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女生?
把伴侶寵成祖宗,自己活成保姆:他創(chuàng)業(yè)失敗,自己刷爆信用卡幫他填窟窿;他和異性曖昧不清,卻自我安慰“他只是沒安全感”……
掏心掏肺付出一切,以為“用愛能感化對方”,非要陪“男孩”長大,要當“浪子的最后一站”……
可結局呢?賠上了青春、金錢和真心,卻換來了一段最終爛尾的關系,甚至還在自責:“是不是我做得還不夠好?”
這,就是親密關系中一種錯誤的心態(tài)——“圣母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么是關系中的“圣母心”?
為什么有些女生會不自覺地陷入這種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如何走出“圣母情節(jié)”?
01
醒醒!“圣母心”不是善良
“圣母心”并非指你真的善良、偉大或無私,而是一種在關系中缺乏界限、盲目奉獻、通過拯救他人來滿足內(nèi)心的特殊心理模式,其典型表現(xiàn)包括:
·沒有原則和底線地原諒對方;
·把對方的問題當成自己的責任;
·一再為對方犧牲自己,期待讓對方變得更好;
·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救世主,別人離了自己就活不下去……
表面上看似偉大善良,但其實圣母心的背后,是想要通過拯救別人,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或者是沉溺于被依賴、被需要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能決定別人的人生走向。
這種虛假的滿足感,往往會讓人一步步陷入“圣母情節(jié)”當中。
02
警惕!這三種男人,專挑“圣母心”女孩下手
在感情里,圣母心女孩總是有著“雷同的劇情”——不是遇到巨嬰男,就是栽在浪子手里,要么就是被悲情男套牢。
1)圣母配巨嬰:無底線的兜底,最后拖垮自己
讀者麗麗來稿稱,她丈夫自小被父母溺愛,行事任性且沖動,盲目進行了許多投資與創(chuàng)業(yè),結果屢遭虧損。
之后,她丈夫以開辦公司為借口讓她去貸款,并且不停地向她父母借錢。
后來她才得知,這筆錢其實是丈夫借給朋友用于投資,結果全部虧光了。
因為這,他們只能賣掉婚房,而且還背負了巨額債務。
她想要讓丈夫?qū)憘€欠條,卻被丈夫指責“你的感情是拿錢換來的”,還說對他們的感情感到極度失望。
麗麗覺得很委屈,還說“不知道怎么證明我是愛他的”……
這個故事屬于非常典型的巨嬰加圣母的搭配。麗麗的丈夫依舊是個“嬰兒”,缺乏擔當,父母始終溺愛他。
麗麗跟他結婚后,在“圣母心”的驅(qū)動下,一直在無條件付出和兜底,一直助長他這種姿態(tài),沒有讓他真正成為一個男人,承擔自己的責任。
“圣母心女孩”在“巨嬰男孩”身邊,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她們承擔了所有責任:生活照顧、經(jīng)濟支持、情緒安撫、無限包容……
但是對一個人無底線的所謂的包容,并不是真正的包容之愛,而是一種縱容,最終只會演變成一種病態(tài)的共生關系——
一個人永遠長不大,另一個人永遠被消耗。
2)圣母配浪子:妄想成為“浪子終結者”,卻只是“過客”
朋友小倩和阿宇在一起時,所有人都勸她清醒點。
阿宇的朋友圈里,全是和不同女生的合照,身邊人都知道他“玩心重”,可小倩偏說:“他對別人只是玩一玩,我才是他的真愛?!?/p>
為了讓阿宇“收心”,她做了所有能做的:他晚歸,她留著燈熱好飯;
他和異性聊騷被發(fā)現(xiàn),她哭著原諒;他沒錢花,她把工資卡給他。
她總覺得,只要自己足夠好,阿宇總會被感動。
可結果呢?新鮮感一過,阿宇就開始冷暴力,最后直接消失,連一句“分手”都沒說。
小倩一次次被傷害,卻無法自拔,總是相信他以后會改變。
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圣母心女孩深信不疑。她們幻想浪子有一天會因自己的付出而“回頭”。
成為一個“浪子終結者”,可以給圣母心女孩帶來巨大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可現(xiàn)實卻是——浪子只是暫時享受她們的付出和縱容,當新鮮感過去,她們必然被拋棄,在浪子的眼里,她們只是一個“過客”。
3)圣母配悲情男:沒能力“拯救”,反而被“吸血”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案例投稿:
案主的男友常常提及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稱父母離異后對他不聞不問;
還提到前女友對他的傷害,令他無法再相信愛情,并將自己工作不穩(wěn)定、缺乏存款等問題歸結為過去的創(chuàng)傷所致。
案主一開始特別同情他,覺得他需要自己的愛和溫暖來治愈,于是就心甘情愿地照顧他,甚至在他沒錢的時候接濟他。
可是一年過去了,男朋友還是毫無改變,只是一味地用“悲慘過去”向自己索取,讓她感覺自己不像個女朋友,更像是對方的心理醫(yī)生和提款機。
這種悲情男有一個“殺手锏”:賣慘。
這些戲劇性的“悲情”故事,能輕易喚起圣母心女孩的同情心和拯救欲。
她們覺得:“他太可憐了,我一定要救他?!庇谑?,她們拼盡全力去愛、付出。
然而,這種悲情男往往只是偽裝的可憐,為了博取同情和利益,在女孩身上不斷地“吸血”,就算是真的很慘,但他自己都沒有自救的意愿,別人又怎么去“拯救”?
