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世后,我回老家村莊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今年我的職場并不順利,找了兩份工作,最終都無疾而終,最近感覺自己的內心特別疲憊,妻子只是無休止的嘮叨和埋怨,說嫁給我這個沒本事的男人,一輩子也別想過上好日子。
而父母健在的時候,我每次向他們訴說自己的苦惱,他們就會循循善誘,恨不得想把我所有的難處,都扛在自己身上。
但昨天上午,我內心忽然萌發(fā)了一種沖動,想回家老家看看,因為我有太多的積郁需要在故鄉(xiāng)宣泄,我有太多的愁悶需要在故鄉(xiāng)治愈。
于是,我當機立斷,開車三個小時,來到了濟寧鄉(xiāng)下的老家。我內心事先是這樣安排的,先在自己家門口坐一個小時,然后,在當年的老學校坐上半個小時,在村莊里行走一個小時,最后,在父母的墳前坐一個小時。合計三個半小時。
當我到家后,看到陳舊的房屋,想到自己在外漂泊的艱辛,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無助、辛酸的感覺頓時涌上心頭,我突然放聲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肝腸俱斷……
再次重返故土,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村中的長輩們,他們一個個像是熟透的果實一樣,紛紛呱呱墜地,與我父母同齡的鄰居也變得蒼老不堪。
行走在村莊,三十歲以下的人,我已經(jīng)都不認識了。當年,在村里無論走到哪里,我都熟悉的笑臉,如今已難覓蹤影。
往事如煙,記憶中的父母還在,當年,他們忙碌于灶臺燒鍋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然而,如今物是人非,家中空無一人,我無處傾訴滿腹的愁緒。
隔壁的二嬸,拿出當年我母親交給她保管的鑰匙,打開院門的一瞬間,我的淚水忽然噴涌出來。
殘門銹鎖久不開,
灰磚小徑覆干苔,
無名枯草侵滿院,
一股辛酸入喉來。
在房前屋后,我兒時的腳印,似乎依然清晰,可記憶中家的溫暖卻早已蕩然無存。我甚至連打開堂屋的勇氣都沒有了。
我從廚房拿出一個小凳,擦拭去上面的灰塵,然后,坐在門口,追憶著往日的點點滴滴。
外出打工這些年,我的生活并不盡人意,我經(jīng)歷了很多挫折。年近五十了,還租住在城市的房子里,盡管我很努力,但收獲甚微。在最迷茫最無助的日子,我都會回故鄉(xiāng)看看,那里是我積聚力量的地方。
人到中年,唯有故鄉(xiāng)最能治愈心靈,回到老家,內心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心安,似乎自己皺褶的心情,像是被熨過,似乎,再大的難處,再無法承受的不歡,都如雨打風吹而去。
老家的村莊,對我而言,都是一張無法刪除的存儲卡,也是孕育自己生命的母體,那盤涉及自己生命的胎衣,就是我們對家鄉(xiāng)剪不斷理還亂的斑駁記憶。
老家村莊的風景,平淡但耐看,卻最溫暖治愈,是煙火氣,是歸屬感,是回憶,是幸福。
說真的,也只有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我才有可能全然卸下一切的偽裝,在村莊愛撫的懷抱,澄清塵市的污垢,滌凈頭腦的濁念。
在家里的圍墻上,長著不少野生的冬瓜,無人給它們澆水,無人給它們施肥,它們一樣也可以長得如此茁壯。
當年,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母親就會做冬瓜豆子(也叫臭豆子),每每吃飯,盛一碟“冬瓜豆子”,就有一種異香飄散,如再點上幾滴香油,則更有味道了。就著這道小菜,喝紅塊、紅吃饅頭,既香亦甜,大增食欲。
也正是母親巧手制作的“臭豆子”的陪伴,我吃飯有了味道,冬天有了味道,日子也有了味道。
每次回到老家的農村,只要有時間,我總去當年讀書過的老學校那里轉轉。
在這所學校里,我度過了五年的讀書時光。每天早上,這里都會傳來做廣播體操的聲音,校園里經(jīng)濟增長點,特別喧鬧。但后來撤校并校之后,這里便歸于了沉寂。
