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留學(xué)生站起來,當(dāng)著上千名觀眾的面,向臺上90歲的日本老人拋出了一個尖銳問題:“您認為日本該不該向中國道歉?”
現(xiàn)場那一刻,空氣像是凝固了一樣,沒人敢大聲喘氣,日本觀眾里,有人低下頭不吭聲,有人忍不住小聲討論,更多人則是在心里盤算著國家的面子。
可臺上的稻盛和夫,沒等場面冷下來,他直接回應(yīng)了問題,沒有回避,也沒有繞彎子,很直白地說:侵略別國是事實,理應(yīng)道歉。
這句話像把釘子,扎在了不少人的心里,原本那些覺得“道歉丟了面子”的想法,瞬間被敲碎。
大家都在琢磨,什么才叫真正的擔(dān)當(dāng)?是躲在集體后面,還是敢于把話說到桌面上?
稻盛和夫在日本的身份很特別,他不是那種天天出現(xiàn)在政治新聞里的人,也不研究歷史糾紛,但他在日本的影響力,普通人都心知肚明。
可就是這樣一位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面對敏感的問題,卻沒有像有些人那樣打太極、拐彎抹角,而是把事實說得明明白白。
沒有高調(diào)的口號,也沒有什么復(fù)雜說辭,他用最簡單的話,把道理擺在了面前,這種態(tài)度,其實比什么都讓人服氣。
要說日本社會的成功學(xué),他絕對是活教材,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日本驕傲”,在中國學(xué)生的質(zhì)問下,毫不猶豫站在了“承認歷史、面對良知”的立場上。
這不是簡單的個人觀點,更像是在用行動告訴社會:歷史不能靠回避來“翻篇”,也不能用國家榮譽當(dāng)遮羞布。
其實,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關(guān)于“戰(zhàn)爭道歉”這個話題,爭議從未消失,日本有不少人堅持“道歉不是強國的姿態(tài)”,害怕一聲道歉會讓國家形象“受損”。
但是,細想一下,一個真的強大、值得尊敬的民族,難道就靠死守過去的錯誤不松口?稻盛和夫的反問擲地有聲:“為了所謂的國家權(quán)威,就可以違背人的良知嗎?”
這句話讓不少日本年輕人陷入沉默,也讓現(xiàn)場的中國留學(xué)生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坦率。
走到今天,世界格局已經(jīng)不是幾句話能輕易逆轉(zhuǎn)的,“道歉”兩個字,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考驗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格局和勇氣。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這兩年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xiàn),讓人看清了“強硬”和“回避責(zé)任”其實是兩碼事,對比起來,稻盛和夫的簡單一句承認,反而讓人覺得格外有分量。
就像中國網(wǎng)友常說的:“有擔(dān)當(dāng)?shù)娜耍排涞蒙献鹬?。”?dāng)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稻盛和夫的選擇。
有日本網(wǎng)友直接在社交平臺上留言,說他“多管閑事”“不愛國”。但反過來想,一個快百歲的老人,事業(yè)騰達,名聲在外,完全可以選擇安享晚年。
可他偏偏在最受關(guān)注的場合、面對最難回答的問題,選擇了直面歷史,有人說他“不懂政治”,可歷史歸根結(jié)底是人的歷史,承認錯誤未必就會被看低,反而更容易贏得真正的信任。
在中國,類似的歷史問題同樣敏感,中國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其實很簡單——不歪曲、不回避、不故作大度。
道歉從來不是為了“羞辱”誰,更不是要拿過去傷害現(xiàn)在,而是讓彼此都能走得踏實一些,你不說清楚,大家都心里有疙瘩。
你敢于面對,反而容易把話攤開,把誤會解開,這其實就是人和人之間最基礎(chǔ)的信任,也是國家和國家之間最根本的底線。
有人會問,稻盛和夫為什么這么“軸”?他在公開采訪時說過,自己做生意最大的秘訣不是手腕,而是“致良知”。
這四個字,來源于中國明朝哲學(xué)家王陽明,在日本,這種思想稱作“知行合一”,意思是你知道什么是對的,就要去做什么。
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難,很多人一提到歷史問題,嘴上說得漂亮,心里卻覺得不痛不癢,稻盛和夫卻愿意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句話做注腳。
中國網(wǎng)友看了這個視頻,有人感慨:“其實大家都明白,歷史的賬不能一筆勾銷,但正視歷史的人,值得尊重?!?br/>也有人說:“一個人敢說真話,比什么都重要。”這些評論,沒有高談闊論,卻道出了普通人最真實的心聲,道歉不是軟弱,是一種自信。歷史不是包袱,更是提醒。
在當(dāng)下全球化的時代,歷史問題往往被各種利益和立場攪得水很深,日本有自己的社會壓力,中國人有自己的歷史記憶。
可如果總是回避、冷處理,最終只會讓誤會越來越深,稻盛和夫的回答,其實像是給兩國之間的隔閡撕開了一道縫,讓空氣流動起來。
臺下的日本觀眾或許還在猶豫,但中國留學(xué)生的提問,和這位日本老人的回答,已經(jīng)讓這個場合變得不再尋常。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但在今天,歷史更需要的是“承認者”。你可以不認同對方的每一句話,但你不能否認事實本身。
稻盛和夫用自己的方式,給了一個“成年人”的答案:歷史不能重來,錯過的機會也不會再有,但只要肯面對,就永遠不算晚。
回頭看這場對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真正讓人感動的不是那些漂亮的話語,而是一個老人愿意在聚光燈下,承認曾經(jīng)的錯誤。
這種勇氣,比任何“國威”都要珍貴,中國留學(xué)生的提問,把現(xiàn)場的空氣攪得透徹,也讓很多人開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