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zhí)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明天就要上班了。
感覺這節(jié)過下來,反倒比平時上班還累 。
今天休息一整天都沒有休息過來。
下午我看不少人都轉發(fā)了一個消息,說日本即將當選的女首相“慫了”。
因為這個年年堅持拜鬼的女人,剛剛表態(tài)“今年不再去參拜靖國神社了”。
評論區(qū)里一片歡騰地地譏諷,說這個號稱日本最硬的女人服軟了。
言下之意,好像是取得了某種勝利一樣。
反正是閑聊,我還是和大家講故事吧。
某地,姑且就叫做魯鎮(zhèn)吧。
有一人,似乎叫阿Q。
這個阿Q很厲害,他有一套玄妙的哲學邏輯體系,總能把自己吃的虧都變成勝利。
比如有一天,他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并且痛打了一頓。
打他的人看他縮在地上不敢反抗才心滿意足地走了。
等他們都走遠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
“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于是他也心滿意足得勝的走了。
這個方法就叫“精神勝利法”。
后來人們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總結出這個精神勝利法的核心——想辦法把別人的行為想象成對自己的示弱。
這不很好笑么?
1868年,日本進行明治維新。
但這件事在清朝朝野看來卻無足輕重,并未引起重視。
就算有人把這件事兒報告給了高官們,這些老爺們也是心懷蔑視地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朝令夕改、改變風俗、荒唐無稽的兒戲般的變革。
1874年,日本發(fā)動侵臺戰(zhàn)爭,掠奪清王朝白銀50萬兩,暴露了侵略野心。
但這件事仍然沒有引起清政府高度的警惕。
社會輿論對此也不屑一顧,如《日本雜記》就寫文諷刺日本是“東頭西腳,西腳東頭,不成東西”。
甚至還有人大肆鼓吹征日論,揚言要分分鐘把日本打回幕藩體制。
1876年1月,年僅30歲的日本駐清國特命全權公使森有禮在天津拜訪53歲的李鴻章。
李鴻章很看不起他,諷刺他說:“你們日本模仿歐風,廢棄自己服制,委身于歐洲的制度,豈不是遭人唾棄,羞恥之事?”
在這種氛圍影響下,甲午戰(zhàn)爭前的清廷朝野都充斥著一個聲音:
“好好教訓一下日本”。
即便后來戰(zhàn)爭打響,清軍占盡劣勢。
但一些社會精英和許多媒體也還是輕視日本,。
1894年8月22日,《字林滬報》刊發(fā)《審機》一文提出對日策略:
“清政府海軍應將日軍圍困在朝鮮,然后另派一支勁旅攻取日本。
若日軍回撤,則可尾隨追之而殲滅?!?/strong>
總之,社會輿論對日本極盡諷刺之能事。
甚至有人認為,打敗日本是手拿把掐的事兒。
只要求光緒效仿宋真宗親征契丹而御駕親征——“親統六師,東征日本”,就能一鼓作氣,直搗日本老巢。
這種盲目輕視日本的態(tài)度格外荒唐,就連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都撰文批評:
“這些人真的非常善于意淫,哪怕對著石柱子也能在幻想中達到高潮。”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贅述。
今天的故事講完了。
我就一句話:
千萬不要被這個日本女人給騙了!
她去不去拜鬼其實并不重要。
就算這次不去,也不會改變她對華的根本態(tài)度。
更不要鼓吹她是“慫了”。
“一狼假寐于前”的故事大家不要忘了。
與其洋洋得意嘲諷她,不如好好磨刀,時機成熟了,“暴起,以刀劈狼首,再數刀斃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在對待戰(zhàn)爭問題上,老子說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輕敵。只要輕敵,就可能喪失自己所有的優(yōu)勢。
我不懂軍事,也不懂政治,但我覺得老子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好了,明天就要上班了。
大家早點休息。
晚安嘍~~~
最大的愚蠢是輕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