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的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是唆魯和帖尼生的,可從小日子就不一樣,蒙哥一出生,他爹才十七歲,還沒什么名頭,三叔窩闊臺說要帶他養(yǎng)著,其實心里惦記著拖雷的家業(yè),忽必烈五歲那年生下來,兄弟倆就分開了,一別就是十七年,直到拖雷被窩闊臺毒死,蒙哥二十三歲,才帶著弟弟們重聚。
這之后的二十六年,蒙哥和忽必烈成了蒙古帝國最親近的搭檔,蒙哥二十六歲西征的時候,忽必烈在漠南學漢人的東西,兩人一個在外打仗,一個在內(nèi)管事,一起把家族撐起來,蒙哥當上大汗后,讓忽必烈管漢地,還支持他打大理、攻南宋,可最后兩人因為權(quán)力鬧翻了,蒙哥到死都沒原諒弟弟太信漢人那一套,忽必烈被奪了兵權(quán),直到哥哥在釣魚城戰(zhàn)死,兄弟倆也沒能和好。
幼年時分開,是因為有人算計著遺產(chǎn),一步步把人推遠,誰也沒說破,可誰都明白,這背后有賬,有路,有不可回頭的安排。
窩闊臺收養(yǎng)蒙哥,這事沒那么簡單,鐵木真剛走,拖雷接了父業(yè),按蒙古老規(guī)矩,窩闊臺分不到遺產(chǎn),他便把蒙哥領(lǐng)來,想著等拖雷死后,蒙哥能自己把家產(chǎn)讓出來,蒙哥六歲就被送走,忽必烈出生后,拖雷家的男孩們一直沒被祖父當回事,直到拖雷二十八歲當上監(jiān)國,兩兄弟才湊在一起待了幾天,到一二三二年,窩闊臺為了攥緊權(quán)力,毒死了拖雷,逼蒙哥回族里繼承家業(yè),不接,拖雷一家就沒了份兒。
成年蜜月,兩人因為共同的敵人走到一起,短暫地結(jié)成了盟友,日子過得緊繃卻默契,誰也沒提未來,只顧著眼前這一口氣撐下去。
蒙哥當上回族首領(lǐng)后,家里人對他提防得很,母親唆魯和帖尼把真相告訴了兒子們,拖雷是被窩闊臺害死的,蒙哥只是個棋子,這話一出,四個兄弟立刻擰成一股繩,蒙哥在西征時拼得兇,忽必烈在漢地慢慢攢下人馬和糧草,趁汗位空著,他們拉上術(shù)赤家的拔都,一塊兒推蒙哥當了大汗,蒙哥坐上位置后,把漢地交給了忽必烈管,不是光信他,也是為了壓住自家人的火氣,忽必烈天天跟漢人打交道,蒙哥還是守著老規(guī)矩,兩個人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正好補上對方的缺。
權(quán)力開始裂開,文化不一樣,大家心里就多了疑心,話沒說透,事就越想越歪,猜來猜去,信任慢慢就淡了。
忽必烈在漢地推行的政策,慢慢跟蒙哥起了沖突,漢人幕僚勸他改稅制、整軍隊,蒙哥覺得這是背棄祖宗規(guī)矩,1258年蒙哥派人去查忽必烈的賬,發(fā)現(xiàn)他私下練兵,還給漢人減稅,蒙哥覺得這個弟弟已經(jīng)成了大患,直接收了他兵權(quán),忽必烈只好送家人去當人質(zhì),可蒙哥卻說這不過是裝軟弱,不是真臣服,矛盾徹底鬧開了,蒙哥原本打算西征四川時讓他留守,后來戰(zhàn)事不順,臨時改派他去襄陽,其實是想看看他是不是真心聽話,要是蒙哥沒死,這場爭斗只會更狠。
歷史總愛開這種玩笑,他死在戰(zhàn)場上,于是所有沒走完的路,沒說出口的話,沒實現(xiàn)的夢,全都被那一槍停住了,再也沒人能改了。
釣魚城之戰(zhàn)里,蒙哥一死,兄弟和解就沒了指望,忽必烈趕緊北返爭汗位,可從來沒公開說過蒙哥一句壞話,他建了元朝后,也不提兄弟間的那些事,還給蒙哥修了座衣冠冢,史家說,要是蒙哥活著等到南宋滅了,兩人說不定又會為了利益搭把手,忽必烈要蒙古的名分,蒙哥要漢地的糧草和地盤,可權(quán)力這東西一旦亮了刀子,就收不回去了,這對同母兄弟的事,最后成了游牧規(guī)矩和漢地日子撞在一起時,情分和權(quán)勢怎么也擺不平的活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