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不少朋友就會發(fā)現(xiàn):明明天氣轉涼了,卻總覺得口干舌燥、喉嚨發(fā)緊,早上起來還容易嘴唇起皮,甚至偶爾會覺得心里 “發(fā)燥”—— 別慌,這可不是夏天才有的 “上火”,而是秋天特有的 “燥火” 在作祟。
很多人納悶:秋天明明涼快,怎么還會 “上火”?其實關鍵就在 “燥” 字上。秋天空氣里的水分特別少,就像大地缺水會干裂一樣,咱們身體里的 “津液” 也會跟著蒸發(fā)變少。加上不少人秋天喜歡吃點溫補的食物,比如火鍋、羊肉,或者為了抗涼穿得太厚、熬夜多,這些都容易讓身體里的 “燥” 加重,慢慢就演變成了 “燥火”。
與其等 “上火” 難受,不如主動潤燥降火。今天就給大家分享 4 款超適合秋天的潤燥茶,材料在超市、菜市場都能買到,做法也簡單,新手也能輕松搞定,喝上一口,從喉嚨到心里都透著潤!
第一款:梨藕百合茶 —— 清甜潤喉,喝完喉嚨超舒服
秋天最該吃的潤燥食材,梨絕對能排第一,搭配同樣滋潤的蓮藕和百合,喝起來又甜又潤,專治秋日口干喉燥。
材料(1 人份):
梨 1 個(選水分足的雪花梨、皇冠梨都可以)、新鮮蓮藕 1 節(jié)、干百合 10 克、冰糖適量(可選,怕甜的朋友可以不加)
做法:
- 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新鮮蓮藕去皮,切成薄片(如果怕氧化,可以泡在清水里備用);干百合用溫水快速洗一下,瀝干水分。
- 把梨塊、蓮藕片、百合一起放進養(yǎng)生壺或小砂鍋,加足量清水 —— 水量沒過食材 2-3 厘米就行,喜歡喝濃點就少加點水,喜歡淡點就多加點。
- 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慢煮 15-20 分鐘,煮到梨塊變軟、百合變糯就可以了。如果想加點甜味,關火前放幾顆冰糖,攪拌到融化就行。
為啥推薦它?
梨和蓮藕都是秋天的 “潤燥能手”,喝起來帶著梨的果香和百合的清香,一點都不膩。平時說話多、總覺得喉嚨干癢,或者吃了點辛辣食物后,喝一杯特別解燥,喝完喉嚨像被 “潤透” 了一樣。
小提示:
沒有新鮮蓮藕的話,用干蓮藕也可以,提前用溫水泡 1 小時泡軟就行;冰糖別加太多,太甜反而容易讓嘴巴更干。
第二款:菊花麥冬茶 —— 清潤不寒,日常喝不容易 “傷胃”
提到降火,很多人會想到菊花茶,但單喝菊花茶容易偏寒,秋天喝多了可能會不舒服。搭配麥冬就不一樣了,既能清 “燥火”,又能潤津液,溫和不刺激。
材料(1 人份):
胎菊 5 克(普通菊花也可以)、麥冬 10 克、枸杞 5 克(可選,增加甜味和營養(yǎng))、蜂蜜適量(可選)
做法:
- 把菊花、麥冬、枸杞放進杯子里,用開水先沖洗一遍(也就是 “洗茶”),去掉表面的浮塵,然后把水倒掉。
- 重新倒入剛燒開的熱水,水量沒過食材就行,蓋上杯子蓋燜 5-8 分鐘,讓菊花和麥冬的味道充分泡出來。
- 等茶溫降到 40℃左右,如果想加點甜味,加 1-2 勺蜂蜜攪拌均勻,這樣喝起來更順口。
為啥推薦它?
