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記:云霧里的文人與山水絮語
車過廬山索道下站,山間的云霧便裹著松濤的清苦與茶香的溫潤而來 —— 不是攻略里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的刻板標(biāo)簽,是晨霧中含鄱口的云海翻涌,是正午五老峰的石徑險(xiǎn)峻,是午后花徑的詩碑斑駁,是暮色里如琴湖的波光粼粼,是星夜下牯嶺街的燈影搖曳。
五日的漫游像摩挲一塊浸過文人墨香與山泉水汽的老硯,每處景致都不是精心包裝的 “打卡點(diǎn)”,是能觸摸的石痕涼潤、能聞見的草木清香、能聽見的云霧流動(dòng),藏著廬山最本真的人文與自然密碼。
含鄱口:晨霧里的云海與詩痕
廬山的晨霧還沒散,我已跟著攝影老人老陳往含鄱口的望鄱亭走。露水沾濕登山鞋,石階旁的映山紅泛著微光,老陳肩頭的相機(jī)包晃悠悠的:“要趁日出前占機(jī)位,霧水讓云海更綿密,等太陽爬過鄱陽湖,金光灑在云海上,那才是‘吞鄱吐霧’的真模樣。” 他的指尖覆著薄繭,指節(jié)處纏著磨舊的相機(jī)背帶痕跡,那是拍了三十年廬山云海的印記。
晨霧中,含鄱口的石牌坊像浸在牛奶里的剪影,遠(yuǎn)處的鄱陽湖只露出一線灰藍(lán)。老陳忽然停在一塊題刻石前:“你看這‘含鄱口’三個(gè)字,是朱德元帥寫的,筆力沉得像山,卻藏著云海的柔?!?他蹲下身調(diào)整相機(jī)參數(shù),鏡頭對準(zhǔn)云海與山尖的交界:“三年前在這兒拍過‘佛光’,陽光穿過云霧,把人影投在云幕上,周圍還繞著七彩光環(huán),可惜那次你沒趕上。”
霧色漸淡,東方的天際泛起橘紅。老陳拉著我往望鄱亭跑:“快!太陽要出來了!” 話音剛落,一道金光刺破云層,云海瞬間被染成金紅,鄱陽湖的水波像撒了滿地碎鉆。“你看那云,像棉絮似的往山坳里鉆,” 老陳的快門聲不停,“以前李白說‘飛流直下三千尺’,其實(shí)他沒見過含鄱口的云海,不然得再寫首詩。” 不遠(yuǎn)處,幾位游客正對著云海歡呼,聲音混著松濤,像穿過千年的文人贊嘆。
朝陽升起時(shí),老陳教我辨云海層次。近山的云淡如紗,遠(yuǎn)山的云濃如棉,他指著云縫里的山尖:“那是漢陽峰,廬山最高的地方,云海沒遮嚴(yán)實(shí)的時(shí)候,能看見峰頂?shù)臍庀笳??!?亭柱上的舊題刻模糊可見,“民國二十五年,某某游此”,老陳說:“這些字是時(shí)光的腳印,以前文人來這兒,都愛刻字留痕,現(xiàn)在不讓刻了,倒留了干凈的石面給云海當(dāng)背景?!?我摸著冰涼的題刻石,忽然懂了這含鄱口的美 —— 不是 “廬山標(biāo)志性景點(diǎn)” 的頭銜,是云海的柔、題刻的沉、晨光的暖,是廬山人把最壯闊的詩意,藏在了晨霧里的山坳間。
五老峰:正午的石徑與堅(jiān)韌
從含鄱口驅(qū)車半小時(shí),五老峰的石徑已在正午陽光里顯露出險(xiǎn)峻。挑山工老王正坐在二峰的石凳上歇腳,扁擔(dān)上的竹筐裝著礦泉水和方便面,汗珠順著黝黑的臉頰往下淌:“來得巧,日頭最烈時(shí),石徑曬得干爽,好走些,要是趕上下雨,這石頭滑得能摔跟頭?!?他的褲腳沾著泥點(diǎn),鞋底的紋路磨得快平了,那是挑了十五年山貨的印記。
