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5年大阪·關(guān)西世博會閉幕只剩三周,官方宣布游客破2200萬、提前實現(xiàn)收支平衡,由于閉幕在即很多東西不能帶走,各國展館開啟了“清倉模式”,地毯、燭臺、限定福袋往狠里打折,很多扎堆“撿漏”的剁手黨直呼實惠。
上圖是讓人眼紅的“清倉現(xiàn)場”。德國館把價值1萬日元的商品組合塞進“福袋”里,7800日元就能拿下,里頭既有印著館標的帽子,還有能做香腸料理的香料馬郁蘭,每天限量20到25個左右,經(jīng)常一搶而空。
工作人員介紹稱:“在德國這個叫‘驚喜袋’(Wundertüte),也是每年世博會德國館的傳統(tǒng)”。
土庫曼斯坦館更夸張,直接把手工地毯從300萬日元砍到150萬,打了個實打?qū)嵉奈逭?;比利時館更則是將5000到8000日元的燭臺全部半價,很多路過的游客忍不住駐足:“前段時間買紀念品的游客太虧了,買一個的錢,現(xiàn)在能抱倆”。
有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曬單:“早知道閉幕前有這種大減價就不著急買了,之前買的周邊虧了”。
為啥各國館這么“舍得”?說白了是“帶不走也存不下”。多數(shù)展館沒會后銷售渠道,商品運回去運費比售價還貴,還不如低價甩賣回籠點成本。
這種場面不是頭一回見,2005年愛知世博會閉館前,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清倉潮”,算是世博會的“傳統(tǒng)保留節(jié)目”。
而展館敢這么“甩賣”,背后是世博會的“底氣”——今年游客量超出預(yù)期。據(jù)NHK報道,自4月13日開幕以來,累計游客超2200萬,過去兩周每天都有20多萬人進場,官方早早就宣布“提前達到收支平衡點”。更讓人期待的是,按這勢頭,到10月13日閉幕,總游客可能達2500萬,超過2005年愛知世博會的紀錄,成為妥妥的“人氣王”。
為了應(yīng)對人潮,園區(qū)早早就搞了“預(yù)約制”,每天限流入場,現(xiàn)在臨近閉幕,各場館預(yù)約基本全滿。有游客吐槽“搶預(yù)約比搶演唱會的票還難”,但轉(zhuǎn)頭又加入“撿漏大軍”:“好不容易進來,總得帶點東西回去”。這種“又擠又買”的熱鬧,反倒成了閉館前的獨特風(fēng)景。
有意思的是,游客里既有專門來打卡的,也有奔著折扣來的“精明黨”。有人白天排隊看展,下午扎進展館商店比價;還有人拉著行李箱來,專挑大件打折商品——畢竟很多特色商品來自多個國家,平時在店里根本不可能買到也見不到這種低價。
“世博會成了大型折扣市場,這波血賺不虧”。網(wǎng)友調(diào)侃稱。
那么問題來了,下一次世博會,你會參加嗎?會不會專門選擇臨近閉幕式的時候才去“掃貨”呢?
引用來源:《讀賣新聞》、NHK、法新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