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清晨,長江福姜沙水道的薄霧尚未散盡,張家港市境內的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施工現場已響起密集的機械轟鳴。國慶中秋長假的余溫還未完全褪去,中交二航局的建設者們已攀上 300 多米高的主塔作業(yè)平臺,橙色的安全服在晨霧中格外醒目。塔吊將沉重的鋼構件緩緩吊起,精準對接至預定位置,遠處江面上萬噸貨輪鳴笛駛過 —— 這座正在生長的超級工程,正以每天可見的速度,改寫著長江兩岸的時空版圖。
作為國家《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guī)劃(2020-2035 年)》中 2025 年前重點建設的關鍵工程,張靖皋長江大橋自 2022 年 10 月主體工程動工以來,就注定要在世界橋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座貫通蘇州張家港、泰州靖江和南通如皋的超級橋梁,全長約 29.85 公里,其中跨江段長達 7.859 公里,由主跨 2300 米的南航道橋和主跨 1208 米的北航道橋組成。在長江下游這片繁忙的黃金水道上,它不僅要跨越 12.5 米深、擺動范圍達 1890 米的主航道,更要攻克一系列此前無人觸及的技術難關,成為中國橋梁從 “跟跑” 到 “領跑” 的鮮活注腳。
“主跨 2300 米的懸索橋,此前全世界都沒人建過,我們光是設計方案論證就花了整整 3 年。” 中交公規(guī)院副總經理、大橋總設計師王仁貴站在鋼棧橋上,望著正在攀升的主塔感慨道。最初的設計方案從 1780 米主跨起步,歷經無數次推翻重來,最終才確定了如今這個能覆蓋深水航道擺動范圍、兼顧防洪與岸坡守護需求的 2300 米跨徑方案。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后,是對長江水文、地質、通航等數十種復雜因素的精準考量,更是中國橋梁工程師對 “極限” 的勇敢挑戰(zhàn)。
正是這個反復打磨的方案,孕育出六項震撼世界的 “世界之最”。主跨 2300 米的南航道橋當之無愧成為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350 米高的南北主塔相當于 116 層樓高,遠超此前任何懸索橋的索塔高度;4450 米長的主纜采用 2200 兆帕高強度鋼材,足以承受千萬噸級的拉力;南錨碇地連墻基礎長 110 米、寬 75 米、深 83 米,相當于 20 個籃球場大小、28 層樓高,是名副其實的 “地下城堡”;3017 米的連續(xù)鋼箱梁和 3120 毫米的位移量伸縮裝置,同樣刷新了世界紀錄。這些數據并非冰冷的數字,而是中國橋梁工業(yè)實力的直接證明。
“跨徑突破 2000 米后,橋梁建設就進入了‘量變引發(fā)質變’的新階段?!?中交二航局常務副總工程師黃修平的話道出了其中的艱難。當橋梁跨度達到 2300 米,傳統(tǒng)的設計理論和施工經驗已不再適用,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接踵而至,如何將巨大的主纜纜力安全傳遞給地基,成為擺在建設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關。為了攻克這些難題,設計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六項 “世界首創(chuàng)” 技術,硬生生在橋梁建設的 “無人區(qū)” 開辟出一條新路。
自行走滾軸式主索鞍的發(fā)明,堪稱這場技術突圍的點睛之筆。不同于傳統(tǒng)懸索橋主纜與索塔的固定連接,張靖皋大橋的主纜與索塔之間設置了可自由滾動的滾軸結構,通過摩擦系數僅為千分之一的特殊材料,實現主纜纜力的自動平衡?!斑@就像給大橋裝了個‘智能平衡器’,能大幅降低索塔塔底彎矩?!?設計副負責人魏樂永解釋道。這項技術與鋼箱 — 鋼管約束混凝土組合索塔結合,直接減少了 138 根直徑 2.8 米的鉆孔灌注樁,節(jié)省混凝土 15.7 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8 萬噸以上,實現了技術創(chuàng)新與綠色建設的完美融合。
350 米高的主塔建設,考驗的是 “繡花般的精準”。按照施工標準,整座索塔的垂直度偏差不能超過 87 毫米,相當于一個拳頭的寬度,而組成索塔的 30 個節(jié)段,每個節(jié)段的垂直度偏差必須控制在 2 毫米以內,堪比 4 層樓高的建筑允許偏差僅為綠豆大小。最具挑戰(zhàn)性的是南塔首節(jié)段安裝,一節(jié)鋼塔需要同時穿過 166 根錨桿上的細小孔洞,任何一根錨桿偏差都會導致整個安裝失敗。為了確保精準,建設團隊將錨桿水平偏位控制在 2 毫米內,垂直度達到 1/4000,最終實現軸線最大偏差 2 毫米、高程最大偏差 1.5 毫米的奇跡。
如果說主塔是大橋的 “脊梁”,那么錨碇就是它扎根大地的 “腳掌”。張靖皋大橋的南北錨碇,一個是 “地下宮殿”,一個是 “巨無霸沉井”,各自演繹著工程奇跡。南錨碇采用首創(chuàng)的支護轉結構復合地連墻基礎,用 47 個矩形 “口” 字圍成蜂窩狀結構,澆筑 55 萬方混凝土、使用 5.8 萬噸鋼材,用量超過 8 個埃菲爾鐵塔。其 83 米深的地連墻成槽垂直度要求控制在 1/800 以內,相當于在 30 層樓頂用大型設備抓起地面硬幣的難度。而北航道橋北錨碇的沉井基礎更為驚人,長 75 米、寬 70 米、高 57 米,重量相當于 3 艘 “福建號” 航空母艦,要精準下沉至地下 57 米,中心偏位需控制在 50 厘米以內。
