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忍心讓初一的孩子就去住校?”
前段時間和一個外地來廣州出差的朋友聚會,我們倆孩子同齡,難免聊到“上初中去哪讀”這個話題。
我隨口說:“我家Joshua住校了,現在每周回來一天左右?!?/p>
朋友整個人當場震驚:“你怎么狠得下心來,讓Joshua初一就去住校?”
朋友的表情,讓我感覺她像聽到什么驚天大新聞一樣。
我愣了幾秒,只能結結巴巴地解釋:
“啊……其實他們學校校風挺好的,雖然住校原本不在計劃里,但真上了之后,也沒想象的那么可怕。Joshua適應得還不錯?!?/p>
她見我有點被嚇到,也意識到不妥,趕緊補充解釋道:
“對不起我太激動了,我只是太震驚了!我們那邊很少孩子初中住校,不過廣州是不是挺常見的?”
聽完朋友的話,我也瞬間理解了她的激動。
一開始我其實也沒做好讓Joshua住宿的準備,可生活總有出人意料的時候,或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緣分天注定。
不過朋友也是啟發(fā)了我另一層思考。
確實好像不少廣州的初中都有住校的安排,“住宿生”在廣州不少學校里,確實并不算稀罕。
所以我也就跟朋友即興聊起了我所了解到的,廣州這邊的幾種中學住宿模式。
今天也都記錄在這里,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城市的姐妹也跟廣州類似的,也歡迎在評論區(qū)里聊聊天談一談啊。
在廣州,我了解到的情況,大體如下:
1. 比例最多的,當然還是走讀制啦。
廣州的絕大多數公立學校還是以走讀為主。
無論是統(tǒng)籌、搖號還是直升,學校都會優(yōu)先考慮“就近入學”原則,家庭住所與學校之間一般在40分鐘車程以內。
哪怕是市里頂尖的名校,如果宿位有限,也會統(tǒng)一安排走讀制。比如省實(初中部)那么好的中學,初中部還是以走讀為主。
但床位足夠的,也是會盡可能提供寄宿制。
省實系中學的住宿走讀一覽表
同樣,私立/民辦學校的走讀情況也不少見,整體來說,有條件的會加設住宿位,主要還是看學校的面積、配套設施等硬件條件。
越秀區(qū)民辦學校住宿情況
此外,部分重點班、特長班或競賽班,會根據宿位條件,優(yōu)先安排部分學生住宿。
廣州部分公立學校住宿表
當然,哪怕是住宿制的學校,如果家庭實在無法接受住宿,也是可以申請走讀的,但一般要求“一刀切”,要么全住宿,要么全走讀,不能一邊住一邊回。
這既是出于管理需要,也是為了保持學生作息的一致性。
我家為什么最終選擇了住宿?
Joshua屬于“有特殊訓練需求”的學生,他初中選擇了走“信息學競賽”這條賽道,正式成為一名信競生。
入校前我們就知道學校針對競賽生是統(tǒng)一住宿制的,但在正式確認前,學校還是給了家長“緩沖期”,讓我們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寄宿。
我們也是來回開了好幾次家庭會議,但確實,權衡來權衡去,走讀還是挺為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距離太遠了。
學校在城的另一頭,單程就要一個小時,還是在“不堵車”的理想狀態(tài)下,掐著時鐘算一算就不太現實……
想想看,如果走讀的話,
晚上九點半下晚自習,十點半到家,洗漱完都十一點了。
早上七點前得到校,Joshua就得六點出門,那要幾點起床?
偶爾這樣還行,但天天如此,身體怎么可能吃得消呢?
后來我們趁周末也模擬了幾次上下學,讓他體驗了一下走讀生往返通勤的費用和時間。
來回兩次后,Joshua也就打消了“通勤”的想法,因為身體真的會吃不消。
當然,也不是沒有想過在學校附近租房住,但問題是,家里還有個小學五年級的Eric。
兩所學校相距二十多公里,無論選哪邊都很難兼顧另一邊,所以也只能做一個相對折中的安排。
以“健康第一”為原則,那肯定還是Joshua住宿是目前的最優(yōu)解。
第一天送Joshua進宿舍,我心里也是萬般不舍的。
宿舍樓不高,樓道里回蕩著孩子們興奮又歡快的聲音,我一邊幫他鋪床、一邊叮囑要每天洗澡、多喝水、和舍友處好關系等等。
準備了一堆帶去住宿的學習用品
到時間要離開了,我發(fā)現自己真不舍得邁出這一步。
Joshua說要送我到校門口,我們就一邊牽著手一邊閑聊些八卦,越靠近校門口我們走得越慢。
一走出校門口,這孩子就忍不住了,偷偷抹眼淚,我轉身擁抱了一下他,故作輕松地說:
“住宿生活多姿多彩,你玩得開心。每天都給我打打電話哦,啥都可以聊,我們會等你電話的。”
作為一個住宿生媽媽,我也學會了把牽掛藏在微笑里,始終保持云淡風輕的松弛。
住宿當然也是有利有弊的。
我也會跟Joshua聊,其實住宿也好處多多的,比如更獨立的時間管理、更強的社交適應力、更早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這些,都是集體生活可以學到的本領。
在宿舍,他得自己收拾床鋪、洗衣服、整理書包;
在食堂,他得自己排隊打飯,學會照顧好自己的營養(yǎng)健康;
在集體生活中,他得處理好與舍友的關系,知道如何協(xié)調矛盾。
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其實是孩子成長中真實、也難被替代的“生活課堂”。
