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內(nèi)地引進的電影尺度越來越猛。
即將上映的《死神來了6》,顯示片長無變化。
雖然可能部分鏡頭有調(diào)整,但能夠引進已經(jīng)大大提升了內(nèi)地院線限制級程度。
而去年上映的《異形:奪命艦》則一刀未剪。
以至于有影城接到投訴,家長稱自家8歲小孩在觀看電影時被嚇到,因此質(zhì)疑影院放映少兒不宜的電影,要求賠償。
但即便如此,《異形:奪命艦》仍然創(chuàng)下不菲的票房成績。
7.8億+的票房,比其他好萊塢超英大片都要火爆。
由此可見,這一IP在全球的影響力之大。
如今,《異形》系列再次推出一部全新的劇集。
剛播出兩集,就迎來熱度與口碑爽爆。
這個被稱為「完美有機體」的怪物,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刺激的殺戮場面?
話不多說,趁熱來看一看——
《異形:地球》
Alien: Earth
如果說有什么IP在電影歷史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異形》系列絕對是其中一個。
1979年,第一部《異形》就以1100萬美元的成本攬獲了1.04億美元的票房。
并在46年的時間里始終保持「全球最賺錢的R級怪獸片」的title。
它的魅力究竟在哪?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當時的觀眾帶來了極為震撼的視覺沖擊。
但凡看過的人,都無法忘記第一次見到抱臉蟲的震撼。
還有在影史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餐桌開膛破肚秀。
以及那個巨大的新月形飛船中,已經(jīng)僵死的工程師遺骸。
還有后續(xù)系列中,異形的各種貼臉凝視,簡直壓迫感十足。
隨著技術(shù)的升級,電影中場面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
在《異形:契約》中,人工智能大衛(wèi)打開飛船灑下黑水,將工程師母城滅族的場面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當然,構(gòu)建起這一切的基礎(chǔ),還是那個「完美的有機體」異形的出現(xiàn)。
H.R.吉格設(shè)計出的這個集恐怖與優(yōu)雅為一體的怪物,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生物機械美學。
可怖的外形,迅猛的速度,殘暴的行為,給當時的觀眾帶來重重一擊。
它的出現(xiàn)不僅被《牛津電影美學》列為20世紀三大怪物設(shè)計范式之一,至今仍舊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文化符號。
不過,《異形》的成功,不僅是塑造出一個影史經(jīng)典形象。
更因為這個形象精準拿捏住人們心理上的恐懼點。
像是它身上帶有極為濃厚的生殖恐怖感。
抱臉蟲將寄生者的臉死死封死,再強行從口部植入胚胎。
活生生將帶有「受孕」意味的行為,變成一場令人窒息的性侵行為。
而之后再從男性體內(nèi)爆出幼體,更是對分娩的一次畸形展現(xiàn)。
又像是它的寄生。
異形將宿主作為孵化器又作為食物,這種寄生行為很容易就戳中觀看者對于他者蠶食自我的恐懼。
而異形本身快速進化及變異的過程,更是直接激發(fā)了人們對于進化本身的一種懷疑與抗拒。
除此之外,密閉空間+未知生物所形成的太空幽閉也自帶難以忽視的精神恐懼。
就像第一部中,主角們被異形追趕一路從飛船船艙逃到通風管再到逃生艙,最終只剩一個休眠倉。
越來越小的空間,不僅是視覺,在心理上也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再加上各種儀器「滴滴」的聲音和通風管道金屬回聲。
直接將看不見的恐懼拉到極致。
而且,在《異形》之前,這種B級怪獸片一直是屬于「上不了臺面」的類型。
正是因為其極致的工業(yè)感+創(chuàng)造性的生物機械美學+突破性的恐懼營造,以及背后的各種隱喻,成功讓這個故事在影史及流行文化史中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
因為粉絲群體龐大,這部全新的劇集也讓人們拉滿了期待值。
兩集一播出,IMDb的分數(shù)就達到8.7。
即便現(xiàn)在有所回落,也依舊保持在8.2的水平。
爛番茄新鮮指數(shù)更是高達94%。
能有這樣的評價,其實魚叔并不感到意外。
畢竟第一季一開篇就讓人夢回第一部《異形》的2122年。
鏡頭緩慢地劃過一架名為「馬其諾號」的深空研究飛船的內(nèi)部。
除了屏幕上閃動的字母和嘀嗒嘀嗒的儀器響聲,就再沒有其他動靜。
明明是安靜的氛圍,不知為何卻透露出一股濃濃的不安感。
接下來鏡頭一轉(zhuǎn),船員們從睡眠艙中蘇醒過來,一個個聚集在餐廳吃飯聊天。
開場這一段,無論是拍攝手法、畫面還是情節(jié),幾乎都與《異形》的開篇一模一樣,讓人直呼「就是這個味兒」。
相比曾經(jīng)千萬級別的制作成本,本劇的開銷一下子拉到了2.5億美元的水準。
