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更殘酷的是,當父母離開后,原生家庭的庇護也隨之消失,一些原本隱藏在親情外衣下的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你本以為血濃于水,親人永遠是親人,可現(xiàn)實卻一次次告訴你:有些人,雖是親戚,卻比外人更冷酷;有些關系,名為血脈,實則只為利益。
父母走后,他們不再掩飾,或冷漠疏遠,或趁機算計,或挑撥離間。
這時你才明白:不是所有親人都值得來往,以下三種親人,不如外人,離得越遠,晚年越清凈。
01 只認利益不認情的“兄弟”
父母在時,逢年過節(jié)熱熱鬧鬧,兄弟之間稱兄道弟,仿佛情深義重。
可一旦父母走了,遺產(chǎn)一分,立刻翻臉。為了一套房、幾萬塊錢,可以幾年不相往來,甚至對簿公堂。
這種“兄弟”,表面上是手足,實則是利益共同體,一旦利盡,情義即散。
《增廣賢文》說:“親兄弟,明算賬?!边@話本是提醒人理性,卻被一些人當成了絕情的借口。
真正的兄弟,不該因錢財反目。
《論語》中孔子講:“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本訄F結(jié)而不攀比,小人只比利益,不講情義。
《孟子》云:“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闭嬲腥实碌娜?,不會對兄弟長期懷恨。
可現(xiàn)實中,多少人因父母留下的東西爭得頭破血流?就像《紅樓夢》中的賈環(huán)與賈寶玉,同父異母,本可和睦,卻因地位與寵愛之差,心生嫉妒,屢次陷害。這種兄弟,不如沒有。
父母走后,若他只盯著你的口袋,從不關心你的冷暖,這樣的人,趁早遠離,別等傷透心才后悔。
02 嘴甜心狠的“堂表親”
這類親戚最會演戲。父母在時,常來家里走動,嘴上喊著“叔叔阿姨好”,背地里卻羨慕嫉妒。
父母一走,立刻換了一副面孔:不再登門,朋友圈不互動,逢年過節(jié)連一句問候都沒有。
可一旦你有事,比如拆遷、得病、孩子升學,他們又突然冒出來,噓寒問暖,實則打探消息,甚至想占便宜。
《增廣賢文》講:“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边@種親戚,就是人情薄如紙的典型。他們對你的好,全是表演,只為在關鍵時刻撈好處。
《道德經(jīng)》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那些話說得越動聽的人,越要當心。
真正的好親戚,不會在你風光時巴結(jié),也不會在你落難時消失。而這種“堂表親”,就像《三國演義》中的許攸,曾是曹操故交,可一旦立功就驕縱無禮,最終被許褚所殺。
虛情假意的親情,比明刀明槍更危險。
父母走后,若他只在你有利可圖時出現(xiàn),這樣的人,不必再給機會。
03 挑撥離間“愛管閑事”的叔伯姑姨
這類親戚最愛“主持公道”。你家夫妻吵架,他跑來告訴你老婆“你哥在外面有人”;你和兄弟有點小矛盾,他添油加醋說“他早就想分家了”;你孩子教育方式不同,他到處說你“把孩子慣壞了”。
他們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實則享受操縱別人家庭的樂趣。
《論語》中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假裝熱心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
這種親戚,表面關心,實則破壞。
他們享受成為家族“中心人物”的感覺,靠制造矛盾來體現(xiàn)自己的重要性。
《孟子》講:“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闭嬲P心你的人,會私下勸解,而不是四處傳播。
而這種“愛管閑事”的親戚,就像《紅樓夢》中的趙姨娘,心胸狹隘,見不得別人好,整天挑撥是非,最終害人害己。
父母在時,他們還有所顧忌;父母走后,沒了約束,便肆無忌憚。這樣的人,離得越遠,家庭越安寧。
人到中年,父母離去,才真正看清親情的真相。血緣不是護身符,親戚也不全是港灣。
有些人,披著親情的外衣,行著算計之實。他們不如外人.外人至少不會打著“一家人”的旗號傷害你。真正值得來往的親人,是那些在你父母走后依然關心你、支持你、不圖你什么的人。
《道德經(jīng)》說:“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做人要厚道,但也要懂得遠離薄情之人。
別再為“血濃于水”勉強自己,也別為“家族和諧”委屈求全。
人生下半場,清凈比熱鬧重要,真心比關系重要。這三種親人,趁早遠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真正愛你的人的尊重。
#優(yōu)質(zhì)好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