03
沒有天生的“圣母”,只是踩了這四個坑
很多女生不是天生就想當 “圣母”,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小心走偏了方向。
1)把別人的需要,當成自己的價值
很多女孩之所以會陷入圣母心和救世主心態(tài),是因為在錯誤的地方尋找自我價值。
當無法確認自己的價值時,就會拼命在外界尋找證明——“別人需要我、依賴我,我才是有用的?!?/strong>
但實際上,真正的自我價值感,往往源于向內(nèi)求,來自我們對自己的認可和接納,來自我們內(nèi)心的成長和滿足。
2)共情太滿,邊界太淺
“圣母心”往往會被認為是情感泛濫,但其實是情感中心的過度共情:把他的痛當成自己的痛,把他的錯當成自己的錯。
同樣的,“圣母心”也是理智中心缺少對邊界、責任的認知,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肩上,最終只會讓自己不斷被索取、被消耗,最終掉進“被吸血的黑洞”,疲憊不堪。
3)原生家庭的錯誤序位
很多圣母心女孩,從小就被灌輸“要為別人著想”,當她們想為自己爭取的時候就會被指責——“你怎么這么自私?”、“你要多為弟弟妹妹考慮”,這種習慣性的犧牲自我,導致了家庭序位的錯誤。
圣母心女孩,就是女兒沒有在女兒的位置上,而是承擔了父母的責任,成為了“弟弟妹妹的父母”,成為了“母親的丈夫”。
結婚之后,她們也無法保持在妻子的位置上,而是成為了“丈夫的母親”,繼續(xù)重復舊的家庭模式。
4)矛盾的低自尊+高自戀
“圣母心”的本質(zhì),是又卑又亢:
·自卑的是,你覺得“只有付出,他才不會離開我”;
·自戀的是,你覺得“只有我能拯救他,別人都不行”。
“圣母心”女孩認為自己是那個“特別”的人,能夠拯救對方,能夠給到對方別人給不了的愛——“我不能離開他,如果我離開他,他就太可憐了/不能好好生活了/沒有人愛了”。
這表面看起來是在擔心,其實是一種自戀。
如果一個壞男人因為她的“愛”而改變,或者在自己的努力下成長為好男人,圣母心女孩就會覺得自己的功勞非常大,成就感也非常深。
04
如何走出“圣母情節(jié)”?
如果你總是忍不住想拯救別人、總是被巨嬰、浪子、悲情男吸引,該怎么辦?
1)先承認:你的“拯救”,注定會失敗
別人的人生不是你的責任,傷痛也不是你的功課。
哪怕你掏心掏肺,如果對方?jīng)]有自救的意愿,你的付出只會被吞噬。
放下拯救的妄想,永遠不要用自己的人生去拯救別人的人生,這注定是失敗的。
2)分清“利他心”和“圣母心”
圣母心女孩總是覺得自己是在幫助伴侶,覺得這是一種利他的付出,其實兩者根本不一樣。
利他,是幫助別人變得更好,而自己也會成長。利他是有原則、有界限、不犧牲自我的。
而圣母心,本質(zhì)上是一種自我感動,證明自己重要,盲目縱容對方,無底線、無原則。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你的行為,是在“幫他變好”,還是“讓他變渣”?
如果他因為你的付出,越來越不負責任、自私,那你就是在“當圣母”。
3)建立“規(guī)則之愛”
親密關系中需要“規(guī)則之愛”,就算再愛一個人,也要有邊界——設立關系的紅線,懂得及時止損。
真正的愛,不是“無條件的縱容”,而是“有規(guī)則的守護”,如果他讓你一次次打破底線,一次次委屈自己,那不是“愛”,是“消耗”。
及時止損,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4)回到正確的位置
記住,你是他的伴侶,不是他的媽媽,更不是他的救世主。
你不需要為他的過去、他的傷痛,甚至他的原生家庭負責,那是他的責任,不是你的,讓自己回到中正的位置上。
請記得:你不是救世主,你也沒有義務替任何人療傷。你最重要的任務是,好好愛自己。
當你放下“拯救”的執(zhí)念,學會先愛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好的感情,從來不是“你去拯救他”,而是“你們一起變好”。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圣母心”的朋友,又或者你自己是否也曾陷入過這樣的“拯救”關系里面?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丨何紫欣 關系心理學資深學員,致力于使命心理學的傳承,信奉“愛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
本文的插畫,未經(jīng)授權,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