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下中農(nóng)怎么看知青?
潘 亮
(廈大生物系78級)
在當今知青題材的作品中,對上山下鄉(xiāng)這場歷史大潮中的另一主角——“貧下中農(nóng)”(第二故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記敘偏少。當年的貧下中農(nóng),無疑也是這場歷史事件的親身經(jīng)歷者。以下是近年來與第二故鄉(xiāng)鄉(xiāng)親(順昌仁壽及相關人員)往來中的某些片段實錄……
福州知青占有了回鄉(xiāng)青年的機遇
吳某、蘇某(順昌仁壽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
我們上白村一下子來了五十多個福州知青。表面上看,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大部分知青表現(xiàn)也不錯,與農(nóng)民的關系也融洽,但實際上,他們占有了許許多多原本屬于我們農(nóng)村青年的機會。
招工、招生、征兵、提干等,大多數(shù)改變人生的好機會都被知青占了,我們這些本鄉(xiāng)本土、念完中學就回鄉(xiāng)的青年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回鄉(xiāng)農(nóng)民”。就連原本屬于我們的長得清楚些的小姑娘,也可能跟這些城里學生飛走了。
【1976年初春閩北大雪封山。左起2、3、5是福州知青,1、4、6是本地女青年】
說實在的,有時內心很是苦悶和失落。他們理應都回到省城去,政府本不應派這么多省城學生下來與我們農(nóng)村人爭土地、爭口糧、爭工分、爭機會,更可氣的是把我們原本是家鄉(xiāng)驕傲的回鄉(xiāng)青年的機會都占有了,連小姑娘也拐走了。(注:仁壽公社的福州知青與當?shù)亍靶》肌背捎H雖然只有兩對,雖然不多,但影響很大。)但這些話當時我們農(nóng)村人都不敢公開說出來,害怕會被扣上“破壞上山下鄉(xiāng)”的帽子,會遭大難。
對學生的錯誤要“寬容一些”
雷天長(原仁壽公社上白大隊書記,已故):
對學生犯了錯誤要“寬容一些”(當時基層干部習慣上將福州知青統(tǒng)稱為“學生”)。雷書記1975年與部分知青同在二隊勞動,他常說這句話。因為知青與當?shù)剞r(nóng)民爭水源、爭工分,偷雞摸狗,打架斗毆等事都要告到他那里,絕大部分由他出面來處理。事情如果鬧大了,驚動了公社或縣里,也要由他出面配合上級來處理,因此他的意見在當時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基本上代表了當?shù)刎毾轮修r(nóng)對知青的意見。他對福州知青的“寬容”態(tài)度,迄今仍常常被知青們在聚會時提起,盡管他已去世多年了。
比如,有位知青,勞動表現(xiàn)很好,還擔任了生產(chǎn)隊副隊長,但因家庭出身問題,多次招工、招生都提不上名。當1975年某一縣辦工廠來招工時,他擔心又被刷下來,提一把亮晃晃的殺豬刀來到雷書記家,要求這次一定要推薦他,否則就要對雷書記的家人采取“行動”。雷書記耐心勸阻了他的“盲動”;后來確實積極推薦,使這位知青那年被招了工。
【趕墟歸來,上白大隊1969年知青。同九光輝提供】
另一老知青,竟然看上了一位剛嫁到村里來的外地新娘,并將“情書”投放到新娘閨房中,被其公公偶然拾到,但老人不識字,有些懷疑,就將信交給雷書記。雷書記并未聲張,做了“冷處理”。當天晚上約這位知青到他家吃飯,然后擇僻靜處嚴肅批評了這位知青的“錯誤”,并當他面燒了那封“罪證”。要知道,在那年月,知青要是犯上這種極其麻煩的“生活作風錯誤”,很可能“身敗名裂”,會影響一生命運。
(注:雖然當?shù)孛耧L較為“淳樸型的開放”,農(nóng)民間這種“風流故事”也發(fā)生不少,但并沒象有些地方那樣看得那么重,而僅僅作為辛苦勞動期間的笑談,農(nóng)民們把遇到此類事稱為“看電影”。)
謝謝知青,否則我只能在家等死
吳土生(原上白二隊生產(chǎn)隊長,已故。2004年順昌竹文化節(jié)期間有知青到他家探訪):
你們這些學生哥,當年勞動功夫太差,體力也不行,但能在我們這里偏僻農(nóng)村安心生活下來也是不容易。那時候我真有點看不起你們。我現(xiàn)在得了大病(注:2004年,在家里得了肺心病),走不動了,喘不過氣,看不起病,只能開些土藥方隨便吃吃。家里一大堆桔子賣不出去,又只有一個兒子,勞力少,房屋破舊,沒辦法了,只能在家等死,嘆息。
(注:知青推薦他到福州做全面診療,但因經(jīng)濟困難無法成行。后經(jīng)知青向農(nóng)工黨下派掛職的董美斌副縣長反映,他帶頭捐助300元,并發(fā)動縣機關干部捐助??h里很快派醫(yī)生上門給他看了病,并給些幫助。后來,他托來福州的人向知青傳話:謝謝福州知青這么關心我!謝謝?。?/p>