但當然也是有不少擔心的,比如——
1. 安全健康問題
廣州9月份也挺不平靜的,又臺風,又高溫又降溫的。
我們經歷過晚上7點多收到通知,集體撤離躲避臺風的“疏散”通知。
還有小孩子嘛,最麻煩的是生病了不吃藥,不管我給Joshua帶了多少藥過去,他總是偷工減料的,導致咳嗽了近乎快一個月才好。
我也是氣得無可奈何啊。
整體來說,我覺得學校的住宿管理品質還是可以的。
宿舍有24小時值班老師進行夜間巡查;
學校有良好的應急機制(比如夜間就醫(yī)、家長緊急聯絡通道);
學校也有心理輔導老師和生活導師團隊。
學校也有醫(yī)務室,附近也有大型醫(yī)院在側。
這些都讓我們減少很多擔心。
2. 溝通斷層的問題
Joshua現在在家的時間,大概每周就一天,加上Joshua性格比較內斂,有時候真的是想跟他聊點啥,但是又不知道要跟他聊點啥。
然后住宿生是不允許帶任何電子產品(包括通訊手機)的,所以除非Joshua用學校里固定電話聯系我,不然我也找不到他。
所以一方面,我可是天天都在等Joshua給我打電話。
另一方面,我也經常登錄他們信息生一定會登陸的網站——洛谷,通過洛谷的私信留言,跟他說說
話。
聊天的內容,學習大概就占1/3吧,大部分還是日?,嵤?,比如問問“今天在學校怎么樣?有沒有發(fā)生什么好玩的事?”
Eric跟他哥說的話題比我還豐富,自從Joshua住校后,弟弟就擔當起幫哥哥掛機的角色,每次他玩游戲,都要拿兩臺電腦,掛兩個賬號,一遍幫哥哥刷裝備,一遍自己玩起來。
所以他經常搶我麥,要跟Joshua匯報他的游戲進展,以及他的戰(zhàn)術和策略,而Joshua就遠程指導一下。
他們是不會有話題壁壘的。
3.心理適應期
作為住宿生,我知道Joshua在獨立調整和面對不少挑戰(zhàn),如何更好的平衡自己的時間,來抓好校內綜合學科的學習,同時保證自己的競賽訓練不掉隊。
他也在逐漸適應不一樣的睡眠環(huán)境,例如 床墊不習慣,上廁所不習慣什么的,都要自己去克服。
之前給Joshua選床墊,我都特地選了跟家里一樣的讓他在宿舍里也有跟“家”一樣的感覺,讓他可以更安全地渡過這段“心理適應期”。
現在也住校一個多月了,孩子們對住宿生活都漸漸熟悉起來。
我發(fā)現,他每天的運動量反而比小學時候還多,和好兄弟們約著跑步、跳繩、打球等等,甚至一起去機房學C++。
他會和我分享自己交到的新朋友,以及宿舍里的趣事……最喜歡聽他分享這些了,比聊成績和分數還寶貴。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他愿意談天說地的媽媽,讓他始終知道,無論他走到哪里,我都在。
最后我想說的,沒有哪一種選擇是完美的。
Joshua現在每周回來一次,我們會留出整塊時間,讓他能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比如帶他去吃他最愛的牛扒西餐,比如睡前我們一起開夜談會,聽他講學校里那些無厘頭的趣事。
也忍不住會仔細觀察他的五官,和備注一下他的身高,感覺他有在偷偷長大和發(fā)育呢,天哪,他是不是馬上就要“青春期”了?
而且,因為非常想和哥哥在同一所學校,Eric現在也格外努力。
對他來說,這份努力不僅是當下的堅持,更是為了一年半后,能有機會把選擇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成長好像真的是一瞬間的事兒。
我當然無比信任Joshua,信任他能照顧好自己,信任他會在新的環(huán)境里,繼續(xù)長成他該有的樣子。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始終能感受到那份無條件的愛。
希望孩子們,無論住宿還是走讀,都能在青春期,和家人保持親密無間。
互勉,yours,萌芽。
隨著四大杯賽即將要拉開帷幕,我也是跟派培優(yōu)數學課商量了一下要給大家開個新團。
因為之前報名的姐妹們我們都已經陸續(xù)拉賽培課了。
我知道,有不少姐妹都還是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該怎么選數學才能保證有更好的出口,現在各地什么情況都有,有全搖號的,有統(tǒng)籌直升的,有斷層培養(yǎng)的,也有mk和杯賽混行的……
但其實在我看來,都一樣!
因為透過現象看本質,所有小升初的選拔邏輯都是看孩子的硬實力。
硬實力從哪里來,從學習效果和證書上看呢!
以小升初的選拔標準來看,有含金量的杯賽肯定是第一道門檻,所以只要有時間,要做足準備的話,肯定是以杯賽為第一目標去準備才是省心省力。
如果還在猶豫不決搖搖擺擺的話,越到后面機會越少哦。
四大杯賽我介紹了兩個,也是正值報名期,有需要的姐妹點擊這里了解:
派培優(yōu)數學課是我強烈推薦給大家的,以中國淺奧體系為教學核心的好課,有需要的姐妹也可以了解一下:
預約直播間報名課程
希望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注我,一起抱團取暖
積極育兒、順勢養(yǎng)育
你點的每個在看和轉發(fā),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