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浪街道工會舉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依法維權與調解能力提升系列培訓,通過一系列沉浸式、實戰(zhàn)化的創(chuàng)新課程,為16名工會工作者進行“能力升級”的培訓。
“模擬法庭”來真的 “師徒結對”解難題
與傳統(tǒng)培訓不同,本次活動的“開場秀”便讓人耳目一新。9月4日的開班第一課,沒有照本宣科的冗長理論,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火藥味十足的“模擬仲裁庭”。工會干部們化身職工方、企業(yè)方代表,在“仲裁庭”上據(jù)理力爭。從陳述訴求到舉證質證,整個流程高度仿真,讓參與者在“唇槍舌劍”中深刻理解了勞動爭議仲裁的程序與要點,法治思維和應變能力在實戰(zhàn)中得到首次淬煉。
如果說模擬是演練,那么第二階段的調解實訓則是一場“真刀真槍”的較量。從9月8日到19日,學員們兩人一組,在經驗豐富的駐點調解員和公益律師的“保駕護航”下,直接參與真實案件的調解。“以前學理論總覺得隔一層紗,現(xiàn)在親自上場,如何傾聽、如何溝通、如何尋找平衡點,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學問!”一位參訓學員感慨道。這種“師徒結對”式的跟崗實訓,極大地提升了學員們獨立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
賦能基層 鍛造和諧勞動關系“生力軍”
培訓的收官階段同樣精彩。學員們分批走進真實的勞動爭議仲裁庭,零距離觀摩庭審,感受“三方”角色的互動與博弈。隨后舉行的“調解故事經驗分享會”則將整個培訓推向高潮。會上,資深調解員的金句點評引來陣陣掌聲,學員們更是踴躍分享各自在實戰(zhàn)中的成功案例、棘手難題和獨門技巧?,F(xiàn)場思想碰撞,經驗匯聚,充滿了濃厚的“傳幫帶”氛圍。
據(jù)悉,本次培訓是大浪街道工會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通過“多形式參與、多維度學習、多層次提升”的系列組合拳,有效打破了從“知”到“行”的壁壘。一位街道工會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為基層鍛造一支真正懂法律、善調解、會維權的專業(yè)化隊伍??吹綄W員們滿載而歸,我們相信,他們必將成為構建轄區(qū)和諧勞動關系的中堅力量?!?/p>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陳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