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是中醫(yī)里很常見的一個病癥,它既可以是病因,也能是最終產(chǎn)物,不僅可以溢于肌表想成瘀斑、紫癜等,同時也能深藏體內,形成阻滯。俗話說,“瘀血一生,百病纏身”,瘀血的危害很大,因為瘀血形成后,往往會在體內停聚不散,除了會影響血液的正常濡養(yǎng),同時也會妨礙新血的生成。瘀血日久,還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病。
瘀血的致病特點有很多,首先,它很容易阻滯氣機的運行,“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血液可以載動氣機運行,中醫(yī)常說“血瘀必兼氣滯”,因此,淤血病癥一旦形成,就必將會加重體內的氣機郁滯;其次,瘀血還會影響血液的運行,無論是瘀血積滯在脈內,還是留積在脈外,均會影響臟腑功能,導致血液運行異常。
那么,瘀血的危害如此之大,我們究竟該如何化解呢?對此,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jīng)給了我們解決辦法,那就是“活血化瘀”,畢竟,“瘀血一去百病消”嘛!在眾多中醫(yī)方劑里,具有這一療效的藥方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流傳至今的千古名方,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個方劑,就同樣具有此效,且出自醫(yī)圣張仲景之手,它就是大黃?(蟄)蟲丸。
大黃?蟲丸出自《金匱要略》,堪稱是千古奇方,能夠打通瘀血的梗阻。對醫(yī)圣張仲景的藥方有所研究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張仲景的大多數(shù)經(jīng)方,所用到的中藥材都并不多,講究藥簡效專,但這個藥方卻并不一樣,此方用到了12味,也是張仲景少見的一個大方子,這12味藥材分別是大黃、黃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藥、干地黃、干漆、虻蟲、水蛭、蠐螬以及?蟲,具有活血消癥、祛瘀生新的作用。
大黃?蟲丸這個方中用到的蟲類藥材比較多,而且張仲景還有一個叫做“抵當湯”的藥方,就是由水蛭、虻蟲、大黃、桃仁等組成,也同樣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由此是蟲類藥,所以常常令人難以下咽,但大黃?蟲丸則不同,將其做成丸劑后,往往會更方便人們服用。
大黃?蟲丸這個藥方主要用于治療和緩解五勞虛極,張仲景說過,“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這里的“五勞”就可以認為是體內五臟的勞損,也可以指“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坐傷筋,久立傷骨”。當五臟和氣血筋骨肉都存在不足,處在虛弱狀態(tài)時,那么體內的氣血就會得到損耗,此時,就像是河道里的水分變少而導致河床出現(xiàn)淤泥一般,而這種瘀血,就是中醫(yī)所說的“干血癥”。
在這個藥方中,虻蟲、水蛭、蠐螬、?蟲都是蟲類藥材,化瘀血的能力很強,在很多藥方里,要想治療或緩解瘀血病癥,幾乎都是用的桃仁,但實際上,蟲類藥的化瘀作用更甚,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以免因用量不當而造成出血下血等癥狀,在這個方劑里,桃仁、虻蟲、水蛭、蠐螬、?蟲共同起到了破血通絡、攻逐血瘀的作用。
而桃仁還可以開宣肺氣,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機暢通了,那么血液也就會運行起來,不僅這樣,方劑里將桃仁和杏仁一起配合,還能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以此來讓瘀血下行,進而順著大便從體內排出。
大黃是這個方劑的君藥,大黃苦寒,瀉下攻積,活血祛瘀,在蟲類藥的配合下,可以增強化瘀的能力。地黃和芍藥滋養(yǎng)陰血,在破血的同時,不會傷及本身的血液;黃芩清熱,由于血瘀過久會很容易在體內形成熱邪,而這個時候,黃芩的作用就可以得以體現(xiàn);甘草在方中依舊起著調和諸藥的作用,同時益氣緩中。在古時,此方一般會用酒水送福,這樣可以增強活血以行藥力。
總的來說,這十二味藥材共同配伍,攻中有補,讓體內的瘀血得以祛除,熱邪得以消散,陰血得以補充,破血而不傷正,是治療“干血癆”的代表方劑,現(xiàn)代諸多疑難雜病,大黃?蟲丸也能隨手而治。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方劑的化瘀能力較強,因此很少有人使用,由于方劑破血祛瘀的藥材較多,雖然有“去病補虛”的能力,但對于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來說,還是要謹慎使用,對于孕婦,也同樣需要禁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