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如果你問大家:“10萬以內最值得買的車是哪輛?”
不少人恐怕都會脫口而出——本田飛度!
理由也很簡單:省油、省心、能裝、耐用,那個價位里幾乎沒有對手。
也正因為如此,飛度曾經(jīng)一度風光無兩,月銷輕松破萬;
甚至在二手市場上都離譜得很——開了三年的車,居然還能賣出接近新車的價格。
但現(xiàn)在呢?
今年6月份的銷售數(shù)據(jù)顯示,這輛神車的銷量只剩252輛了,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
從萬眾矚目到門前冷清,為什么飛度不香了?
到底是它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情!
說到這件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
根本不用分析市場,飛度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沒了”。
說白了,前三代車型確實夠硬:
發(fā)動機省油、空間能打、品質穩(wěn)定,甚至還一度被調侃成“買發(fā)動機送車殼”。
但等到第四代飛度一上來,局面立馬變了。
倒不是動力不行了,也不是平臺拉垮了,而是——入門版減配減得太狠、太離譜!
比如,輪胎從195mm縮水到185mm,后剎車也從盤剎退回鼓剎;
電子手剎和自動駐車全砍,變回機械手剎,連中央扶手都直接取消。
再看看配置表,更是一言難盡:
沒有中控屏,沒有倒車影像,沒有雷達,沒有CarPlay,沒有后雨刷;
連喇叭都“精簡”了——車主形容它像“穿越回了上世紀”。
問題是,它售價還是奔著十萬去的,你說誰受得了?
更要命的是,飛度原本還有“平民超跑”那點精神屬性,結果這一代直接改成了圓潤可愛的風格。
不少本田粉一看就搖頭:“這不是GK5,這是G奶5吧。”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改裝圈的老鐵,干脆棄坑,轉投新能源或者去玩別的車型去了。
不否定這些觀點,但真要說這是它”徹底失寵“的根本原因——其實也不盡然。
因為你去翻翻數(shù)據(jù)就會發(fā)現(xiàn):
飛度在2020年換代后,2021年依然是小型車領域的“頂流”,全年賣了9.6萬多輛,照樣是這個級別的銷量冠軍。
到了2022年,雖然跌了點,但也還有6萬臺左右,勉勉強強還能撐住面子。
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從2023年才開始集中爆發(fā),到了2024年,那簡直可以說是“掉隊式下滑”。
而為什么偏偏是這個時間點?
答案其實很簡單:國產(chǎn)小型純電動車,全面爆發(fā),對飛度形成了合圍之勢。
說白了,2021年前后,在燃油小型車領域可選車型不多:
飛度、Polo等合資車型幾乎壟斷該級別,消費者縱有微詞也“別無他選” 。
然而2022-2023年起,一大批定位相似的國產(chǎn)純電小車密集上市。
例如長城歐拉、吉利幾何/熊貓系列,以及比亞迪海豚、海鷗,五菱宏光MINI EV、繽果等新生代國產(chǎn)小型車。
它們不僅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低,車內空間甚至比飛度還寬敞….
自然而然的,飛度就越來越?jīng)]什么銷量了。
這不是瞎說,我們可以看吉利星愿和本田飛度的內飾對比:
就這種本質性的差異,你說大家怎么可能還會買飛度呢?
當然,站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事其實也不能怪飛度。
因為它的沒落,某種程度上幾乎是“歷史的必然”。
畢竟,在代步小車這一細分市場,燃油車的劣勢太明顯了,可以說一點優(yōu)勢都沒。
你想想,10萬以內的小型燃油車,過去吃的是什么紅利?
一個是“省錢”,一個是“皮實”,還有一個是“保值率”;
但現(xiàn)在呢,電車也有這些優(yōu)勢,甚至更明顯;
關鍵是,牌照好上、城市不限行,油車那點所謂“省心”,根本就不算啥了。
甚至可以這么說:飛度只是“第一個倒下的”,其他燃油神車也快了。
說了這么多,可能有不少人依舊不認可;甚至認為飛度的隕落,那是“中國人不懂車”!
中國人懂不懂車我不知道,但我知道:
大清滅亡后的很長時間里,一群滿清遺老都在心心念念他們的辮子。
如果用1根金條,能幫他們把辮子接上,他們也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掏錢;
沒錢的人,砸鍋賣鐵也湊出來;
雖然我們覺得辮子沒啥用,但那是他們的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