順著 “鯽魚背” 往上爬,石徑窄得只容一人通過,兩側(cè)是百米深的山谷?!斑@‘鯽魚背’是五老峰最險(xiǎn)的地方,你看這石面,像魚背似的中間高兩邊低,” 老王指著石縫里的鐵鏈,“以前沒有這鐵鏈,好多人爬到這兒不敢走,我年輕時(shí)還背過游客過這段路。” 正午的陽光照在巖石上,泛著刺眼的光,老王掏出水壺喝了口:“這水是三疊泉的,比礦泉水甜,我們挑山工都喝這個(gè),解渴。”
登上四峰的觀景臺(tái),五老峰的全貌豁然開朗。五座山峰像五位打坐的老人,巖層的紋路如老人的皺紋,老王說:“這石頭是花崗巖,幾億年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你看那裂縫,是風(fēng)吹日曬裂的,幾百年都沒塌,比鋼筋還結(jié)實(shí)。” 他指著遠(yuǎn)處的三疊泉方向:“從這兒下去到三疊泉,有一千多級(jí)臺(tái)階,我挑著三十斤貨,一個(gè)小時(shí)能下去,游客得走兩個(gè)小時(shí)?!?/p>
午后的風(fēng)穿過山谷,老王帶我看他的 “秘密休息點(diǎn)”—— 一塊凹進(jìn)去的巖石,能遮陰擋雨?!耙郧拔业彩翘羯焦?,他教我‘三步一歇,五步一喘’,別跟山較勁,” 老王掏出干糧啃著,“現(xiàn)在景區(qū)有索道了,挑山工少了,可有些地方索道到不了,還得靠我們挑貨上去?!?不遠(yuǎn)處,幾位游客正扶著鐵鏈爬山,笑聲混著喘息聲,老王笑著喊:“慢點(diǎn)走!山不催!” 我摸著發(fā)燙的巖石,忽然懂了這五老峰的美 —— 不是 “廬山險(xiǎn)峻代表” 的虛名,是石徑的險(xiǎn)、挑山工的韌、山風(fēng)的烈,是廬山人把最質(zhì)樸的堅(jiān)守,藏在了正午的石縫里。
花徑:午后的詩碑與雅韻
從五老峰驅(qū)車四十分鐘,花徑的菊香已在午后陽光里漫溢。文史講解員小李正站在 “白居易草堂” 前翻詩集,手里的《白氏長慶集》翻得卷邊:“來得巧,剛過菊花期,還剩幾株晚菊開著,能給你講講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故事,這是他當(dāng)年寫下《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她的馬尾辮上別著朵干菊花,是早上在花徑撿的。
順著 “花徑湖” 的木棧道往里走,湖邊的桃樹雖沒開花,卻透著蒼勁的生機(jī)?!斑@‘花徑’二字,是白居易親手題的,原碑在宋代丟了,現(xiàn)在這塊是清代翻刻的,” 小李指著湖邊的詩碑,“你看這‘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的就是這兒的氣候,山下四月花謝,山上桃花才開,差著二十天的花期。” 午后的陽光照在 “景白亭” 的匾額上,紅漆雖有些剝落,卻透著雅致,小李說:“這亭子是為了紀(jì)念白居易建的,亭柱上的對聯(lián)‘言游到此花開落,人在其間古今春’,是民國文人寫的,把花徑的意境寫透了?!?/p>
走進(jìn) “白居易草堂”,屋內(nèi)的陳設(shè)按唐代樣式復(fù)原,書桌、油燈、竹椅,透著簡樸的雅。“你看這書桌,是按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里的描述做的,‘木幾一枚,素屏二張’,他在這兒住了五個(gè)月,寫了二十多首詩,” 小李指著墻上的《廬山草堂記》拓片,“‘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就是從這兒來的,以前文人來廬山,都要到草堂來‘打卡’,像現(xiàn)在的粉絲見偶像似的。”
