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又出事了,這次不是菜里有異物,也不是退款扯皮,而是——寫小作文把自己寫崩了。
9月23日,西貝官方公眾號“西貝品味早讀”發(fā)了一篇題為《7歲的毛毛:我以為我再也吃不到西貝了》的文章。
主角是個7歲小孩,從小吃西貝長大,媽媽一句“別去吃了”,他當(dāng)場崩潰大哭,死活要去,還說:“那是我和西貝的約定!”
文章一出,網(wǎng)友直接笑出聲:
“這是廣告還是兒童???”
“西貝咋還搞起‘后媽文學(xué)’了?”
更絕的是,這還不是孤例。
緊接著又連發(fā)幾篇“顧客深情告白”:
有姥爺說“如果連西貝都不信,還能信誰”;
有大哥直接儲值1000塊“撐腰”;
還有小伙子打電話怒懟質(zhì)疑者:“我跟西貝同生死!”
好家伙,一場餐飲風(fēng)波,硬是被西貝整成了“粉絲應(yīng)援現(xiàn)場”??上?,這波“煽情公關(guān)”,還沒熱兩天,全刪了。
這系列文章一出,不少人第一反應(yīng)是:這策劃,太像華與華的風(fēng)格了。
華與華,國內(nèi)知名營銷公司,擅長“洗腦文案”“情感綁架”“口號轟炸”。什么“曬足180天,廚子炒菜香”,什么“老板愛吃,員工愛吃,顧客愛吃”……
邏輯簡單,情緒拉滿,但看多了,味兒有點沖。
而這次西貝的“毛毛哭店長”“顧客儲值表忠心”,簡直就是“華與華模板”套用:用極端案例制造感動,用虛構(gòu)場景營造信任,用集體口號掩蓋問題。
可問題是——消費者不是韭菜,是活人。
你讓一個7歲小孩當(dāng)“品牌代言人”,還寫他“哭著要吃兒童餐”,這不是煽情,是拿孩子當(dāng)工具人。
更離譜的是,那些“同生死”“儲值1000”的顧客,一個比一個像“托兒”。網(wǎng)友直接吐槽:“這劇本,連《家有兒女》都不敢這么寫?!?/p>
刪得干脆,但尷尬全留給了自己。
有趣的是,刪文的同時,西貝推出了“西貝請您吃飯”活動:全國門店,每人送100元代金券,不限張數(shù),下次就能用。
這一招,倒是挺實在。畢竟,比起“小作文”,真金白銀的優(yōu)惠,才是最動聽的情話。
多地門店排起長隊領(lǐng)券,看得出來,很多人還是愿意給西貝機會的。畢竟這么多年,西貝的飯菜、服務(wù)、環(huán)境,在連鎖餐飲里確實算靠譜。
可問題來了——既然你服務(wù)好、品質(zhì)穩(wěn),為啥不直接說“我們自查了,沒問題”?為啥非得編個“毛毛哭西貝”的故事來洗白?
這就像考試考砸了,不反思錯題,反而寫篇作文說“我媽都夸我努力”,能說服誰?
還記得賈國龍那句霸氣宣言嗎?“我誰都不求!第一不求辦事,第二不求顧客來吃飯,因為我們遙遙領(lǐng)先!”
多硬氣,多自信。
可現(xiàn)在呢?
一邊刪煽情文,一邊狂發(fā)代金券——這哪是“不求顧客”?這是跪著求客。
更諷刺的是,當(dāng)初羅永浩只是說“企業(yè)要有態(tài)度”,沒罵西貝產(chǎn)品有問題。
結(jié)果西貝自己這一通操作,反倒坐實了“傲慢”“脫離用戶”的標(biāo)簽。
羅永浩沒捅刀,是西貝自己拿小作文往自己心口戳。
我們?nèi)コ燥?,不是去參加“品牌誓師大會”。不需要小孩哭著表白,不需要大哥儲值撐腰,更不需要“三代同堂”集體朗誦信任宣言。
我們要的很簡單:菜里沒異物,服務(wù)員會道歉,退款別拖半年。你做到了,我們自然愿意來。你做不到,寫一百篇“毛毛的眼淚”,也沒用。
西貝的錯,不在于發(fā)券,而在于以為煽情能代替誠意。以為幾句“同生死”,就能抹掉服務(wù)上的瑕疵。
可現(xiàn)實是——消費者記得住你家的黃饃饃香,也記得住你家刪文章的手速快。
西貝這次翻車,不是因為俞敏洪“奶了一口”,也不是羅永浩“補了一刀”,而是自己把公關(guān)做成了“行為藝術(shù)”。
刪文如刪情,發(fā)券如求和,前腳“遙遙領(lǐng)先”,后腳“請您吃飯”——這落差,比莜面魚魚還彈。
希望西貝真能明白:品牌信任,不是靠“小作文”堆出來的,是靠一盤盤干凈的菜、一句句真誠的“對不起”攢出來的。
下次再想寫“毛毛的故事”,不如先寫寫“怎么讓顧客吃得安心”。畢竟,真正的“約定”,是品質(zhì),不是眼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