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一件財經(jīng)大事:國家開始對部分債券的收益收稅了,局長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沒留意。
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fā)文:從8月8日起,新發(fā)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從銀行購買的3年期、5年期國債都要征收增值稅。
昨天很多人發(fā)文,征稅僅限銀行等機構(gòu)。
但今天國家稅務總局官網(wǎng)近日披露一則政策指引:以后我們普通人購買國債要是每個季度超過30萬以上,其利息所得就得交稅了。
原文:
自然人購買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券取得的利息,按照小規(guī)模納稅人相關(guān)的增值稅免稅政策:
每月額度不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則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
每個月不超過10萬,一個季度不超過30萬的才能享受免征利息收入增值稅,這項優(yōu)惠政策截止到2027年12月31日。
另外大家不要以為你買的是銀行理財就不用交稅,就和你沒關(guān)系了。
事實上,銀行的理財,如今大部分的底層資產(chǎn)都是這些債券,只要這些債券收益要征稅,那么普通人的理財收益肯定會相應的下降。
之所以要重新開啟征收利息稅,原因這個起到一石二鳥功效:
1、財政支出的缺口。
債券收稅這個事,一堆人巴拉巴拉的,局長看有個事沒人提過,就是之前的育兒補貼。
簡單計算5年內(nèi)補貼和國債稅收后發(fā)現(xiàn),相當于這個育兒補貼的錢是各位債券持有人出了。
局長查了一下,債券市場很大。根據(jù)央行數(shù)據(jù),去年國家發(fā)的各種債(國債、地方債、金融機構(gòu)發(fā)的債)加一起有32.6萬億,是個天文數(shù)字。
因為政策8月才生效,所以今年只收后5個月新發(fā)債券的稅,這部分大概占全年新發(fā)債券的40%-50%,大概12到16萬億。
那國家能收多少稅呢?
這些債券每年會產(chǎn)生大約2160億的利息。其中80%是銀行賣的,銀行要交6%的稅,算下來大概103.7億。剩下20%是其他金融機構(gòu)賣的,交3%的稅,大概12.96億。
所以光2025年后5個月,就能收上來大約116億的利息稅。(這里還沒算個人持有的)
其實券商看法差不多,比如國金證券算出來大約144億,它算比較準確。
財通證券就預測,明年全年收的稅能達到648億左右,因為全年都收稅,且發(fā)債可能更多。
今年國家補貼生孩子的錢(比如一個娃補一萬,分三年給,一年大概要花800億),等于是債券持有人出了。
2、把理財?shù)腻X趕去市場,去炒股去投資。
大家也知道這兩年國債地方債有多火爆了,大家為了對沖通縮和利率下行,紛紛搶著購買這些國債,導致市場上流通的現(xiàn)金變少了。
現(xiàn)在上面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不希望大家把錢都用來購買國債,當然也不要存起來,而是引導大家去炒股買房。
當然現(xiàn)在說買房,基本很少人會真的買來投資,做生意大家也不敢冒險,所以說到底,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大家把錢拿去炒股。
房市的故事已經(jīng)講不下去了,現(xiàn)在只有股市還能講故事,發(fā)揮賺錢效益,而且是a股,今年開始對炒美股的征稅,其實也是為了引導資金盡量留在a股。
總結(jié):
對債券的利息征稅也許只是第一步,在過去,我們甚至還對居民存款利息收入開征過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存銀行的錢,利息也要交稅,這個叫做利息稅。
在1999年的時候,當時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后,儲蓄率過高的問題,也為了刺激消費,和今天的情況一樣,國家開始實施征收利息稅,稅率20%。非常高的稅率了,后來在2007年后,因為物價上漲,導致實際的存款利率為負,才決定降低利息稅,從20%下調(diào)至5%
到2008年,當時為了增加居民儲蓄收益,才宣布暫免征利息稅,一直到今天,我們對于個人的利息稅都是免費的。
而今天,突然開始對債券收益征收利息稅,未來會不會重新對個人存款利息開征利息稅呢?
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但局長認為應該不會一刀切對所有人都開征利息稅,而是像這一次對債券征稅一樣,會設置一個門檻。
或者階梯式開征,比如存款30萬以下免征,50萬以上開征6%。既保征基本民生,大部分收入低的老百姓都不會受影響。
又強化調(diào)節(jié)功能,讓存款大戶吐點血做貢獻。
總的來說這一次針對債券開征,或許已經(jīng)是一種暗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