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七年,穎國公傅友德去世,關(guān)于他的死因史官眾說紛紜,一說是被朱元璋賜死,一說是傅友德自殺,那么傅友德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們先從藍玉案說起。
洪武二十六年,涼國公藍玉被朱元璋誅殺,上至功臣勛戚、下至偏裨將吏,都被卷入其中,開國功臣家族經(jīng)過此案,被清洗一空,是為洪武四大案最后一案藍玉案。
藍玉被誅殺固然是因為他囂張跋扈,更重要的是當時太子朱標已經(jīng)去世,皇太孫年幼,而藍玉是朱標之妻常妃的舅舅,既是外戚,又是功臣,再加上藍玉戰(zhàn)功赫赫,位高權(quán)重,朱元璋為了給皇太孫鋪路,解除后顧之憂,就必然要除掉飛揚跋扈的藍玉。
雖然我們不知傅友德與藍玉案是不是有關(guān),但是朱元璋顯然已經(jīng)把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功臣也列入了清算名單,在藍玉被殺前,朱元璋便傳旨命傅友德、馮勝交出兵權(quán),由晉王節(jié)制兵馬出征,馮勝、傅友德、王弼、常昇(常遇春之子)都被要求回京。
在藍玉伏誅后,定遠侯王弼憂心忡忡地對傅友德說道:“上春秋已高,旦夕且盡我輩,奈何?”傅友德此時已經(jīng)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
表面上看傅友德的直接死因是洪武二十五年傅友德向朱元璋索要懷遠縣九頃六十余畝官田才遭到朱元璋猜忌,但這不過是史官曲筆,為朱元璋清算傅友德找一個借口而已。
在藍玉案發(fā)生的洪武二十六年,還在世的國公有李景隆、徐輝祖、常昇、湯和、馮勝、傅友德,其中李景隆和徐輝祖是承襲父爵,而常昇作為藍玉的外甥也被一起誅殺,湯和早已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xiāng),還在領(lǐng)兵的只有馮勝、傅友德。
其中馮勝是周王朱橚的岳父,而傅友德之子傅忠迎娶朱元璋第九女壽春公主,傅友德之女則嫁給了晉王世子朱濟熺,所以傅友德和朱棡也是姻親關(guān)系。
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后,諸王都各懷鬼胎。晉王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能征善戰(zhàn),但是性情驕縱,曾被告發(fā)圖謀不軌,經(jīng)太子朱標說情才沒有被追究,而且晉王世子朱濟熺一直被寄養(yǎng)在南京皇宮中,在朱標死后不久,朱濟熺就被送回到晉王府中。
在藍玉案中,朱棡的岳父謝成被朱元璋列入藍玉同黨誅殺,親家傅友德也在第二年去世,這兩人的死,不得不說是朱元璋給朱棡敲的一記警鐘,警告他不要覬覦大位。
關(guān)于傅友德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爭議,《明史·傅友德傳》中記載傅友德因向朱元璋請?zhí)锉徊录少n死,但比《明史》成書更早的《國榷》中卻記載了傅友德死因的另一種說法:
在藍玉被誅殺后,傅友德一直惶恐不安,在一次宴會中,朱元璋責(zé)備傅友德不敬,要傅友德叫兩個兒子過來,沒想到傅友德竟然直接把兩個兒子的頭砍了,當場自殺身亡。
這個記載雖然有些聳人聽聞,但《名山藏》和《明書》都記載了傅友德是自殺,而朱國楨、王世貞等人卻記載為暴卒,由于明初史料的缺乏,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道傅友德究竟是怎么死的,但傅友德之死是朱元璋為了給皇太孫朱允炆鋪路應(yīng)是無疑的。
在傅友德死后不久,王弼也死了,第二年宋國公馮勝也被賜死了。至此,開國功臣經(jīng)胡惟庸、藍玉兩大案之后,已經(jīng)幸存無幾了,但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隨著秦王、晉王陸續(xù)去世,燕王朱棣已經(jīng)勢大,費盡苦心給皇太孫朱允炆鋪的路,最終還是成了無用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