如今,這所學校已經(jīng)一片荒蕪,每每走在荒草蔓延的校園里,看到一片狼藉的教室,我的思緒都會回到那段童貞無暇的歲月。
只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
這是爺爺和奶奶生前的老屋,這幢房子蓋于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童年的歡樂全部儲存在這幢破舊的老屋里。爺爺特別疼我愛我,小時候,每次出去,他都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但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已經(jīng)成了過去,轉眼,爺爺和奶奶離開我們已經(jīng)20多年了。
時間可以帶走很多東西,但是記憶卻被落下,心靈把她珍藏,我從紛亂的記憶里找出這些碎片,不斷地懷念,因為懷念可以給我?guī)頊嘏?/p>
這里是村里的池塘,我們年少的時候,這里特別熱鬧,婦女在這里洗衣服,孩子在這里洗澡釣魚,但如今,這里已經(jīng)是一片寧靜,再也聽不到任何喧嘩的聲音。
老家的村莊,真是一個很治愈的地方,如果你累了倦了,就到鄉(xiāng)下走走吧,聞聞泥土的清香,赤腳踩踩麥田的松軟,聽聽此起彼伏的鳥鳴,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你就會覺得心情舒緩又溫馨。
曾經(jīng),這里是我最想逃離的地方,如今卻是我最向往的生活。這里,沒有城市的喧鬧與人潮擁擠,只有清新的空氣,和一望無際的麥田,簡單、安然、淳樸、寧靜。
我每次回家,都會到父母的墳前坐上一個小時,因為在這個土堆里,有最愛我的人,也有我最愛的人。
故鄉(xiāng)的黃土養(yǎng)育了一代代人,又埋葬了一代代人?;钪臅r候侍弄黃土,死后被黃土埋葬,變成一個墳墓,然后,土丘越來越小,直到最后消失,不再有人知道你來過!
如今,我坐在父母的墳前,我甚至有種回家的感覺,心里很釋放,也很歡暢。他們躺在那,進入永遠的睡眠,也挺好的,再也不用為世俗的紛紛擾擾,操心受累了。
先前,我每次坐在父母的墳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我回想著他們生前對我的愛,對我的關切,對我的呵護,對我的包容,對我的點點滴滴,似乎我坐在那里,父母就在我身邊未曾離去一樣。
我給父母講述我心中的委屈,我生活的近況、我和妻子的關系,以及讀大學孩子的情況。
我不知道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爺父母,能否聽到我說的話,如果能聽到,那該有多好。
就要離別了,我和二嬸告別,二嬸說已經(jīng)做好了午飯,無論如何也要我吃過飯再走。盛情難卻,在二嬸家里,我吃到了久違的油炸知了猴、冬瓜燉土雞、和死面鍋餅。
飯后,我要走了,二嬸把我送了又送,她說:“乖乖來,你父母不在了,但我們還是你的親人,啥時想家了,就過來看看,下次回來的話,提前給二嬸說,我給燒羊肉湯喝!”
看著他熱忱的樣子,我心里特別特別難受,看到二嬸,我油然想到了離世的母親,當年,每次回家,她都會給我最可口的飯菜,只是,母親不在了。想到這里,我熱淚盈眶。
這樣的小路,是不是特別熟悉,當年我也是從這里離開家鄉(xiāng),到外面闖蕩,但離家容易回家難,村里很多中青年,這一去,就再也沒有了歸期。
不論我們來自哪里,將要到哪里去,“根”永遠在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保存著我們最自然真實的情感。
不必非要等到年老時,才踩著夕陽西下來感受故鄉(xiāng)的溫潤情懷,因為,你想著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也想著你,為何,不能抽空回去看看?
回老家坐坐,不為別的,只為知足那顆疲憊不堪的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