因此,我們不僅能全方位欣賞異形大開殺戒的血腥刺激。
還能看到更多新鮮、怪誕、可怖的外星生物。
這個故事按照時間線來看,其實也是一部前傳。
內(nèi)容發(fā)生在《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之后,《異形》之前的2120年。
而且舞臺也不再是浩瀚太空,而是地球。
剛剛蘇醒的船員們一邊吃飯一邊討論還有多久可以回到地球。
飛船的通訊中斷,好像是出了什么小故障。
此時,他們還不是非常在意,飯后就各自干著自己的工作。
然而鏡頭在一轉(zhuǎn),除了一個人,其他成員都遭到了殘忍的殺害。
而罪魁禍首,就是異形。
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僅剩的成員竟然直接設(shè)定讓飛船直接撞向地球。
墜毀的飛船,砸毀一幢大樓,造成無數(shù)人員傷亡的慘劇。
軍隊立馬前去救援。
原本他們以為只是一場慘重的事故。
但異形的突然出現(xiàn),將事情帶向更加恐怖且未知的走向。
雖然這個IP已經(jīng)誕生了46年,但卻是異形首次出現(xiàn)在地球上。
其實,之前在《異形》的電影作品中,有很多遺留的謎團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揭開。
尤其是在雷德利·斯科特制作的幾部故事中。
「工程師」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大衛(wèi)的去向、地球的真實情況、異形世界觀的設(shè)定……
這些內(nèi)容至今仍處于云里霧里的狀態(tài)。
這部劇集一共有8集,故事又是發(fā)生在系列首部之前。
或許在后續(xù)的故事中,我們能慢慢獲得困擾大家許久謎團的答案。
不過,剛播出的兩集也引來不小的爭議。
可能是因為電視劇與電影容量、敘事方式不同,部分觀眾表示「太慢太拖沓」。
沖著去看異形本尊大開殺戒的人,也覺得怪獸的分量有些少。
不過魚叔倒覺得大家有些太心急,畢竟電視劇也才播出兩集。
而且能夠明顯感受到,本劇聚焦的重點其實并非外星生物,而是地球人自己身上。
要知道《異形》系列中,幾乎所有怪物的設(shè)計、角色設(shè)定、故事背景的建立都帶有一定的隱喻。
其故事情節(jié),也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映射與哲學內(nèi)涵。
《異形1》就在表明,當資本把人當作耗材時,宇宙也不過是一個更大的「血汗工廠」。
《異形4》討論了克隆技術(shù)的倫理道德問題。
而《普羅米修斯》與《異形:契約》則對傲慢的人性、自我認知及永生話題進行了剖析。
可以說,《異形》就像一面鏡子。
既照出人性中貪婪、傲慢與脆弱的缺陷,又拷問著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方向是否合理。
本劇當然也沿襲了這一特色。
劇中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當時的地球已經(jīng)被五個大企業(yè)所瓜分。
這些企業(yè)都以科技為基本,想要獲得掌控整個宇宙的權(quán)力。
「馬其諾號」的工作目的,就是探索未知生物,并進行研究。
這與《異形》中的礦船一樣,也是人類向外殖民侵略的一種行為。
而在這一基礎(chǔ)上,本劇加大了質(zhì)問人性的力度。
2120年,地球上除了普通人類之外,還有另外三種存在:
用機器強化自身的人類,生化人;
人工智能體,合成人;
以及下載人類意識的合成體,混合人。
劇集的主角溫蒂,就是一個混合人。
她的本體是一個身患絕癥的小女孩。
所以,雖然有著成人的外表,而且身體機能超越常人。
但她的心理年齡只有12歲。
而且在情緒認知上,存在一定缺陷。
盡管如此,她內(nèi)心還是有一個放不下的人。
那就是她的哥哥。
哥哥是軍隊中的一個醫(yī)療兵,也參與了這次事故的救援。
溫蒂因為擔心人類哥哥會在這次事件中受傷,所以和自己的混合人小伙伴組成了一個小隊參與救援探測工作,想要找到哥哥。
生化人、合成人、混合人、普通人類這樣的分類,在AI技術(shù)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具有極強的符號性意義。
特別是像主角這樣的混合人。
將一群垂死兒童的意識移植到「完美」的機械軀體,每天聽著自己創(chuàng)造者誦讀《彼得潘》的故事。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與「異形」這個符號形成一種互文。
電影中,溫蒂不斷被強調(diào),要像人一樣。
這一切都在指向一個根本的哲學問題:
當科技模糊了生物的邊界,人究竟是什么?
《異形1》在上映時,有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宣傳語:
在太空里,沒人能聽見你尖叫。
如今劇集回到地球上,我們又能從人類被異形廝殺時所發(fā)的喊聲中聽出些什么呢?
這個答案,也許就在后續(xù)的故事中。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