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很燃,燃爆了。
從小米SU7進入市場以來,這車就一直很熱血,要銷量有銷量、要聲量有聲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么有故事的車老出事故,熱血容易灑出熱的血。
說實話,沒停過。
南通小米車主持刀暴走,安徽三名女孩回天乏術(shù),成都年輕男性被原地封印……
每隔一陣就得折騰一把,動靜一次比一次大,車門一次比一次焊得更死。
當然,小米也委屈,里面車主要么愣頭青的、要么太年輕的、要么搞醉駕拎不清的,都碰上了。
但怎么說呢,這也算是一種精準匹配,因為在定位上來講,小米懟出來的這車,假設(shè)從跑分角度抽象點看,其實有點介乎于鬼火少年和炸街滬爺之間,很討巧地籠絡(luò)了更大基數(shù)年輕用戶群的人心,所以也一下子炸出了不少躁動的駕駛員。
外加小米作為市場鯰魚,它的這套打法,確實也動了不少人的蛋糕,很多雙眼睛盯著呢,所以每次起個輿論風暴都自帶放大效應、動不動被公開處刑。
小米搞東西,有點「力工思維」的意思。
反正就是往上懟,各處摘抄正確答案往上堆,做題家大力出奇跡,喜歡擺參數(shù)、喜歡玩跑分,一招鮮,但是確實管用。
雷軍講“順勢而為”,其實不僅是市場層面的風口,更包含對于基建端的精準洞察——國內(nèi)很長一段時間的工程師規(guī)模紅利、制造業(yè)供應鏈紅利——雷神全吃到了,正是因為有這些暗邏輯托著,小米才有底氣去玩存量市場收割、去搞敢為天下后、去用力工思維一招鮮打天下。
很強,很燃,但是怎么說呢,電子消費和車多少還是有點區(qū)別的,有些玩法它不一定合適。
一個小例子,比如5月份,小米曾經(jīng)推出過一個“排位模式”,就是讓你車主去指定賽道打卡做任務(wù),達標后來幫你解鎖1548匹全馬力。
結(jié)果這波操作被小米車主罵慘了,一個是被指還得氪金才能解鎖功能,一個是馬上一些“代刷”騷操作就冒出來了,后來小米自覺不妥,撤回了這次OTA。
這算是件小事,但背后的邏輯其實挺危險的,就是車這個東西,它并不適合被當成一個大號的智能玩具,用游戲思維代入駕駛場景,很多年輕人思維慣性玩嗨了,那必然很容易就翻車了。
而且,雷軍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其實有點無解。
因為我們都知道,雷神的打法,是個人IP與品牌形象深度捆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雷軍就是小米,小米就是雷軍。
這種共生打法,如果是順風局,那就是流量吃盡,所謂一呼百應,一支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但如果碰上了逆風局,你混在一起沒有設(shè)防火墻,只要任意一端出了些什么問題,那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
所以雷神現(xiàn)在有點尷尬,船大難掉頭,只能繼續(xù)路徑依賴了,搞不了有限責任,只能無限連帶責任。
我們看今年幾次車禍后,雷神形象明顯是受牽連了,手機開個發(fā)布會,以前作為大殺招的共情力,好像作用力也直線下滑了,以往對標個蘋果,大家都是旗幟鮮明揶揄iPhone,這回不靈了,反倒引來各種梗,說你為啥碰瓷17,還特地跳過了16,大家會覺得你說事就說事,老是貼著人家多少有點那啥。
除了死忠粉,大家面對小米,貌似都開始有點比車更難燃了。
反正雷神現(xiàn)在亞歷山大,自從搞了車,好賣是好賣,但就像踏進了雷區(qū),冷不丁哪邊就要炸一下,如履薄冰,而且很明顯,成都這事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后面隔三岔五還得來一下,動不動上個熱搜、沖擊下品牌形象和股價走勢,用車評人的話來講,那就是,這你受得了嗎。
不管怎樣,雷軍和小米都會持續(xù)奮斗,小宇宙還會繼續(xù)燃燒,但有時候也不能火力全開、搞得太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