“沉井每下沉 1 厘米都可能因地質不均而偏位,30 余萬立方米的取土量容不得半點差錯?!?全國勞動模范、中交一公局項目經理胡風明回憶起那段攻堅歲月,眼神依舊堅定。為了馴服這個 “龐然大物”,他帶領團隊研發(fā) “沉井 5D 智能建造系統(tǒng)”,在沉井內布設 220 余個傳感器,通過智能算法實時預測下沉趨勢。
在最緊張的下沉階段,胡風明把辦公室搬到了工地集裝箱,24 小時值守現場。歷經兩年多鏖戰(zhàn),這個 “地下巨無霸” 最終以 1.6 厘米的中心偏位精準到位,創(chuàng)造了同類工程的國際領先水平,捧回 “天工杯” 金獎等多項榮譽。胡風明常說:“每一座大橋都是寫給時代的情書,我們要用匠心去書寫?!?這句樸實的話語,正是萬千建設者的心聲。
科技創(chuàng)新的力量不僅體現在宏觀結構上,更滲透在施工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為了確保大橋建設全程可控,項目專門成立了施工及運營期監(jiān)控監(jiān)測中心,運用高精度 GNSS 技術、5G 云共享數據平臺等手段,實現從錨碇基礎到上部結構的全周期監(jiān)測?!拔覀冊谒魉⒅骼|等關鍵部位布設了上千個傳感器,能實時采集風速、溫度、結構應力等數據。” 監(jiān)控中心現場負責人耍荊荊介紹,這些數據通過無線傳輸技術直達監(jiān)測中心,經過智能分析后為施工優(yōu)化提供依據,就像給大橋裝上了 “智慧大腦”。而首創(chuàng)的全橋一體化智能防腐體系和智能感知可更換錨固體系,更將保障大橋在未來百年運營中始終保持健康狀態(tài)。
在這場與極限的較量中,建設者們還要面對自然的考驗。長江下游的 “汛期反枯” 極端天氣、河道泥沙淤積、復雜地質條件,都給施工帶來了不確定性。南航道橋南塔雖不在深水區(qū),但汛期水位暴漲暴落可能影響基礎穩(wěn)定性;北錨碇施工區(qū)域的軟土地基,如同 “豆腐” 般難以承載巨大重量。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施工團隊提前建立水文地質監(jiān)測模型,制定多套應急預案,在 2024 年汛期來臨前完成錨碇基礎施工,用周密的準備抵御自然風險。同時,他們嚴格落實生態(tài)保護要求,在施工區(qū)域設置泥漿回收系統(tǒng),避免污染長江水體,實現了工程建設與生態(tài)保護的協(xié)同推進。
這座超級工程的價值,遠不止于 “世界之最” 的頭銜。作為長三角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和長江經濟帶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支撐,張靖皋大橋的建設將徹底改寫區(qū)域交通格局。目前,從南通到蘇州最便捷的路線是經蘇通大橋或滬蘇通長江大橋,高峰時段常常擁堵不堪。大橋建成后,將成為張家港與如皋之間的最便捷通道,僅需 4 分鐘就能實現長江南北跨越,有效緩解周邊三座大橋的交通壓力。對于物流企業(yè)而言,這意味著跨江運輸時間大幅縮短,物流成本顯著降低,資源要素的跨區(qū)域流動將更加順暢。
“大橋通車后,我們的原材料運輸時間能減少 2 小時,一年節(jié)省的物流成本就有近百萬元?!?張家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è)的負責人早已對大橋滿懷期待。這種期待并非個例,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始終是關鍵驅動力。張靖皋大橋將串聯(lián)起滬陜、滬武兩條高速公路,進一步完善區(qū)域路網布局,拉近蘇州、南通、泰州三市的時空距離,推動形成 “一小時經濟圈”,為高水平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站在 2025 年的時間節(jié)點回望,張靖皋大橋已從三年前的奠基儀式走到如今的主塔突破 300 米、錨碇進入收尾階段。北錨碇預計 2026 年年中完成,主纜架設即將提上日程,2028 年 10 月通車的目標正在一步步靠近。在這個過程中,建設者們用智慧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用汗水澆筑起一座又一座里程碑,更用創(chuàng)新精神定義了世界橋梁建設的新高度。
夕陽西下,長江水面波光粼粼,300 多米高的主塔在余暉中勾勒出雄偉的輪廓。施工現場的燈光漸次亮起,與江面上的航標燈交相輝映。此刻堅守在崗位上的建設者們或許不曾多想,他們手中的每一顆螺栓、澆筑的每一方混凝土,都在構筑著長三角的未來圖景。當多年后人們駕車駛過這座大橋,4 分鐘的輕松跨越背后,是一群人用青春與匠心書寫的傳奇。
張靖皋長江大橋的故事,是中國橋梁建設者敢于突破 “無人區(qū)” 的勇氣之歌,是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縮影,更是國家戰(zhàn)略在長江之畔的具體實踐。這座橫跨長江的超級工程,不僅連接著江南江北的地理空間,更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夢想與現實。當它最終巍然屹立于長江之上,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力量的最佳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