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么,總有少數人說林沖并非宋朝正式軍官,甚至連職業(yè)軍人都算不上,只是從民間外聘的“武術教練”而已。
持這種看法的,肯定是沒看過《宋史》關于教頭、都教頭的記載:“殿前、步軍司兵各置都教頭掌隸教習之事,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大觀元年四月,詔曰:‘其諸軍事藝生疏精熟不同,非獨見將官訓練優(yōu)劣,實亦系教頭能否。’樞密院請委逐路提舉訓練官妙選精熟教頭,二年一替,若能訓練精熟,然后推賞。從之?!?/strong>
高俅當太尉的時候,太尉雖然不太值錢,但畢竟也是高級官員,林沖能跟他搭上關系,說明林沖的地位也相當不低,林沖花一千貫買到寶刀后的想法,說明他跟高俅已經到了“熟不拘禮”的程度:“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guī)追杩矗膊豢蠈⒊鰜?。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p>
筆者曾寫過“高俅就是殿前九帥之一”,也就是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侍衛(wèi)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中的一個,有讀者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高俅相當于“宋朝國防部長”。
高俅當然沒有那么高的級別,如果一定要說誰相當于宋朝國防部長,那也得是兵部尚書或樞密使,如果把趙佶看成老蔣,兵部和樞密院相當于哪個部門就很容易找到了。
高俅這個“殿帥”跟兵部尚書和樞密使還有很大差距,他的具體職務,在《宋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中有明確記載:“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strong>
趙佶治國不行,換年號倒是挺勤,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有點事就改元,弄得亂七八糟,從政和二年九月開始,太尉就不再是三公級別,而變成了高級武將加銜——政和二年之前,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司徒、司空、太尉為三公,那一年后,三師變成三公,太尉就一抓一大把了。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趙佶“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也就是說高俅當殿前司都指揮使、太尉的時候,還沒有享受從一品待遇。
不管怎么說,殿前司都指揮使、太尉高俅都是高級官員:“天子之衛(wèi)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禁兵者,天子之衛(wèi)兵也,殿前、侍衛(wèi)(親軍馬軍、親軍步軍)二司總之?!?/strong>
高俅至少統(tǒng)領著三分之一禁軍,而且是殿前司一把手,也可以說是“九帥之首”,宋朝歷代皇帝對武將都很不信任,即使是趙佶的寵臣高俅,也不能全面掌管京城禁軍(某些重要的地方部隊,也有禁軍番號,比如徽宗崇寧元年九月,荊湖北路增置禁軍,以靖安名;十月,川陜置安遠軍;四年十一月,廣西路置刀牌手三千人,于切要州軍更戍,以寧海名),我們細看《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就會發(fā)現禁軍三衙中,編制最多的侍衛(wèi)親軍步軍,其次為殿前司,第三位侍衛(wèi)親軍馬軍,這可能也跟宋朝缺馬有關。
林沖是教頭還是都教頭,《水滸傳》的描述并不一致,陸謙拍林沖馬屁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卻受誰的氣?”
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是對楊志則是另一種說法:“小人原是開封府人氏,乃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沖的徒弟?!?/p>
這兩種說法綜合起來,我們似乎就可以肯定林沖是都教頭而非一般教頭了,因為分到高俅麾下的都教頭得有上百,而林沖是高俅看中的“幾個”之一。
就連施耐庵也承認,林沖在禁軍中的地位很高,高衙內也得給他三分面子:“高衙內說道:‘林沖,干你甚事,你來多管?’原來高衙內不認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認得時,也沒這場事。見林沖不動手,他發(fā)這話。眾多閑漢見鬧,一齊攏來勸道:‘教頭休怪,衙內不認的,多有沖撞。’”
林沖認識高衙內不奇怪,高衙內也認識林沖,這就有意思了:高衙內雖然囂張,但軍營是進不去的,林沖要不是跟高俅“常來常往”,或者只是個級別極低的武術教練,高衙內怎么會認識他?
種種跡象表明,林沖的級別不低,跟高俅的關系也不錯,事情全壞在陸謙、富安和老都管身上,高俅在陷害林沖之前,也曾猶豫了三秒:“我尋思起來,若為惜林沖一個人時,須送了我孩兒性命,卻怎生是好?”
高俅那樣的惡人,尚且對林沖有一點點“珍惜”,對制使楊志,則是一點好臉色都沒給,罵了一頓就趕了出去,似乎在高俅眼里,林沖要比楊志還重要一些。
其實林沖是什么級別,我們看他剛出場時的打扮就知道了:“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zhàn)袍,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p>
這身打扮,是七品以上武官才可以有的,尤其是那條銀腰帶更是不凡:“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以下升朝官、雖未升朝已賜紫緋、內職諸軍將校,并服紅鞓金涂銀排方。雖升朝著綠者,公服上不得系銀帶,余官服黑銀方團胯及犀角帶?!?/strong>
“升朝著綠”就是臨時享受七品以上待遇穿綠袍而非真七品,那些人是不可以系銀腰帶的,林沖穿綠袍且系銀腰帶,就說明他絕對是在七品以上,但還沒有達到四品,所以沒有金腰帶。
在水滸原著中,林沖并不是不知道白虎節(jié)堂的重要:“這節(jié)堂是商議軍機大事處,如何敢無故輒入,不是禮!”
高俅指責林沖,也不是他不該進來,而是未經召喚而帶刀進入:“林沖,你又無呼喚,安敢輒入白虎節(jié)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著刀,莫非來刺殺下官?”
熟諳官場虛禮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下官”是一名官員跟另一位官員說話時的自謙之稱,并不是高俅比林沖官職低,但是高俅能在林沖面前自稱“下官”,已經可以說明很重要的問題了:高俅對楊志,可是沒有這么客氣!
如果林沖真的地位不低,這里面就有問題了:他為何早些不跟高俅和高衙內把事情說清楚,并請高衙內給自己一點面子?林沖在發(fā)配前才想起休妻“免得高衙內陷害”,是不是太晚了一點?
林沖肯忍氣吞聲,實際還是舍不得已有的“幸福生活”,他跟娘子結婚“已經三載,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面紅面赤,半點相爭”,這里面其實也是大有問題的:林沖燕頷虎須豹頭環(huán)眼陽剛之氣十足,就連胡須稀少的劉備,在年近五旬的情況下還能入川連生劉永、劉理兩個兒子,林沖只有三十多歲,怎么就不行了?
不管林沖未能生兒育女是誰的責任,水滸原著的林沖和娘子都不像正常夫妻,因為按《宋刑統(tǒng)》有規(guī)定,充軍發(fā)配者是可以帶著妻子一起去的,服刑期滿,可以回到原籍,也可以在充軍之地以平民身份開始新的生活,但林沖沒有帶妻子,妻子也沒說跟他一起去。
林沖夫妻的表現都令人費解,清官難斷家務事,咱們只好擱置不提,最后來討論這樣兩個問題,因為熟讀《宋史》和《水滸傳》的讀者是一定能給出準確答案的:林沖是幾品武官?他跟殿前司都指揮使高俅是什么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