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見一個讓人頗為反感的事情。
8月29日,去往貴州的火車上,一位女子嫌爬上爬下不方便,就想跟下鋪的男乘客換床鋪。
男乘客禮貌地拒絕了她的要求:不好意思,我不換。
女子被拒絕后,音量陡然拔高,不滿地說:“憑什么不換啊?我上去不方便,你一個大男人怕什么?”
男乘客認(rèn)真解釋說,這張下鋪票是他特意提前搶購的,就是為了能在旅途中獲得一個好的休息。
她完全無視男子的解釋,不客氣地坐到下鋪邊上。
兩人就這么僵持著,吵得越來越大聲,火藥味越來越濃。
女子一邊嚷嚷,一邊用手指著對方:“你這人怎么這么小氣???換個位置能死嗎?”
這場爭執(zhí)引來乘客的圍觀,有人看不下去,好心建議她,如果實(shí)在想睡下鋪,可以補(bǔ)足差價。
但對于任何涉及金錢的提議,這位女士都避而不談。
最終,還是列車乘務(wù)員趕來,一番勸導(dǎo)之后,她才極不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上鋪。
這股子蠻橫勁,這樣的無理取鬧,隔著屏幕我都覺得窒息,何況那位當(dāng)事人。
其實(shí)我們生活里,這種人真不少見。
把自私當(dāng)特權(quán),把霸道當(dāng)正當(dāng),說白了這種人眼里只有自己,別人都要照顧他。
但今天,我想對這些人說:不好意思,善良不是我的義務(wù)。
01
為啥我說得如此義憤填膺,因?yàn)槲乙埠脦状伪贿@種人惡心到。
有一次,我開車出去,行駛過一個路口時,一輛電動三輪車從側(cè)方橫斜過來。
開車的是一個上了年紀(jì)的大叔,一邊開車一邊在打電話。
我見狀一直猛按喇叭,可大叔只顧著打電話,根本沒有注意到喇叭聲,結(jié)果三輪車啪一下撞上了我的車。
右前車燈外殼破碎,車頭凹進(jìn)一大塊,后視鏡也折了,修好要花萬把塊。
我原本看這位大叔似乎頗為拮據(jù),就讓他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幾百元也行。
但這位大叔理直氣壯地懟了起來:我上次撞到車,人家也沒讓我賠,你這人怎么回事?
我一下子炸了,叫了交警按程序走。
還有一次,上海博物館有一個古埃及文明展,我搶到了周六的票。
因?yàn)檫^于火熱,得排隊(duì)進(jìn)場。
等快進(jìn)館的時候,一個女人帶著小孩二話不說直接插在我前面。
我跟她說,你插隊(duì)了,請到后面排隊(duì)。
女人不耐煩地說,沒看我?guī)е⒆勇铮?/p>
說實(shí)話,如果她先詢問下,態(tài)度好點(diǎn),我會允許她插隊(duì)。
但這種語氣,這種姿態(tài),讓我很是不舒服。
我直接面無表情地又重復(fù)了一遍:到后面排隊(duì)。
她才不情不愿地去后面。
你是老人,你是女性,我該體諒,該讓步,但這是我的修養(yǎng),而不是我束縛自己的枷鎖,更不是你拿捏我的理由。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對這個世界善良一點(diǎn),對一些群體溫和點(diǎn)。
可當(dāng)我們帶著這份被教化出的善意走到社會里去,才發(fā)現(xiàn):
有些 “需要幫助” 的背后藏著貪婪的索求,有些 “應(yīng)該體諒”的本質(zhì)是對他人邊界的無視。
現(xiàn)在呢,我明白了一件事:善良,從來不是一道必做的道德考題。
02
中國民間有一種“吃大戶”的說法。
起初是荒年時,災(zāi)民的無奈之舉,后來演變成,借故到富裕人家那里吃喝或索取財(cái)物。
作家@大獅對吃大戶是這樣描述的:
“吃大戶不是要飯,不僅不能表現(xiàn)得低三下四,還要拿出好漢爺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兒。
明明白白地告訴大戶,俺們不但要在你家白吃白喝,俺們還有底氣,有骨氣。
要問為啥,還不是因?yàn)槟慵腋?,俺家窮,吃你喝你是天理,拿你用你是應(yīng)該?!?/p>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弱我有理,我老我有理,我窮我有理。
窮、弱、老、小,老被有些人拿來當(dāng)護(hù)身符,好像占了這些標(biāo)簽,他們就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
我窮,所以你必須無條件幫我。
我弱,所以我可以對你大呼小叫。
我老,所以你得心甘情愿地讓我占便宜。
如果不幫呢?那你就是摳門小氣、沒禮貌、沒教養(yǎng)、沒良心。
這些人不明白一件事:強(qiáng)者幫助弱者,富人幫助窮人,只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阿米爾·汗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印度明星,他在《真相訪談》節(jié)目中跟一位博士探討尊重老人的話題。
他講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講座,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問他:先生,我們應(yīng)該尊重長者嗎?
