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到廣西旅游,很多人應(yīng)該會馬上想到桂林的山水、陽朔的西街、北海的銀灘——這些熱門目的地憑借標(biāo)志性風(fēng)光,常年占據(jù)廣西旅游榜單。可實際上,在廣西賀州昭平縣的群山深處,還藏著這么一座能讓人“慢下來”的著名千年古鎮(zhèn):黃姚古鎮(zhèn)。它發(fā)祥于宋朝,興盛于明清,被喀斯特峰叢環(huán)抱,青石板路蜿蜒穿過3.2平方公里的古村,如今雖已是國家5A級景區(qū),卻仍保留著最鮮活的市井氣息,時光仿佛在這里按下了“慢放鍵”。
第一次去黃姚古鎮(zhèn),從賀州市區(qū)驅(qū)車僅一小時左右,沿途的風(fēng)景逐漸從城市街景變成喀斯特峰林:孤峰如筍般從田野間拔起,云霧纏繞在山腰,溪水繞著稻田流淌,讓人忍不住感嘆“原來廣西不止桂林有好山好水”。抵達古鎮(zhèn)入口,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刻著“黃姚古鎮(zhèn)”的青石牌坊,背后是層層疊疊的馬頭墻,黛瓦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沒有過度商業(yè)化的喧囂,只有風(fēng)吹過樹葉的沙沙聲。
走進古鎮(zhèn),才算真正讀懂“千年古鎮(zhèn)”的韻味。腳下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縫隙里長著青苔,每一塊石板都像在訴說過往;兩旁的明清建筑多是磚木結(jié)構(gòu),山墻線條流暢,窗戶上的木雕花紋雖有些斑駁,卻仍能看出當(dāng)年的精致。最讓人驚喜的是“帶龍橋”,這座建于明代的石拱橋橫跨姚江,橋身爬滿藤蔓,橋下的溪水清澈見底,偶爾有村民撐著竹筏飄過,畫面像極了水墨畫。當(dāng)?shù)叵驅(qū)дf:“黃姚古鎮(zhèn)以前是桂粵湘的商貿(mào)要道,帶龍橋就是當(dāng)年商人歇腳、卸貨的地方,現(xiàn)在還能看到橋邊的老碼頭遺址?!?/p>
黃姚古鎮(zhèn)的“生活氣息”,或許比景點更動人。在“安樂街”的一家老茶館里,70多歲的奶奶正用古法煮油茶:先把茶葉、生姜、大蒜放進鐵鍋里翻炒,待茶香四溢,再加入山泉水煮沸,最后濾出茶湯,配上炒米、花生、油果,一碗下肚,暖胃又提神。奶奶笑著說:“這油茶是我們黃姚人的日常,早上喝一碗,干活才有勁,你們外來的游客,嘗嘗就知道有多香。”茶館隔壁是一家手工辣椒醬店,老板是一對年輕夫妻,他們用當(dāng)?shù)氐男∶桌薄ⅫS姚豆豉做原料,每天現(xiàn)熬現(xiàn)賣,玻璃瓶上貼著手寫的“黃姚味道”,不少游客買了帶回家當(dāng)伴手禮。
傍晚的黃姚古鎮(zhèn),更是美得讓人沉醉。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馬頭墻上,把建筑染成暖黃色;姚江面上波光粼粼,倒映著古鎮(zhèn)的輪廓;村民們開始準備晚飯,炊煙從屋頂升起,混著飯菜的香氣飄滿街;孩子們在巷子里追逐打鬧,笑聲清脆,偶爾有老人坐在自家門口搖著蒲扇,與鄰居閑聊家常。此時的古鎮(zhèn),沒有白天的游客喧囂,只有最本真的生活模樣,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想把這份寧靜多留一會兒。
如今的黃姚古鎮(zhèn),雖已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卻沒有失去“初心”。黃姚古鎮(zhèn)里沒有過度商業(yè)化的網(wǎng)紅店鋪,更多的是村民開的小館子、手工作坊;沒有刻意打造的“網(wǎng)紅打卡點”,卻處處是能讓人駐足的風(fēng)景——可能是一棵百年古榕,可能是一汪清冽的古井,也可能是一段斑駁的磚墻。有位來自深圳的游客說:“在大城市待久了,總覺得心里慌,來黃姚古鎮(zhèn)住了兩天,每天跟著村民喝油茶、逛古巷、看日落,感覺整個人都靜下來了,這才是旅游該有的樣子啊!”
如果你下次再去廣西旅游,不妨繞開擁擠的熱門景點,來黃姚古鎮(zhèn)走一走。在青石板路上慢慢逛,感受明清建筑的韻味;在姚江邊坐一坐,看竹筏悠悠飄過;再喝一碗當(dāng)?shù)氐挠筒?,嘗一口黃姚豆豉蒸排骨,感受這座千年古鎮(zhèn)的慢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黃姚古鎮(zhèn)的魅力,不在于有多驚艷的風(fēng)光,而在于它能讓人暫時拋開煩惱,找回生活的本真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