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大都有著認知高的爸媽,在奮力托舉。而底層的孩子身后,卻可能有著情緒易失控、說話沒分寸的爸媽,會時不時地傷害孩子。
雖然不絕對,但做父母的確實要反思:今天的你對孩子說的話,是否有益于孩子?
畢竟,有些話寧愿爛在肚子里,也不能對孩子說出口。
這三句話爸媽不要說,孩子很受傷
▲誅心的話:你對得起我嗎?
誅心的話,真的別說,哪怕是氣憤過頭,也要控制好言語。否則,糟糕的事情一旦發(fā)生,再后悔也來不及了。
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件,一位媽媽經歷了老公的背叛、第三者的挑釁,情緒每天都很崩潰。
媽媽日日以淚洗面,仍然沒能換回來老公的回頭。
她老公轉移財產給了第三者,結果卻遭到對方的拋棄,即便這樣,老公也沒有回頭。
這位媽媽一個人養(yǎng)兒子,天天打三份工,大半夜的才下班回家,滿心就盼著孩子學習好。
可惜,事與愿違,孩子在學校打牌,被老師發(fā)現后,叫來了媽媽。
這事成了壓垮媽媽的最后一棵稻草,媽媽一邊大哭,一邊打罵兒子,她說了很多誅心的話:“你對得起我嗎……”
兒子自知理虧,全程沒有一句反駁的話,旁邊圍觀的學生一直在看,兒子的頭也越低越沉,快垂到了胸口。
雖然班主任老師及時趕來,帶媽媽去了辦公室。但兒子還是悲憤和愧疚交雜,沒有辦法控制,從樓上一躍而下。
兒子就這樣沒了,媽媽每天生活在悔恨中,沒了生活下去的希望,一年后也隨兒子去了。
而那個始作俑者的爸爸,卻在狀告學校,索要賠償。
“惡語傷人六月寒”,子女和父母之間,本是最親近的關系,媽媽對孩子的愛也本是最真摯的愛。
可惜,壞就壞在語言,太過于誅心,孩子脆弱的心靈根本承受不了。
▲當眾侮辱的話:你這孩子,啥也不是!
鄭淵潔說過: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當眾讓他出丑,當著外人的面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一位姐姐成年后,回憶自己嬸子家去世的弟弟,她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弟弟雖然學習不好,但也不至于啥也不是。
他游戲打的好,拿過競賽冠軍;他人長得帥氣,可以長大后當模特;他很聰明,只是不愛學習而已。
弟弟去世前幾年,之所以選擇跟混混們待在一起,跟嬸嬸沒事就在家里家外,損他“啥也不是,長大后肯定沒出息”,有百分百的關系。
如果一個孩子面子全無,又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找回尊嚴,拿不到最親的人的認可。那么,孩子的心里該是多無助、多自卑。
這也怪不著孩子用自暴自棄的方式,對抗家長的惡言惡語了。
▲比較的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有個孩子曾哭訴:“媽媽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我。無論我做什么,媽媽都覺得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p>
有些媽媽爸爸就是喜歡說比較的話,愛在孩子跟前夸獎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努力,多優(yōu)秀!”
說這種話的爸爸媽媽,可能自以為是在鼓勵孩子,希望孩子趕超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
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種比較的話,就像是在用鹽灑在孩子的傷口上一樣,就算孩子堅強、不喊疼,他也會暗自療傷。
因為孩子接收到的語言信息是:媽媽不愛我,喜歡別人家的孩子;爸爸不喜歡我,后悔生養(yǎng)了我。
一些孩子甚至會變得自卑、暴躁,不理爸媽。爸媽呢?可能還搞不清楚,孩子到底為什么這么叛逆,不懂事。
歸根到底,這根源卻在這看似簡單隨意,實則卻很讓孩子受傷的一句話上。
語言是有力量,有溫度的!
語言是有力量,有溫度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人,就朝著那個方向去說孩子。
比如,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懂事、孝順,優(yōu)秀。那么,你就朝著這個方向去夸獎孩子:“媽媽覺得你長大后,肯定像媽媽一樣孝順長輩,工作優(yōu)秀。因為你現在就很努力學習,長大自然差不了?!?/p>
語言的溫度會溫暖孩子的心,語言的力量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卑等負面情緒里走出來。
在爸媽的言語鼓勵下,自信地努力,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成為爸媽想要成為的人。
所以,我們作為爸媽,要學會跟孩子好好說話,管好自己的嘴,非常重要。
這就要求爸媽們自律起來:少說誅心的話、少說損害孩子尊嚴的話,少說比較的話了,而要多說鼓勵孩子的話、夸獎孩子的話、溫暖孩子的話!
互動話題:家長們,你對孩子說的是哪種話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