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余暉
10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fā)了中國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 林永健的文章《 精品是怎樣煉成的 》。
公開資料顯示,林永健1969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 一級演員、中國視協(xié)副主席、電視界職業(yè)道德建設(shè)委員會副主任。 代表作有《 敵后武工隊 》《 喜耕田的故事 》《 我叫王土地 》《 王貴與安娜 》《 黎明之前 》等。
文中提到,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本子要是歪了,任你是“最佳女主角”還是“最佳男主角”,演得越賣力,“撲街”撲得越華麗。什么叫好劇本?我覺得就兩點:“根”要扎得深,“?!币娴谜妗?/p>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家都在追求大流量,創(chuàng)作就是要讓流量從網(wǎng)民的指尖流向觀眾的心尖。很多劇為啥被批評“懸浮”?因為它們是編劇在高星級酒店里喝著咖啡、吃著大餐想象出來的民間疾苦。寫農(nóng)村戲,你得知道化肥多少錢一袋,苞米多少錢一穗,牛肉多少錢一斤;寫都市戲,你得明白年輕人為啥一邊努力一邊又想“躺平”。觀眾不是不喜歡長劇,他們只是不喜歡又長又難看的??;觀眾也不是只愛短劇,他們是愛短劇里那種真實、直給、不廢話的爽感。
現(xiàn)在的觀眾多聰明啊,懸疑劇第一集,兇手一出場,彈幕上飄來幾個字:“一看就是他,拜拜了您吶!”好劇本,得讓觀眾猜不透,但又合情合理。不光是懸疑劇需要“鉤子”,任何好故事都得有個讓人“上鉤”的抓手。好“?!辈辉诙嘈缕妫谟谀懿荒芤话雁^住人心,讓人一邊看一邊想:“后來呢?后來呢?后來他們咋樣了呢?”
文中還提到,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某些頂流演員,排場很大,自帶“編劇團隊”進組,隨時準備給劇本“動手術(shù)”。作為導演,這時候怎么辦?全聽他的?那你這戲就成“明星定制款”了,故事邏輯可能稀碎。這考驗著導演的綜合水平和大局觀,既不能太軟弱,失了藝術(shù)追求,也不能太固執(zhí),聽不進合理化建議。要讓這些所謂大腕明白,戲好了,演員是最大受益者,戲垮了,演員也是責任人。
文中寫道,影視行業(yè)有個陋習,什么火了,立馬一窩蜂去抄。觀眾老吃同一道菜,能不膩嗎?制片人眼光得毒辣,得有點前瞻性,選題時別光看數(shù)據(jù)報告,得多看看社會情緒,看看老百姓真正關(guān)心什么。
用流量明星省心省力,數(shù)據(jù)好看,招商容易,但副作用也不能忽視。選角不能只看粉絲量,要看角色匹配度、演技勝任度、藝德涵養(yǎng)度。觀眾現(xiàn)在反感的是“強行喂飯”——不管合不合適,硬塞給你一個明星;相反,咱們得學會“看戲下菜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