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東風汽車在資本市場上做出重大調整,引發(fā)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嵐圖汽車,將作為一個新的上市主體被東風汽車推向前臺。】
撰文|張 弛、編輯|禾 子
即將在資本市場邁出重要一步的嵐圖汽車,先在銷量上往前邁出一大步。
最新數據顯示,嵐圖汽車8月交付量達到13505輛,同比增長高達119%,實現了七連漲。今年1-8月,嵐圖汽車累計交付量更是達到81768輛,同比增長92%。
這么努力的嵐圖汽車,正在盡力為上市鋪路。8月22日深夜,作為國內三大央企汽車集團的東風汽車,其旗下上市公司東風集團股份在停牌11天后發(fā)布公告稱, 嵐圖汽車將以介紹方式登陸港股,東風集團股份將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這無疑在國內車企行業(yè)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
東風集團股份是東風汽車主要的上市平臺,擁有東風汽車大量的核心業(yè)務。包括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猛士科技、東風嵐圖以及東風柳汽等企業(yè)之前都被裝在這個平臺上。因此,無論是東風集團股份私有化退市,還是嵐圖汽車介紹方式登陸港股,對于東風汽車未來發(fā)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東風集團股份為什么要退市?
根據東風集團股份發(fā)布的相關公告可以發(fā)現,自公司上市以來未進行過股本再融資。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持續(xù)融資功能的缺失,就意味著這個平臺本身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出現這個局面,并不是東風自身不想融資,而是因為其股價長期處在一個低位所導致。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東風集團股份收盤價為 4.74 港元 / 股,其總市值僅391. 2億港元,對應市凈率僅為約 0.24 倍。也就是說,東風集團股份的市值已經低于公司資產,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依然未能吸引投資人入場。同期吉利和長城汽車的市值分別超過2000億和1500億港元。即使是“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車企,也都站上了千億港元市值的臺階,把東風這個老大哥遠遠甩在了身后。
東風集團股份之所以出現這個尷尬的情況,是因為其自身業(yè)績平平且缺乏想象力。
銷量層面,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銷售汽車約82.39萬輛,同比下降14.7%。其中,東風日產銷量同比下滑 23.5%至25.28萬輛;東風本田銷量同比下滑37.4%至14.9萬輛;神龍汽車同比下滑28.3%至2.7萬輛。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唯一的亮點就是旗下的自主品牌:東風乘用車上半年銷量為10.48萬輛,同比增長23.0%;嵐圖汽車累計銷量為 5.61 萬輛,同比增長 84.8%。雖然自主品牌漲勢喜人,但無奈體量太低,難以抵消合資品牌的下滑帶來的對整體業(yè)績的沖擊。
財務數據層面,東風集團股份自2022年起,凈利潤就開始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從當年盈利102億元快速下滑至2024年的5800萬元,甚至在2023年出現了38. 9億元的大幅虧損。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營收雖然達到545.3億元,實現同比微增;但是凈利潤僅為5500萬元,同比下滑高達92%。
嵐圖汽車是東風唯一的選擇
其實嵐圖汽車早就在2021年就有過單獨IPO上市的打算,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始終沒有能夠完成敲鐘這一步。
當下,全球車企都在積極進行轉型。無論是研發(fā)新能源整車平臺,還是開發(fā)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技術,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些投資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億,對于絕大多數車企來說,很難依靠自己的利潤來完成積累,但市場又不等人。從證券市場進行低成本融資,并將融到的資金投入到新技術研發(fā),是國內大多數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唯一的生存發(fā)展之道。因此,對于一家大型車企來說,一個穩(wěn)定可靠的融資平臺必不可少。
港股對于準備IPO的公司,除了看重其當下的業(yè)績外,更看重其核心業(yè)務在未來的前景。這點和國內主板對于公司上市前有盈利要求不同,港股以及美股對于IPO前公司盈利并沒有硬性要求。整個東風汽車,除了打造嵐圖這個全新品牌來對標新勢力外,其實也沒有其他相對成熟且具備前景的平臺。
目前,嵐圖汽車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份,嵐圖汽車單車均價達到28萬元,且今年已經連續(xù)多個月突破萬輛。這背后是嵐圖汽車旗下多款車型表現不俗。像嵐圖夢想家(參數丨圖片)多次奪得新能源MPV品類月銷冠軍;嵐圖FREE+位列 “20-30萬混動SUV銷量前三。嵐圖汽車CEO盧放表示,嵐圖交付量的持續(xù)增長,是“產品+技術”雙輪驅動的必然結果。8月,嵐圖汽車不僅推出了全新嵐圖知音、2026款嵐圖夢想家等爆款產品,還全球首發(fā)了智能超混800V技術嵐海智混,實現了新能源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
作為一個全新打造的品牌,嵐圖汽車在盈利方面也有了長足的改觀。盧放曾經透露,“公司在2024年度可以實現季度盈利,今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將更加穩(wěn)健?!?目前來看,嵐圖汽車已經非常接近盈虧平衡點。在國內新勢力中,目前也只有零跑和理想汽車實現了盈利。
如今,隨著嵐圖業(yè)績向好,東風也終于下定了決心把上市公司的平臺讓給嵐圖,也可以被視為東風的最后一搏。通過做大做強嵐圖,來帶領東風系的自主品牌乃至整個東風集團扭轉當前的弱勢,避免在乘用車市場被逐步邊緣化的態(tài)勢,是東風汽車最切實可行,也許是唯一的方法。
嵐圖汽車能否接棒?
雖然在東風體系內,嵐圖汽車表現亮眼;但如果和競爭對手橫向對比,嵐圖汽車的表現成色似乎沒有那么十足。
8月份,零跑汽車銷量達到57066輛,開始逼近6萬輛;鴻蒙智行交付了44579輛;小鵬汽車達到了37709輛;合并了領克汽車的極氪達到了448943輛;蔚來和小米都突破了3萬輛;哪怕增長顯出一些頹勢的理想汽車也有28529輛。對于嵐圖汽車來說,要想在國內汽車市場站穩(wěn)腳跟,還需要盡快提升自己的終端銷量,尤其是打造一輛像小鵬MONA M03和零跑B10這樣的爆款車型。這樣不僅能夠通過規(guī)模效應,快速攤薄前期投入的成本,而且也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號召力,擴大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能不能在自研技術上取得突破,也將對嵐圖汽車未來在港股的股價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目前,在智能化上,嵐圖選擇擁抱華為。從當下的市場情況來看,這種做法在戰(zhàn)略層面沒有問題,可以確保嵐圖在諸如駕駛輔助上處于國內第一梯隊。但是,嵐圖汽車乃至整個東風集團都需要考慮,在引入華為的同時,如何確保投入足夠多的資源在自研技術上。在國內,華為的重心肯定在鴻蒙智行的“五界”上。相應地,華為的各種資源肯定會優(yōu)先向“五界”來傾斜。嵐圖能否在和華為的合作上做出自己特色的同時,嵐圖或者東風在核心技術自研上能否有更大的突破,這些都會成為決定嵐圖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點評
東風集團股份此次“一退一進”的資本運作,是一招妙棋,更是背水一戰(zhàn)。在長安東風合并告吹,長安單獨升格成為獨立央企之后,東風汽車多少開始感受到了一些危機。相比于長安汽車已經理順了長安、深藍、啟源和阿維塔等多個品牌的發(fā)展矩陣,逐漸步入正軌之際,東風也亟需依靠嵐圖突圍,進而帶動整個集團的業(yè)績向上。未來,嵐圖能否不負眾望?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