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育5歲前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是什么?
家長優(yōu)先想到的一定是智力開發(fā)和超前學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大數(shù)據(jù)推送給家長的,不是英語啟蒙,就是數(shù)學啟蒙,再不就是繪本閱讀,總之就是與“學科知識”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我不否認提前接觸這些內(nèi)容的必要性,但如果家長只關(guān)心這些,而不愿在其他3個能力上花費時間。
那這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可能會在入園、入學后遭遇巨大的挑戰(zhàn),最終討厭上學。
我從接觸過的案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在幼兒園、小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除了學習本身之外。
還集中在打人、罵人、不遵守紀律、不能控制情緒、總被老師批評、愛搗亂、不會社交、沒有朋友等方面。
這些問題一定會反過來阻礙孩子的學習。
所以,一個特別重要的養(yǎng)育思考是:那些被我們認為和學習無關(guān)的能力,真的和學習無關(guān)嗎?
01
一個聰明但總被老師批評的
3歲孩子
我在后臺收到一個媽媽的咨詢。
她說自己孩子挺聰明的,才3歲就已經(jīng)會背四十多首唐詩、會自學英語單詞、愛看書。
但總在幼兒園里打人、上課到處亂跑、搶別人玩具、打擾別人睡覺、大喊大叫。
每天都會接到老師的告狀電話,老師說孩子如果再這樣,就讓家長去陪讀。
這個案例里,家長顯然沒有看到孩子缺乏的技能是什么。
她不明白這個會背唐詩會學英語的聰明孩子,怎么就改不掉打人、搶玩具等壞毛病。
老師也沒有因為孩子會背唐詩、愛看書而優(yōu)待他。
背唐詩學英語需要的能力是記憶力和語言能力。
打人推人、搶玩具涉及的是物權(quán)意識、社交能力。
大喊大叫涉及的是情緒能力。
上課亂跑、打擾別人睡覺涉及的又是規(guī)則意識。
各是各,互相獨立卻又相互影響。
我們可以預判一下,如果媽媽意識不到孩子的能力缺陷在哪,也沒有給予正確的干預,這個孩子的發(fā)展趨勢會是什么?
不敢說長,至少在小班這個階段,他每天在幼兒園都不能安安穩(wěn)穩(wěn)的學習。
別的小朋友在做手工學兒歌,他在挨批。
別的小朋友在做游戲看書,他在挨批。
整天挨批,孩子還愿意上幼兒園嗎?
如果幼兒園三年都這么不愉快,孩子還會期盼升入小學嗎?
因此,在超前學習學科知識之外,我們一定要看到影響學習的其他能力,在孩子1-5歲期間,花精力去培養(yǎng)。
02
這3個能力發(fā)展
比搶跑學習更重要
1、有良好的情緒能力
很多父母都困擾于孩子的情緒,尤其是1-5歲之間的孩子,說炸就炸、說哭就哭、大喊大叫。
所有的孩子都會在這個年齡段上演情緒失控,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在幼兒園情緒失控。
區(qū)別就在于,家長是否在家中提前下功夫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能力。
除了常規(guī)的喜怒哀樂,還有嫉妒、羞愧、羨慕等復雜的情緒,都是孩子需要經(jīng)歷的。
情緒能力對于孩子入園入學的影響在于:
1)能夠理解自己情緒的兒童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緒,并且對他人情緒的感知也更敏感。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小朋友拍疼了,他看到對方生氣的表情,就會收回自己的手,而不是再給對方一巴掌。
2)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提高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比如,孩子和小朋友都在積木區(qū)玩積木,孩子需要一個長條形積木,剛想要去拿時,被對方先拿走了。
孩子很生氣,但控制住了要去搶的沖動,轉(zhuǎn)頭去尋找別的積木。
小朋友們都喜歡和友好、充滿善意的孩子玩,孩子在受歡迎的氛圍中會更加放松,才有精力去開展其他活動。
2、有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
聽從指引是基本的社交技能,也是人類最基本的教養(yǎng),只有聽從指引,相互之間的溝通才能成功----《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以后,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上課不能亂跑、有問題要舉手、打飯上廁所要排隊等等。
在公眾場合也要遵守各種規(guī)則。
如果孩子無法識別這些規(guī)則,就很難做到,不遵守規(guī)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社交沖突。
比如插隊、搶玩具、拿走別人的東西等等,沖突又會引發(fā)情緒問題。
我兒子告訴我,他們班有個同學不遵守班級規(guī)則,總是把腳放在桌兜里,老師就讓他在教室外面站了大半節(jié)課。
你看,這不就是影響到了學習嗎?
3、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不愿上幼兒園,不想上學的情況,細問下去才知道,是和班級里的同學產(chǎn)生了矛盾。
之前有一個案例,孩子早上不想去幼兒園,就因為總是被另一個小朋友搶玩具,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解決。
與此相反的案例是,一個孩子總是在幼兒園搶別人的玩具、打人推人,沒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他就拒絕去幼兒園,家長也怕送到幼兒園又惹事。
一個社交困難的孩子,很難融入集體,用歸屬感來驅(qū)動學習。
所以1-5歲的孩子非常需要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包括:
如何發(fā)出一起玩的邀請
如何處理被拒絕的情況
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合怎么辦
被搶玩具了怎么辦
被打了怎么辦
沒有小朋友跟自己玩該怎么辦
對方不愿意分享怎么辦
如何用語言解決沖突,而非肢體
如何運用合作、商討的方式解決沖突
喜歡的小伙伴突然不跟自己玩了怎么辦
上面這些問題是不是很眼熟,雖然看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于孩子來說,卻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
如果都能順利解決,這個孩子在社交中也就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問題,具體的方法,都會在后續(xù)更新中詳細說明。
我們常常忽略這些能力,但往往又受困于這些能力發(fā)展不足帶來的問題。
我越來越感受到,教育孩子一定要觀全局、看長遠,父母要非常清楚地知道:
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的能力有什么不同
哪些能力是地基,要優(yōu)先發(fā)展
哪些能力是插在地基上的支柱,放在第二位去發(fā)展
孩子1-5歲的叛逆期就是打地基的階段,情緒、社交、規(guī)則、以及后續(xù)文章會提高的安全感、自我意識都是地基的材料。
如果你也這么認為,那真是太好了,可謂志同道合者。
可以下拉至最后,訂閱我的專欄“1-5歲叛逆期的積極養(yǎng)育策略”,一起討論交流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