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還,以柏梁災(zāi)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zāi),復(fù)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庇谑亲鹘ㄕ聦m,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余丈。其西則唐中,數(shù)十里虎圈。其北治法池,漸臺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干樓,度五十余丈,輦道相屬焉。
孝武帝返回之后,由于柏梁發(fā)生了火災(zāi),于是便在甘泉宮處理朝廷大事,公孫卿對孝武帝說黃帝修建了青靈臺,十二天后發(fā)生了火災(zāi),于是黃帝便修建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宮。
方士也都說古代的帝王大多數(shù)都是在甘泉宮處理天下大事的,以后孝武帝又在甘泉宮接見諸侯朝拜,在甘泉宮中安排諸侯休息。
勇之于是上書說越地的風(fēng)俗是發(fā)生了火災(zāi),重新修建的房屋一定要比之前的大,這樣才能夠消除前次的禍害,孝武帝于是修建了建章宮,宮殿相連數(shù)不勝數(shù)。
前殿就比未央宮還要高,在東邊修建了鳳闕,高二十多丈,在西邊則修建了園林,其中數(shù)十里劃為了虎圈,在北方修建了一個池塘,在池中修建的漸臺有二十多丈,命名為泰液池,池中修建了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等仙山,以此來象征海中生存的生物。
在南方修建了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于是修建了神明臺、井干樓,彼此之間相隔五十余丈,用甬道相連接起來,以此供皇帝游覽的時候乘車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