菊花能幫著緩解秋日的 “燥火”,麥冬則是 “潤津液” 的好幫手,兩者搭配,喝起來不苦不澀,還有點淡淡的清甜味。平時總覺得眼睛干、嘴巴沒味道,或者下午容易 “發(fā)燥” 的時候,泡一杯喝,整個人都會清爽不少,而且不像單喝菊花茶那樣容易傷胃,脾胃偏虛的朋友也能喝。
小提示:
泡的時候別用剛燒開的沸水直接沖菊花,稍微晾 30 秒再倒,避免把菊花沖爛,影響口感;蜂蜜一定要等茶涼一點再加,不然高溫會破壞營養(yǎng)。
第三款:陳皮茯苓茶 —— 解膩又潤燥,吃多了也不怕 “積火”
秋天很多人喜歡貼秋膘,吃點肉、喝點湯,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肚子脹脹的,還會跟著 “上火”。這款陳皮茯苓茶就很適合,既能幫著消化解膩,又能潤燥,喝完肚子舒服,也不覺得燥。
材料(1 人份):
陳皮 3 克(選三年以上的老陳皮,味道更醇)、茯苓 10 克、山楂 5 克(干山楂就行,可選)、甘草 2 克(可選,調(diào)和味道)
做法:
- 陳皮提前用溫水泡 5 分鐘,然后用牙刷輕輕刷掉表面的白霜(如果有的話),切成小塊;茯苓、山楂、甘草用清水洗干凈。
- 把所有材料放進養(yǎng)生壺或砂鍋,加 500 毫升左右的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 20 分鐘,煮到水的顏色變成淺褐色,有陳皮的香味飄出來就可以了。
- 煮好后濾掉渣子,直接喝茶湯,不用加糖也有淡淡的陳皮香,喜歡酸口的朋友加了山楂會更開胃。
為啥推薦它?
陳皮能理氣解膩,幫著消化吃下去的油膩食物,茯苓則能讓身體更清爽,搭配山楂還能開開胃。平時吃了火鍋、紅燒肉這些油膩的東西后,喝一杯這個茶,肚子不脹了,也不會因為吃多了而 “積火”,秋天貼秋膘的時候喝正合適。
小提示:
陳皮別選太新的,新陳皮味道沖,還容易上火,老陳皮更溫和;山楂有點酸,胃酸多的朋友少放一點,或者不加。
第四款:銀耳蓮子茶 —— 綿密滋潤,喝著像 “小甜品”
如果想喝得更 “補” 一點,這款銀耳蓮子茶就很合適,煮好后帶著銀耳的綿密和蓮子的軟糯,喝起來像小甜品,滋潤又頂餓,秋天當下午茶或者晚餐后喝都不錯。
材料(2 人份):
干銀耳 1 小朵、干蓮子 15 克、桂圓肉 5 顆(可選,增加甜味)、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
- 銀耳提前用冷水泡 1-2 小時,泡發(fā)后去掉黃色的根蒂,撕成小朵(撕得越碎,煮出來越容易出膠,更綿密);蓮子提前泡 30 分鐘,去掉中間的蓮心(怕苦的話,蓮心一定要去掉)。
- 把銀耳、蓮子放進砂鍋或電壓力鍋,加足量清水(水量要多一點,因為銀耳煮的時候會吸水),電壓力鍋選 “煲湯” 模式,煮 30 分鐘;如果用砂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 1 小時左右,直到銀耳出膠、蓮子變軟。
- 煮好后,加入桂圓肉和冰糖,再煮 5 分鐘,讓桂圓的香味和冰糖的甜味融進去,關火后燜 5 分鐘再喝,口感更好。
為啥推薦它?
銀耳煮出的 “膠” 特別滋潤,就像給身體補充 “津液” 一樣,蓮子則能讓心里的 “燥” 慢慢降下來,喝一碗下去,全身都覺得暖暖的、潤潤的,而且飽腹感強,下午餓了喝一碗,還能代替高熱量的零食。
小提示:
泡銀耳別用熱水,冷水泡出來的銀耳更有彈性,容易出膠;桂圓肉有點溫性,怕 “上火” 的朋友少放幾顆,或者不加。
秋天潤燥,除了喝茶還要注意這 3 點
- 飲食別太 “燥”:除了喝茶,平時多吃點滋潤的食物,比如柚子、蜂蜜、白蘿卜、山藥,少吃辛辣、油炸的東西,比如辣椒、炸雞,不然喝再多茶也容易被 “抵消”。
- 別熬夜耗津液:熬夜特別容易讓身體里的津液流失,加重 “燥火”,秋天盡量 11 點前睡覺,睡夠 7-8 小時,比喝多少茶都管用。
- 保持空氣濕度:如果家里開空調(diào)或暖氣,記得放個加濕器,把空氣濕度控制在 40%-60%,不然空氣太干,嘴巴、鼻子容易干,喝再多茶也覺得燥。
秋天的 “上火”,其實不是真的 “火大”,而是 “燥” 出來的,只要選對方法,多喝點滋潤的茶,調(diào)整好飲食和作息,就能把 “燥火” 慢慢降下去。上面這 4 款茶,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材料好買、做法簡單,每天花 10 幾分鐘就能做好,喝上一口,讓秋天過得滋潤又舒服。
你們秋天還遇到過哪些 “上火” 的小問題?或者有什么好喝的潤燥飲品?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咱們一起把秋天過得更滋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