他說:不。
然后認(rèn)真地解釋道: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是應(yīng)該的。但是尊敬什么呢?尊敬他們的行為,而不是年齡。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正確,那么不管他多大歲數(shù),都不能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責(zé)他。
善意,應(yīng)該是有選擇性的。
那些仗著我弱我有理的人,不配得到我們的善良。
03
這幾年,我經(jīng)常被道德綁架。
有些親戚朋友來借錢,先是三分套近乎,用過往情誼或血緣關(guān)系把你栓得緊緊的,再七分賣慘,用當(dāng)下千難萬難的處境將你架在道德烈焰上炙烤。
我倒是不想借,但不借,多半要落個薄情寡義的名聲。
若是借了,那基本是打水漂了。
至于讓他們還錢,那真不好意思開口,即使開口了,對方會故技重施一遍,會讓你覺得自己真是罪大惡極。
正如尼采所說,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用道德約束他人來謀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最大的不善良。
有些人,一味譴責(zé)別人不幫助自己,卻不想自己一開始就是抱著占便宜的態(tài)度而來。
善良,應(yīng)發(fā)生在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的關(guān)系里。
開頭說的火車換鋪的熱搜下,博主@林蔭道跑步的鍛煉者說了她自己的經(jīng)歷。
前幾天她出差去廣州,有個寶媽過來換下鋪。
寶媽特意降低聲音說道:姐妹,我們買票的時候,花錢指定買下鋪,試了幾次也沒買上,剛才上車找了列車員查詢,也沒下鋪,你方不方便跟我們換一下呀,我把差價補(bǔ)給你,再給你發(fā)個紅包行不。要是不方便就算了,就是孩子不睡覺的時候在你床尾坐會兒可以不。
看到這位寶媽這么有禮貌,她要了差價,沒要紅包。
晚上服務(wù)員推著盒飯推車來時,寶媽搶著給她買了一份,她心里暖暖的。
對于這位寶媽,我想大多數(shù)人,不會吝嗇自己的善意。
因?yàn)樗粫驹诘赖赂叩?,理所?dāng)然地要求別人。
因?yàn)樗诘玫綆椭?,會以?shí)際行動表達(dá)謝意。
這種人往往也是善良的人。
因此,我們樂于給善良之人一份善意。
不管幫助者還是受助者,善良,不是只考慮自己,而是理解別人的立場,尊重別人的需求。
04
很認(rèn)同王小波的觀點(diǎn):
“人活在世上有兩大義務(wù),一是好好做人,無愧于人生一世。另一條是不能慣著別人的臭毛病?!?/p>
什么叫臭毛???
你餓了,別人有好多饅頭。
你就蠻橫地要求別人給你一個饅頭。
這就是臭毛病。
因?yàn)樗究梢圆唤o你。
他給你饅頭后,你想著,反正他饅頭那么多,那不還了。
這也是臭毛病。
因?yàn)樗z頭多不多、要不要你還是他的事。
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必須要清楚地知道:別人沒有義務(wù)遷就你。
不慣別人的臭毛病,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善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