暮色漸濃時(shí),小李帶我看花徑的 “碑林”。幾十塊石碑上刻著歷代文人的廬山詩作,李白、蘇軾、王安石,字跡各異卻都透著對廬山的喜愛,小李說:“去年有個(gè)日本游客,專門來拍李白詩碑,說他們課本里也有李白的廬山詩,想來看看詩人筆下的地方?!蔽颐姳系淖舟E,忽然懂了這花徑的美 —— 不是 “廬山人文景點(diǎn)” 的標(biāo)簽,是菊香的淡、詩碑的雅、文脈的長,是廬山人把最細(xì)膩的詩意,藏在了午后的花影里。
如琴湖:暮色的波光與閑趣
從花徑步行十分鐘,如琴湖的波光已在暮色中泛著柔媚。船工老吳正坐在碼頭的竹椅上抽煙,船槳靠在身邊,竹籃里裝著剛采的野栗子:“來得巧,最后一班游船還沒開,能帶你繞湖一圈,暮色里的如琴湖,像撒了把碎銀,比白天好看?!?他的衣襟沾著湖水,褲腳卷到膝蓋,那是撐了二十年游船的印記。
登上木船時(shí),暮色已把湖面染成淡紫,岸邊的松樹倒映在水里,像水墨畫里的筆觸?!斑@湖以前叫‘西湖’,后來因?yàn)楹叺氖^像琴,改叫‘如琴湖’,” 老吳劃動(dòng)船槳,湖水泛起圈圈漣漪,“你看那座橋,叫‘九曲橋’,走在上面能繞九個(gè)彎,以前情侶都愛走,說走到底能長長久久?!?暮色的陽光斜照在船篷上,老吳指著遠(yuǎn)處的別墅:“那是‘美廬’的方向,不過我們不往那兒去,專心看湖景,湖光山色才是如琴湖的魂?!?/p>
船行至湖中心,老吳停下槳,讓船隨波漂蕩?!澳懵?,這湖水拍船的聲音,像琴彈錯(cuò)了音,卻好聽得很,” 他掏出野栗子遞給我,“這是湖邊的松樹上結(jié)的,比買的甜,以前我兒子總跟著我來采,現(xiàn)在他在山下開了家小飯館,不跟我撐船了?!?不遠(yuǎn)處的岸邊,幾位老人正散步,笑聲混著湖水聲,像暮色里的小調(diào)。
牯嶺街:星夜的燈影與煙火
從如琴湖驅(qū)車二十分鐘,牯嶺街的燈影已在星夜里搖曳。老店主張嬸正站在 “廬山云霧茶” 的柜臺(tái)后包茶葉,竹簍里的茶葉泛著墨綠:“來得巧,剛炒好的秋茶,泡著喝最暖身子,這是牯嶺街的老味道,傳了三代人了?!?她的圍裙沾著茶末,手上的銀鐲子磨得發(fā)亮,那是賣了三十年茶葉的印記。
順著牯嶺街的青石板路往里走,歐式老建筑的燈影婆娑,咖啡館的爵士樂混著茶香漫開?!斑@街是 1905 年建的,以前叫‘牯牛嶺街’,后來簡稱‘牯嶺街’,” 張嬸指著街邊的老郵局,“那是 1914 年的郵局,現(xiàn)在還能寄明信片,好多游客都愛寄一張給自己,說等回來時(shí)看?!?不遠(yuǎn)處的 “老別墅的故事” 展館前,幾位游客正拍照,老建筑的紅屋頂在燈光里格外醒目,張嬸說:“這些別墅以前是外國人住的,現(xiàn)在有的改成了民宿,有的改成了展館,保留著老樣子,讓游客看看以前的牯嶺街。”
星夜的燈光斜照進(jìn)茶葉店,張嬸教我辨茶葉。手指捏著茶葉,葉片上的白毫清晰可見:“這是‘廬山云霧茶’的標(biāo)志,白毫越多,茶越嫩,泡的時(shí)候水溫要 80 度,不然會(huì)燙壞茶葉,” 她給我泡了杯茶,茶湯清亮,入口有股蘭花香,“以前這茶只有山上的人能喝到,現(xiàn)在快遞方便了,全國各地的人都能喝到廬山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