)對世間繁雜的事務(wù)。
這番話如警鐘般點醒了陳蕃。
他猛然醒悟,小事與大事息息相關(guān),打理居所并非無用之舉。
自此,陳蕃開始注重居家整潔,也在這份轉(zhuǎn)變中,逐漸學(xué)會以細(xì)致之心對待身邊事,為日后成為棟梁之臣埋下了伏筆。
《弟子規(guī)》有言:“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p>
持家之道,首重潔凈。
一個家的干凈里,藏著最直觀的福相。
地凈,心才靜;物潔,人方杰。
這看似是外在的形式,實則是內(nèi)在修為的體現(xiàn)。
它代表著這家人不向困頓低頭的氣節(jié),有著把日子過好的決心與能力。
一個長期保持干凈的家庭,其成員必然心懷敬畏,舉止有度。
這份由外而內(nèi)的修行,是家族綿延最穩(wěn)固的基石。
2、煙火是高配
《一日禪》里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再華麗的廳堂,若沒有炊煙繚繞,也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
廚房的溫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家的幸福程度。
裊裊升起的,不僅是飯菜的香氣,更是生命的暖意。
一個浸潤在煙火氣里的家,才有抵御世事滄桑的韌勁。
古代有戶姜姓人家,丈夫早逝,妻子姜氏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但姜氏從不唉聲嘆氣,反而總在吃飯時給孩子們講積極的故事。
每到傍晚,灶房里總會升起裊裊炊煙,米香飄滿整個小院。
姜氏守在灶邊,不時攪一攪鍋里的粥,待粥煮好,便小心盛進(jìn)四個粗瓷碗。
她先把稠些的粥分給三個孩子,自己端起最后一碗最稀的。
昏黃的油燈下,一家人圍坐在矮桌旁,孩子們捧著碗小口喝著,姜氏就輕聲講些勤勞致富的小故事。
孩子們從不覺苦,反倒盼著這每日的粥飯時刻。
灶火的溫度、粥的香氣,還有母親溫和的話語,都成了刻在孩子們心底的暖。
后來孩子們長大,有的經(jīng)商有的讀書,皆憑樂觀堅韌立足。
當(dāng)年飄著粥香的小院,始終是他們心中最踏實的家的模樣。
《道德經(jīng)》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一個家最深的福氣,往往就藏在鍋碗瓢盆的交響里。
能在柴米油鹽中經(jīng)營出滋味與溫情,便懂得了生活最大的藝術(shù)。
這需要耐心,需要包容,更需要一份甘愿付出的愛。
能將尋常食材化為溫暖,能將平凡日子過出滋味,這便是一個家最深厚的高配。
3、書香是頂配
《格言聯(lián)璧》有言:“數(shù)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一個家族最好的傳承,不是財富,而是書香。
財富可能散盡,權(quán)位終會更迭,但沉淀在書籍中的智慧,卻能穿越時空,福澤后代。
書香,是一個家庭永不枯竭的精神源頭,是真正的頂配。
宋代蘇洵早年雖未專注科舉,卻始終嗜書如命。
他深知讀書之益,待蘇軾、蘇轍幼年時,便傾力打造家中讀書的氛圍。
書房藏書滿架,從經(jīng)史子集到詩文別集,品類頗豐。
每日清晨,蘇洵便攜二子入書房,自己伏案研讀時,也教兄弟倆識字?jǐn)嗑洹?/p>
他不重嚴(yán)苛管教,反倒常與他們圍坐討論詩文義理,遇精妙處便逐字剖析,遇疑惑處則共尋答案。
蘇軾、蘇轍受父親影響,自幼便以書為友,偶得佳句便相互吟誦。
后來蘇洵發(fā)憤科考,更以自身為范,晝夜苦讀。
二子看在眼里,愈發(fā)勤勉,常伴父左右共讀至深夜。
正是這般父教子、兄帶弟的共讀時光,讓讀書成了蘇家日常。
最終,蘇洵與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一門三賢,傳為千古佳話。
作家梁曉聲說過:“最好的家風(fēng),一定是有讀書傳統(tǒng)的家風(fēng)。”
書卷氣,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zhì);書香氣,是一個家最深的內(nèi)涵。
它關(guān)乎的不是一時的顯赫,而是世代的風(fēng)骨與福報。
讀書賦予人獨立的思考能力,涵養(yǎng)溫潤如玉的君子品格。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孩子,長大后不易被浮華所惑,不易被困難所屈。
因為他的精神世界是豐盈而堅固的。
對于家族而言,這是最寶貴的、無法被剝奪的財富。
《禮記?大學(xué)》里講:“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p>
家,是我們一生的港灣,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一個家最好的狀態(tài),無需奢華,無需張揚,只需有干凈的環(huán)境,讓人身心舒暢;
有溫暖的煙火,讓人感受幸福;有濃郁的書香,讓人不斷成長。
能在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容貌必然潔凈,內(nèi)心必然溫暖,精神必然豐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