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老板最怕什么?
不是芯片,是下一批磁鋼沒貨。
11月底,歐盟剛跟澳大利亞萊納斯簽了3.2億歐元大單,號稱2024年給歐洲送3000噸稀土氧化物,結果一算賬,只夠全歐盟塞牙縫的12%,而且還得把礦送到中國做分離。
消息一出,德國經(jīng)濟部長哈貝克直接甩臉:再制裁中國稀土,德國汽車先死給你看——180億歐元訂單原地蒸發(fā)。
我蹲車間十年,第一次見采購部集體失眠。
以前稀土漲價,老板罵兩句就掏錢了;現(xiàn)在不是錢的事,是人家賣不賣。
中國8月把鎵鍺卡了脖子,歐盟清單里立馬把稀土企業(yè)劃掉,誰都不敢碰。
更狠的是,國內同行剛傳的新消息:江西那邊的礦用了“無銨開采”,提取率飆到92%,環(huán)保成本還砍四成。
以前老外老拿污染說事,現(xiàn)在好了,技術把話堵死。
專利墻也越砌越高,永磁材料84%的專利攥在中國手里,歐洲想繞,得先發(fā)明新物理。
有人把希望押在瑞典新礦,我查了地圖,那地方冷得狗都不去,環(huán)評加基建,十年算快的。
十年?
電動車都換代三回了。
歐盟內部吵成一鍋粥:法國要囤儲備,東歐嫌貴;德國想松口子,波蘭喊安全。
吵到最后,先建了個“早期預警機制”——翻譯成人話:缺貨提前哭,哭完繼續(xù)買中國的。
數(shù)字最誠實。
今年中國對歐出口稀土量增17%,均價漲23%,人家賣得又少又精,利潤漲31%。
我們這邊呢?
工廠拿到的釹鐵硼磁鋼,比去年一片貴出三成,成本轉給整車,終端價抬五千,消費者轉頭罵車企沒良心。
我算過一筆小賬:一臺驅動電機用1.2公斤釹鐵硼,按新價,光磁鋼就多掏四十歐,歐盟補貼那點錢,一次漲價就全吞回去。
老板拍桌子:技術降本??!
可專利在別人手上,繞開就得換設計,換完得重新認證,認證周期十八個月,市場等得起?
所以別被新聞里“大單”“法案”晃了眼。
真實生產(chǎn)線是:工人等著磁鋼貼轉子,財務等著發(fā)票回款,老板盯著港口到貨。
船一天不到,整條線就得停,停一天虧百萬,誰扛?
稀土這仗早不是賣礦那么簡單,是整條綠色工業(yè)鏈的鑰匙。
中國把鑰匙磨得更亮,歐洲門還沒換鎖。
接下來半年,看歐盟能不能湊出600億歐元真去建全鏈,拿不出,就只能接受“政冷經(jīng)熱”——嘴上硬,訂單照下。
車間有句糙話:誰卡我脖子,我叫誰爸爸。
現(xiàn)在看,這爸爸當定了,除非歐洲自己把礦、把分離、把磁鋼、把電機一口氣全生出來。
生不出來?
那就繼續(xù)熬夜等船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