他把我當“肝膽兄弟”
卻偷了我的鴨子
羅某(村民):
福州知青大部分表現(xiàn)還可以,但有些人偷雞摸狗偷青菜。有一次把我家老母雞偷了,弟妹們就靠賣點雞蛋念書,雞丟了,一家人都氣哭了,當時真的很恨。除了本地知青,外面的知青也會來村里偷雞鴨。
羅某某(大干公社羅坊村民):
1969年,隔壁大隊一位知青稱我做“肝膽兄弟”,每次趕墟都到我家歇腳。有一次他在村口偷一只大番鴨來到我家,卻騙我說是墟市上買的,在我家宰殺后煮了一大鍋。
吃到傍晚,我老婆回來后大喊家里大番鴨母不見了,莫不是被哪個短命的給偷了?這時我才醒過來,發(fā)現(xiàn)正在吃的鴨子可能正是自己的。那知青也極其狼狽,承認在外面偷了鴨子,但沒想到是我的,他掏出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要賠給我,急急忙忙從后門溜了。為了這事,老婆罵了我十幾天。這件事已過去三十幾年了,想起來,還是又好氣又好笑。
我把她們當親姐妹看待
【順昌大干羅坊,1969年插隊的福州19中知青,中排右2是作者三姐】
蘇某(上白村大嬸):
1974年,我剛到上白來不久,公社安排兩個女知青住在我家里。她們早出晚歸,在耕山隊勞動,我把她們當親姐妹看待,在生活上盡量照顧她們,有時淋了雨回來,我便趕緊打熱水,燒姜湯。她們也待我很好,我們相處很好。她們真的很好,現(xiàn)在不知道變得怎樣了,有時很想念她們,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樣的(流淚,抽泣……)。
知青差點把我兒子弄丟了
陳松田(順昌縣政協(xié)干部):
1975年,我在仁壽公社工作,福州知青把我兒子帶到福州玩。在西湖公園里,他們只顧自己談天,小孩卻跑丟了,他們找了整整一下午,直到晚上7點多才在附近派出所里找到,把他們嚇得夠嗆。
1995年以來,順昌縣要開展知青聯(lián)誼活動,交由政協(xié)出面溝通、聯(lián)系,為此順昌政協(xié)動用很大力量。我和林炳秋主席等幾位縣政協(xié)領導曾經(jīng)駐扎在順昌駐榕辦,先尋找原各公社知青中的一小部分作為聯(lián)系人,逐步擴大,理出名單,整理抄錄這些名單有時忙到大半夜。這項工作成為我們退休前一項難忘的特殊任務。
老父親故意把菜洗干凈
放在院子里讓學生拿去吃
吳某(雙溪鎮(zhèn)人武干部,復員軍人):
我家在上白村路口,成為村里的臨時停車點,知青們來來往往,都要在我家門口等車,嘻嘻哈哈,很是熱鬧。我老父親當時已70歲不能下地了,在家種菜。他常常把菜洗干凈故意放在門內的院子里,送給知青。
為什么要這樣做,家里人都不太理解。有的知青取了菜會主動放點錢。我母親性格比較開朗,也很贊同老父親的做法,曾經(jīng)對我們說,這些學生從福州那么遠來,不會種菜,我們有多余就給他們些也沒關系的。(注:正是無數(shù)善良的父老鄉(xiāng)親陪伴我們度過那個年代。)
【福州知青插隊順昌40周年紀念活動聯(lián)絡員,后右3作者】
知青永遠是朋友
丁某(上白村民,攜在福州工作的兒子及另一桂溪村張姓村民,2006年4月初,在福州西二環(huán)他開的小餐館里):
你們這些學生當時很年輕,做些錯事,當時我們也很恨,現(xiàn)在想來,可以理解。你們都很不錯,這些年幫助村里做了不少事,有些人通過你們在福州找到了工作,還成了家,在當?shù)赜绊懞艽?。幫村里通電話,出了很大力,村里專門立了功德碑。
【右上白村干部,中作者,左仁壽村知青】
上白村1999年還未通電話,大家心里很著急,四處奔走,在你們幫助下,出錢出力,花費十幾萬,才從仁壽拉線四公里多,安上電話,村民十分感激,特于2000年7月1日立碑紀念。
當?shù)仉娦牌髽I(yè)為我們電話開通了“業(yè)務彩鈴”,凡打入仁壽的電話都能聽到“這里是著名桔鄉(xiāng)仁壽……”,一段廣告語,銷售信息不斷傳到四面八方,吸引各地客商過來。銷路通了,手里有錢了,要求裝電話的人也多了,需要打電話的人也多了,大家的心情也比以前好了。
在救災救難,捐資助學,幫扶貧困,看病就醫(yī),幫助來福州打工,找店面,租房子,等等方面,知青都出了力,幫了忙,我們都很感激,知青永遠是朋友。
作者注:本文原名為《貧下中農(nóng)話“知青”》,載于《知青桑梓》一書,2008年由福建省順昌縣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編輯印行。
2025、09、22
作者簡介
潘亮,1959年1月生于福州,1975年8月從福三中高中畢業(yè),到順昌縣仁壽公社上白大隊第二生產(chǎn)隊插隊。1978年從上白大隊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yè)后在福建省衛(wèi)生防疫站工作。2003年單位改制,在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